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作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作文

 作者: | 阅读: 4.33W 次

[教材简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竹林七贤”之一。传说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原因,王戎回答说,李树生长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那人摘来一尝,的确如此。这段选文仅49个字,语言求精去繁,词约意丰。故事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学习本篇文言文,重点是了解故事情节,能复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难句(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主练读、学伴互读、全班展示评读的方式,读好节奏,培养语感,最后熟读成诵。在读的过程中,相机理解文中一些重点字的意思,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学生根据注释理解:“尝”、“唯”、“信然”等词语的意思;根据语境理解“折”是“压弯、压折了树枝”的意思;借助补白还原“竞走取之”;通过交流课后习题“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感受人物形象。读懂故事后,学习复述,读通文意后,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拓展阅读《王戎观虎》,感受王戎的勇敢精神,多角度了解人物形象,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在课文留白处能添加想象,挑战更为生动地讲述故事。

3。在诸儿与王戎不同行为表现的对比中,探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从而深入王戎的思维过程,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谁来读读课题。指导书写“戎”,强调:“戎”左下是“横、竖撇”代表盾牌,戈代表兵器,“戎”是武器的总称。

2。读懂题意思。强调:“取”的意思是摘。指导读好课题。设疑:路边的李子随手可摘,王戎为何不取?

二、

读正确、读流利

1。打开语文书P110,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分句朗读课文。课文有三句话,请三个同学来读,注意读好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读。

3。课文字音读准了,要想读好文言文还要注意读出停顿。读好停顿有一个方法是可以在“谁怎么样,谁干什么”的谁后面停顿,这几句话谁来读——王戎七岁;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

4。课文中其他句子该怎么停顿呢?如果我们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自然就知道在哪里停顿了。借助注释,尝试理解词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字词做上记号,与同伴交流。

三、

理解,读好停顿

1。尝与诸小儿游

(1)“尝”是——,“诸小儿”就是很多——,“诸”就是——很多的意思,你知道“很多好朋友”可以说是——诸好友,“很多同学”可以说是——诸同学或者诸同窗。

(2)谁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1)这道边的李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视频,指名说自己看的景物。

(2)这道边的李树上的李子可真——多呀,多得都怎么样了——你怎么理解“折”,我们以前学过形容花多的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在这里,不是花多,是李子多,我们也可以说——千()万()压枝低。

(3)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看道边的李树——,所以谁来读一读这个长句子——

3。树在道边而多子

读好类似的句子。指名读。

4。难读的句子会读了,全文的停顿你能读好吗?(出示标有停顿的课文)试着画出来练一练。指名读

5。变换一种形式你还会读吗?出示竖排课文,谁来试一试。

四、

了解文言文特点

1。一字多义

(1)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字古人特别喜欢用,在文中反复出现多次。(之)看到反复出现的字词,我们肯定要追问:三个“之”,分别是什么意思呢?相机理解并指名读: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信然。

(2)真是一个百变的“之”!它与其他三个文言文中的典型的字一起组成了一个成语,叫——“之乎者也”,这就是文言文表达的一大特点——文章中多用“之乎者也”。联系古人读文章的样子:摇头晃脑,“之乎者也”。

(3)学着古人的样子,齐读三句。

2。读懂省略

(1)“之乎者也”常用,文言文有的时候也是能省则省,你知道下面省略的都是谁吗?

(2)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古今异义

(1)古今异义就是古人说的意思跟我们现在的理解完全不一样。这篇文章中就有一个古今异义的字——“走”。“走”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跑)

(2)拓展不同语境中的“走”:三年级的《守株待兔》“兔走触株”;古诗名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3)积累古文中表示“走”的字:你知道,古人用哪个字来表达“走”的意思吗?“步”:慢慢走;“行”:正常走;“趋”:小步快走。

4。补充留白

(1)理解“诸儿竞走取之”。当我们了解了文言文的表达特点后,就更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了,齐读——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竞”是要求书写的字,谁来记一记,看老师来写,写在语文书上一个。

(2)补白:这句话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它不仅能读出声音还能读出画面呢!你仿佛能听到现场的孩子在大声地喊——,你仿佛能看到现场的孩子或——;或——或——。

(3)无论别的孩子怎么喊,王戎是怎样做的呢?无论别的孩子是怎么竞走取之,王戎是怎样做的呢?——唯戎不动。

5。感受形象

(1)王戎别人都在忙着去摘李子,你为什么一动不动啊!王戎是怎么说的呢?

(2)王戎真的没动吗?动了眼睛看,板书:观察;动了脑子想,板书:思考。诸小儿动的是身体,王戎动的是思维。你猜猜王戎是怎么想的呢?——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如果是甜李呢?树——必无李。仔细观察,加上冷静的思考,所以,他能作出正确的推断——“此必苦李。”板书:推断。齐读。

(3)王戎看到了什么?诸儿不是也看到了这棵李树了吗?相机梳理:他们都看到了——“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只是诸儿眼中看得更多的是——“多子折枝”;而王戎看到的是——“树在道边而多子”。王戎比诸小儿看得更加全面。

事情真的是像王戎说的那样吗?大家摘下李子一尝,说说你吃到的是——苦李;你吃到的是——苦李,诸小儿吃到的是——苦李。这就是课文中的——取之,信然。取之信然,大家皆叹:王戎真乃__________啊!

五、

背诵讲述

1。出示古书中的故事:在诸儿与王戎行为的对比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智慧的儿童形象。这个故事也就流传了下来,在古书中,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谁来读。

2。出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排列的课文:在老师这里,又是这样排的,你知道原因吗?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排的。那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故事的起因呢?经过?结果?

3。你能在脑海中想着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试着背一背吗?生自由练习。

4。出示背诵提示: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背一背。指名背,会背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背一背。

5。出示连环画:文言文会背了,你回家能够背给你的家人听。但是他们有可能听不懂文言文,这可怎么办呢?谁能根据图示,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呢?

6。出示讲故事要求:

要求

评价

结合注释,完整讲述

发挥想象,生动讲述

加上动作,表演讲述

7。指名讲述故事,相机评价。

六、

拓展阅读

1。在这里还有一个有关“王戎”的小故事,听录音,你发现后面的部分就是课文中的内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通过王戎和诸小儿的对比感受到王戎的——聪明、智慧;在上面这个故事中,当观者面对老虎的吼叫都——辟易颠仆时,王戎却——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从中我们又可以感受到王戎的——勇敢、无畏。

2。从不同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在与周围人物的对比中,我们更加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

3。借故事形象,初步感知单元导语:王戎长大后成了“竹林七贤”之一,虽然时光像流水一去不复返了,但他的名字像淘尽泥沙的金子一般,永远闪亮地留在了史书上,正如本单元的导语所说——“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4。读物推荐:《世说新语》。许多常用的成语,如道旁苦李、口若悬河、七步成诗、肃然起敬等都出自这本书。书中还有许多有名的故事,如“杨氏之子”。

七、

布置作业

1。熟练地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加入想象、动作讲好故事;

3。拓展阅读:《世说新语》。

[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观察思考推断

智慧

[教后反思]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第二学段对于古诗文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从课标中我们看出,诵读是学习古文的主要途径,是通向文言文世界的桥梁。课堂上以“读”贯穿始终: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在理解基础上明句读,读出古文的韵味;三读,出示竖排、去标点的古文朗读,让文言文以各种形式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积累。在不同形式的朗读过程中,巧妙地把文言文的一字多义、古今异义等教学环节穿插其间,学生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明晰文言文的特点,获得传统文化的浸染,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czzw/zhongkao/1260238.html

  • 标签: 王戎 教学 道旁 不取 写人作文教学设计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