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话题作文 >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10篇)作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10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2.94W 次

篇一:《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10篇)作文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近期,我有幸拜读了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读后感触颇深。这本书中涉及许多我们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用了很多的具体事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书中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们教育路上的指路明灯。下面,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关爱学生,滴水穿石。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要在很长的时期内用心灵来认识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在《教师的权威是什么,应该表现在哪里》中,他告诉我们:珍视儿童对你的无限信任是很必要的。要想使教师与儿童之间永远保持和谐的、富于人情的、相互关怀照顾的关系,教师就必须做一个有智慧的、热爱儿童、保护儿童的人。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有教无类”,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焕发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废。孩子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有的一点就通,有的爱钻牛角尖,那时,教师就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他们,忌怒忌燥,否则将会事与愿违。俗语说:“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学生的转化也是如此,而此时的教师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恒心了。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二、爱护学生,给予尊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那么教育的秘诀便是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如果学生在学校毫无成就感,觉得自己个各方面都不行,那么他的心就会变得粗暴起来,凡事都无动于衷。因为学生信任我们老师,所以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给他们自尊。那么如何给学生自尊感呢?教育不是简单的将知识从一个大脑传输到另外一个大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碰撞。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或者给学生低等级的评价,而是要了解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而拿到优良的结果,使得学生从这个过程中有收获感,提升自我效能,这便是给他们自豪感和尊严感。

三、坚持阅读,终能成长。

好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心态,不是某一本书或某一句话教会我们的,而是存在于长期阅读的时光里,点滴坚持的日子里。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条建议中,那位历史教师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多么耐人寻味的回答啊!我想,这15分钟与一辈子的区别和联系就在于两个字——读书。所以,读书吧!教师只有读书,才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才能带给学生充实的知识和心灵深处的震撼。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的教育素养。读书的力量是巨大的,读书后的反思、感悟更能积极地推进教师将书中的思想、内容融会贯通,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坚持读书、不断交流、善于反思、耐于沉淀、终能成长。

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老师!

篇二:《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只有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才是滋养着思想大河的生机蓬勃的溪流。——题记

一、教师

1、备课

如果你准备教一年级,请你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首先看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大纲。请你看看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级的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把这些东西比较一下,想一想要使学生顺利地学习,他应该先知道什么。

作者的观点犹如醍醐灌顶,让人茅塞顿开。每学期初的备课都是大致看一眼整册内容,再看每课时的教案,因为近几年的教材版本一直没有改版,加之有几年的教学经验,在备课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少。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最近的一次课堂中,我们在学第七模块第一单元内容“Idon’tbelieveit!”时,文本中说蛇之所以在笛声响起之后从盒子里爬出来,并不是因为它能听见,而是认为笛子是危险的。这时候同学们相继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蛇是不是也不能看见啊?”“蛇好像能看见一米内的东西。”“蛇应该是靠舌头感知周围的世界。”……我一时语塞,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备课时没有备全,只能安排学生课下上网查询资料补充完整,所以,教师更应该多读书,备课一定要站在更高的角度,预想各种可能性,争取拥有更广阔的知识面。

2、上课

英语学习中,语法知识算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反映在做题上,错误率特别高。即使课上重点讲解,要求学生当堂背诵,然后出例题运用,正确率依然没有提高。书中一直强调教师在上课时应当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处于运动之中,运用之中。不仅想起前段时间,在西关小学听了三节英语老师的公开课,其中一位老师的课讲的特别好,具体好在哪里又说不出来。如今回想起来,那节课学生都投入到课堂中,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解决真实的问题,使所学内容在运用中发展,不把一切说到底,让学生进行分析、概括、思考,这便是上课的高超之处吧。

二、学生

1、品德

让学生在童年时代成百上千次地体验这种正义的思想取得胜利的心情,感到自己是这种胜利的参与者。如果已经到了少年时期,再想激起他们对类似行为的愤慨,就不会收到任何效果。

2、阅读

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起决定作用的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作者特别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同时倡导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3、活动

教师在准备小学教学工作时,就要规划好学生要参加的所要参加的活动。这些活动应是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可以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体现出来。活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的技巧,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

三、孩子

1、诵读经典

无论是陶继新老师的《学记》培训,还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给青年教师的建议》都强调诵读经典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就要引导孩子学习古代经典,帮助他培德、开智、健体、美育和养志。

2、走进自然

作者经常带领学生走进自然,那是思维的源泉,在自然界中,有鲜明的形象,也有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让他们去欣赏,在美的事物面前体验到惊奇的感觉,并同时进行思考和分析。因为疫情、流感、肺炎等问题,孩子出门亲近自然的机会很少,所以,以后要带孩子去经历,去发现,去享受自然之美。

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维的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牢固的知识和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努力做到使学习成为儿童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使这种精神生活促进儿童的发展,丰富他们的智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时区,一个孩子很轻松地就能得到五分,而另外一个孩子得到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就,所以让树成树,让花成花。

篇三:《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这是我最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它的原意是:读书的人,在准备睡觉的时候,夜已深了,将灯吹灭后,就只有月亮相伴了。现在被很多爱好读书的人引用来,形容读书刻苦,也反映出一种读千万孤独,悟万千宁静的读书意境。我们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当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飞鸟时,我们能吟通说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看到硕果累累的柿子树时,我们会默念到“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三毛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以显露在文字和生活里。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神奇的书,只要用心研读,你会发现,在教学上遇到的许多问题与困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而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一些建议与思考,也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推敲。书中有一段话,我感触很深:课堂得令人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覚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让课程变得有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不断学习,用心备课。而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的知识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远,他的话的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的讲述的字里行间学到的东西就越多。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有文史哲的底子,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出色的公开课,课后一位教师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总的来说,对每一堂课,我都是用終生的时间来备的。”这段话振聋发聩,令人警醒。用心备课,是有全局性,规划性地备课,我们努力备好的不是这一节节的课,教给学生的绝不是局限于这一篇课文的知识点,而是点点滴滴,身体力行。所以,努力做一个妙语连珠的数学老师吧。

其次,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你对他们的点滴关爱和付出,他们都会明白,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給子他们爱和尊严。真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成为学习的第一执行者。当你拿着这颗赤诚之心去对待学生时,他们也一定会真心地去对待,发自内心地喜欢你,尊重你,这都是相互的。当孩子们每天盼着上数学课,当他们听课时眼里满是星星,这样的课程,如何不高效?所以,努力做一个有幽默感的数学老师吧。

最后,与时俱进,创意教学。数学学习其实是无边无际的,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学科的学习种类有时多种多样。读书、练字、习作、手抄报、测试等等。其实,如果我们愿意花点好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心态,不是某一本书,某一句话,教会我们的,而是,长期阅读的时光里,点滴坚持的日子里,书本,积蓄的力量,读书,如此,育人,如此,人生,亦如此。好运气,藏在你的实力里,也藏在你不为人知的努力里。

篇四:《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轻轻地读着这句话,我内心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钦佩油然而生。尽管如今的教育形势与他所在的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过时。

苏霍姆林斯基将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凝聚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教育巨著中。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讲了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教学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像往常一样听完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这位历史老师的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样。课后有听课的老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初听这句话,我十分诧异,因为很多教师,包括自己在内,每次在上公开课前都已经将一堂课的教案背得滚瓜烂熟,准备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星期,几个月,但往往不需要所谓的一辈子的时间。课堂完全按照预设的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却忽视了课堂是一个生成的过程。一节课用一辈子来准备,他说的就是积累:文化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技巧的积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出一堂好课。

读大师平凡朴实的语言,如品香茗默默引领着我们的教育思想。那串串宝典般的教育心得,如降甘霖,时时启迪着找们的教育智慧。

篇五:《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怎样使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呢?——答案是读书。读书可以增长教育智慧,使教师的思维拓宽。提升师德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探求、感悟、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只有读书并且同时进行反思,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而促进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途径。

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想,每天挤出半小时来读书,应该不会有问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伴吧!

01、作者介绍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现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写的书。可以说,这本书是他30多年来经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思考总结的经验教训,隔着漫长的历史与广阔的时空,今天的读者依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无限热忱,他用一生的时间思考教育,探讨如何培养“真正的人”。很多年以来,在我们多数老师看来,学生就是学生,他们的天职就是听命于教师,教师就是权威。所以在平日教育活动中,我们教师就天然地将自己当成权威者,当成全知全能者,从而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当成了无知者、服从者,很多时候我们的“一番辛苦”,学生无动于衷不听命于我们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从而产生挫败感,有时甚至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困惑。当我读到《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这才惊喜地发现了虽和自己相隔咫尺,而先前却视而不见的真实的教育风景,渐渐感知到教育的规律,触摸到教育的真谛,那就是我们必须用热爱人、尊重人的精神教育儿童。

有爱,才会对学生多一份关注

“你的学生可能不止四十个。如果你在高年级教课,那你将会有一百、一百五十个学生。应当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人的欢乐和苦恼。”(苏霍姆林斯基)

当今,在学习成绩这唯一的衡量标尺下,成绩优秀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我们的老师常常抱怨:“现在的好孩子怎么越来越少呢?”其实如果我们能用心地关注每一位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有小草的魅力。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可以做到使这些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制、伤害和扼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重要的人物,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没有一点用处的,我们认为他无用,只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活用的方法而已。”因此,我们老师应该用自己全部的热情去关注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看到并感到他个人的世界。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重要。当我们对孩子多一份关注,我们会觉得我们身边的好孩子其实很多,你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将会成为你们最美好的回忆,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重要,在他的心灵深处他将背负沉甸甸的责任意识,那么这样的孩子能不是好孩子吗?

有爱,才会对学生多一份尊重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照最初的内心冲动所要求的去做——这种冲动是崇高的。但同时,教师还应当会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内心冲动,不要屈服于自发的情绪。”(苏霍姆林斯基)

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尊重了孩子,关注他们个性的发展,也就是意味着为孩子提供可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每个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不再左右于你的“自发的情绪”,去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从心底萌发出强烈的责任感,使之真正清楚学习将是他自己的事情。当孩子们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你的充分尊重的之后,也就是他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开始的时候,而此时,你更要注意的是对你的学生的错误、冒失,不正确的行为需要处理的时候,你更要注意尊重学生,对孩子多一份尊重,让孩子们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当我们教师有错时,放下“尊贵”的架子;对孩子多一份尊重,把学习成长的过程还给孩子,扮好“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

有爱,才会对学生多一份宽容

“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本来挺简单的,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其实,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部分和道德品质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要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给予孩子一份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的宽容,我们对孩子拥有了一份宽容,那么,当孩子作业没能及时完成时,我们就不会当着所有学生的面对这个孩子大发雷霆,更不会“责杖三十”,当班级中两个爱打架的孩子,再次把教室搞得“乌烟瘴气”时,我不再会用愤怒的眼光仇视他们,我会平静地先让他们剖析自己打架时的心理,进行自我反思。“每当我有必要和学生谈反映他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的行为时,我也可以把这种谈话推迟几天。”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阐述许多伟大的真理,就像他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最想应该做的,就是能够拨动每个学生心中那根独特的琴弦。如何拨动?我想就是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让学生信你;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倾听,去思考,让学生尊重你;“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献出几分爱心,学生就会回报给你几分真情,像朋友一样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也爱你。希望初为教师的自己能够在教学之路上换位思考,关爱学生,做个眼里有学生,心中有学生的好老师。让我们用爱心、信心、耐心、包容心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孩子,真诚地宽容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拥有美好人性生长的土壤吧!

这本书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整理衣冠”;它又像是一位慈祥的师长,指引我不断地在实施美育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篇六:《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记得刚入职时,指导老师推荐我阅读的第一本教育专著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说起来有些汗颜,这本受众多教师热爱和追捧的著作,我当时读来却并没有太多的感受,甚至认为,那些晦涩难懂的教育理论,那些别人的教育故事对我来说并不比名师的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来的更实用,更有价值。时隔多年,因为工作坊的读书交流活动,让我有机会重新捧起了这本书,细细读来竟有些头涔涔而泪潸潸。苏霍姆林斯基像一个充满智慧的长者,他将自己30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浓缩成一条条中肯的建议,并辅以生动的教育故事加以剖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在书中我仿佛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那些困惑、挣扎与坚守,那些不能释怀的遗憾都让我感同身受,受益匪浅。

一、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

在这个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网络时代,在精英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我们到底应该培育怎样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教育的本质就是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信念和世界观来抗衡这个社会衍生的缺陷和偏见,他认为与传授知识相比,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这个社会不仅需要精英更需要千千万万有尊严感,有幸福能力的普通人。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使命。

二、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

马云在杭州师范大学校庆的演讲里提到:“今天,每个学校都要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因为过去是知识驱动,而未来是智慧驱动、是体验驱动;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是以创造为中心。作为教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有思考力、创造力,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是每个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承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重视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在《“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一文中写道:“我们每星期到自然界里去两次——去学习思考。”他带着学生去欣赏朝霞和开着白色荞麦花的田野,倾听云雀的歌唱和蜜蜂的嗡鸣……再用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用细腻的语言描述出来,这个将直观画面转化为抽象语言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思维创造的过程。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蕴藏着苏霍姆林斯基高明的教育智慧和睿智的教育思想。我想我们也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学生探索世界的策划者,将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世界去,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观察发现,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随时随地获得更新更全更丰富的知识;学校、老师也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各种优质课程资源济济一堂,学生可以任意挑选全国名校的网络课程,聆听专家名师的讲解。我们一边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对教师职业的巨大挑战。在这个时代教师很难再像过去一样轻而易举地树立权威,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教师该如何做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读书。读书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比如一堂课教师旁征博引,神采飞扬、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对听课的学生来说这个老师就像一部巨大的百科全书,充满了非凡的智慧,没有他涉及不到的领域。学生对于教师的崇拜进而会转化成对这门学科的喜爱。而教师对课堂行云流水的驾驭力除了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更多的则源于教师本人丰富的阅读积累,有了丰富的阅读积累,就有了融会贯通,巧思妙用的能力,就有了“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的流畅与创新。教师不仅要把读书作为自我提升的途径,更应该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与书为友,滋养底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经典名著,丰富自身内涵,培养审美情趣;阅读教育专著,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教育智慧;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虽然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但在教学中遇到困惑、遭遇瓶颈的时候,《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依然能带给我们方向和答案。这本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对教育的赤诚之心一般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篇七:《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坛陌生又熟悉的朋友、导师。说他陌生,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从17岁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至逝世,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说他熟悉,几乎每一个教育界的同仁都熟知他的名字,每每遇到困惑,总能在他的著作中找到迷津,他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贯穿教育始末,指导我们走稳通向讲台的每一步。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再读《给教师的建议》,收获颇多!

教学:以简驭繁,简要清通

教学贵在芟繁就简,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效建立思维架构,打通学科知识与生活体验之间的壁垒。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让学生拥有的教养、智力发展和信念能够依附在“骨架”上,这个骨架就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即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思考并表达出自己关于所见、所做、所想的思想、阅读、书写等。

立足语文学科,最首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的阅读达到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培养这种达到自动化程度的阅读能力的关键就是培养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就是概括的能力,概括的能力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具体的概括”到“抽象的概括”,有了概括能力以后再培养反咀细节的能力,即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个规律可以简单归纳为“具体概括-—抽象概括——反咀细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那些线索。为了培养这种能力,我们利用早读,鼓励学生“大声诵读”课文、古诗词;我们利用午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要求默读;再课堂上,我们通过速读、跳读、猜读、带着任务读等多种形式阅读并进行研究、讨论、答辩。通过足够数量的事实材料的演练,教会学生思考,提升思辨能力。

教学:知情识趣,逸趣横生

知学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培养学生养成从事紧张而又快乐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在那些各种思想相互交叉、纠缠、碰撞的“交集点”上,启发并引导学生的脑力劳动,使他们能够在这样的劳动中丰富体验,提升成就感、获得感。

识学趣。“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在实践中,我们帮助学生成立各种活动小组,在活动中设立任务群,各小组认领相关任务。帮助每个小组成员选择能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的角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造、解决各种智力任务和劳动任务,在活动中提升个体的成就感、获得感。

努力追求教学的“趣”,是追求真知识的必然途径。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所以,教学没有学生的绝对参与,没有学生的自主活动,没有触动学生精神、思想和兴趣的创造,就不是真正的教学。

教学:手不释卷,博闻强识

古有韦编三绝,今有笃学好古。让学生从阅读和生活之路走向真理,从而使学习的过程真正地丰富多彩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提倡的“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鼓励优秀的学生超大纲”的教学理念到了今天依然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所谓“两套教学大纲”,就是要求学生必须重视的两套材料,第一种就是来自于教材中的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种就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他认为第二种材料就是为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的一个智力背景。所谓“超大纲”,就是让那些天赋高、有才能的学生在他们有能力的那些学科上和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超越教学大纲的界限,因为在这种丰富的智力生活的气氛中,那些最有才能的学生了解、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很多,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去从事深入的研究,而且使他们理解和学会必须识记的材料变得更加的容易。

实践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种教学理念关键就是要靠把课堂教学与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整套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书中提到有关阅读的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差而不让他阅读,恐怕会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相反,一些孩子如果不加强阅读的训练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阅读,是建立在实践上的。没有了阅读,孩子一味沉浸在做习题的单调中,他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的,也不能提高学习的能力。没有了阅读,孩子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就显得过于单纯,如果发生一点不益于他们的事,他们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决的方法。因此,阅读近者是对阅读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远者则能够在大环境中变得通达,从而产生对人生的种种感悟。难怪古人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

学以精进,研以致远。“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苏霍姆林斯基于我亦师亦友,《给教师的建议》于我,常读常新!

篇八:《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在假期中我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并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和摘抄。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书中也明确指出了学龄前的教育是学校教育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儿童在接受教师的影响开始以前很久,就在他的身上种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征的根子。”但仅凭家庭的自然教育是不够的,因此家校合力形成的必要性是所有的教育者都必须知晓的。

但现在学校里有这样一些教师,工作很认真,对待学生也很关心,但家长却不领情,还会因为一些小事找老师的麻烦,甚至告到教育局,要求换老师,给教师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有时,我作为一名旁观者不禁要问:问题出在哪?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里第99条《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后,我知道问题很可能出在和家长的沟通受阻上。于是我也反思了自己以前的工作,并告诉自己,我要学会沟通,有效发动家长的力量,才能更好的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但是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形成家校合力呢?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01、利用信息平台和家长多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信息平台是我向家长及时反映孩子在校表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家长都渴望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更好的教育指导孩子进步成长,所以我就每天将孩子的表现尽可能的都给家长发送,这样表现进步的孩子不光得到老师的表扬,还能及时得到家长的认可,教育的效果可谓事半功倍。这样不仅加强了学校的教育工作,还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使家长成为一种有力的教育力量。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每天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效果地帮助孩子成长。

02、建立家长委员会,以优带差共同进步

我们每个班级都会有那样一部分家长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的配合老师工作,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这些家长的积极因素,动员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及时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成员可以参与对学生的教育;给老师提好的建议和想法,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强调家长委员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并将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在家长会上做交流,相信会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和影响力。这部分家长是我们更好开展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撑;成为我们与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也会让我们和家长更好的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03、鼓励家长多看书或参加培训班和讲座,提高认识

现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渴望提高。只要我们多向家长提供好的阅读书目或机会,通过讲座等方式,使家长掌握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这样,家长能更有效的配合我们班主任工作,让我们的教育更好的发挥作用。

04、个别学生更需要我们的沟通

几乎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个别的孩子,在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们老师头痛的事,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我们老师更需要耐心的和家长进行单独的谈话沟通,而不管是有既定的教育目的还是突发变故,我在与家长进行交流前都会做好细致全面的准备,对于谈话的目的或者想了解的情况做有条理的整理,谈话时把握主动,有针对性地和家长谈话,同时巧妙地控制整个谈话内容,有条不紊地转变话题,引导家长与班主任保持一致的教育话题。

篇九:《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将自己的一生倾之于教育,通过亲身教育实践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给教师的建议》更为教师的们所追捧。早些年,我也曾将这本两百多页的书籍放在自己的书架,立志研读,可终将被各种各样的忙碌所搁置了。本学期,在学校开展共读《给教师的建议》的活动中,我又重拾这本书。

该书凝聚了作者30多年的教学经验,具有极强指导性和实用性的理论精髓。书中的内容细致到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处理、教育机智及教师的自我素养提升等,可以说是囊括了教学的各个方面。得益于作者即为一线教师,本书归纳的“100条建议”贴合教学实际,比较“接地气”,“不是抽象的理论框架,而是理论基础上的具体案例分析”,实用而不空洞,具体而不片面,讲述方式幽默而不刻板。再读来,多了几分回味,几分思考。

一、以智慧铸匠心

《给教师的建议》激发从教者积极思考几个重要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来”“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写教师日记”“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教师们的教育观点”及“提倡科学研究”等。在疑问的带领下,我们在这本书的建议中找到了答案。作者希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不仅拥有满腔的职业热情,还要将智慧熔铸在具体的工作中事事做计划,做事有准备:时时在反思,在思考中进步:将时间与教学合二为一,在实践中注重质量和效率,不做无用功:要与学生们亦师亦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教学型”的授课教师向“教学型+研究型”的综合型人才转变。总之,教师应运用智慧铸匠心,做自省又自律、有热情也有方法、热爱岗位又受到爱戴的智者。

授人以永,必有活泉。这启发我,优秀的教师务必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学无止境,坚持提升。想要成为合格的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也要有持之以恒的坚持。应坚持研读优秀理论著作,提升实践能力。也要学习各类知识,以求触类旁通,思维开阔而不局限。还要有意识地查缺补漏,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也要掌握,以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二是“计划+日记”,事前事后两手抓。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在要求学生有条不紊学习的同时,自己也不能懒散,应在事前做好清晰明了的计划。自律是自由的必经之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效果便显而易见。

二、以方法为引擎

《给教师的建议》为教学活动中的诸多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作者将改善教学活动的着力点聚焦在激发学生兴趣、让能力与知识平衡发展、使知识“活起来”、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怎样教会后进学生解应用题、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开办“家长学校”、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等问题上面。不难看出,作者在积极探求教学活动的优化方案,期待教学方法能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延展性,与我们当下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作者提出的“家长学校”的理念也有着经久不息的生命力,强调了孩子的全面发展需要学校教育的努力,也需要每一个家庭的监督和配合。同时,本书的闪光之处还在于,它提出了教学方法上的创造性的想法,与当下的教学改革的初心遥相呼应。

对于教育的革新探索,如今还在继续。正如我国当前对教育正在实施的改革,近年来又倡导的“双减”,其核心都是向着学生的素质教育前进的。素质教育促进了新的教学方法的普及,致力于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在义务教育阶段乃至更高层次的教育阶段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以方法为引擎,教学活动正在丰富和多元,比如我国现在很多的教学课堂都引进了新媒体设备,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增添活力。教学活动还可以通过互动性比较多的游戏、竞赛、小组PK等形式调动课堂的氛围和活跃度。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教育改革与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学活动的创新探索有着相同的出发点,那就是期望让学生成为教育的最大受益者,让教学活动的质量有明显的提升,让教学活动在趣味中提高教学效率。

三、以阅读促发展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使学生看到未知区域,未知越多,探索欲就越强,对知识就越敏感,获取知识的欲望就越大,注意力就越集中,学习效果就越佳。阅读,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原动力,这启发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彼及此,致力于从事教育行业或正在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应当积极探索以阅读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之路。例如,将诵读经典国学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促进学生德、智、情的全面发展。国学经典是我国古代圣贤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能提升人文素养、陶冶品格、增长智慧,汲取“仁、义、礼、智、信”正能量价值观的营养,收获开启智慧人生和快乐人生的“金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一注重知识技能,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记忆力、情感、美感、道德的重要性。作者相信,由智力、品德、情感贯穿始终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有长远影响的教育。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实施提升学生美感的教育。比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以流动的音符、优美的音乐作为传递美的纽带,让学生认真聆听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情感,感受到美的存在: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来想象美妙的场景,表述出来。这个过程是“感受一创造”美感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以情怀搭载教育,将饱满的热情倾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中实现智力、情感、品德的全面进步。

四、以同理心对待后进生

《给教师的建议》中建议教师运用同理心,以接纳、包容、理解的心态正确对待后进生在成绩上的差异,挖掘导致这些学生成绩不理想的根源。

以同理心出发,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因材施教,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法、难易不同的练习适合的作业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作者还建议教师正确理解学生过错,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身处地、将比心地寻找孩子犯错的原因,加以精准疏导。书中还提出,“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如果教师不思进取、没有进步,学生就会因为不认可教师的能力而不尊重教师,因此,教师也应当以同理心来精进自己的能力,不能懈怠。教师是充满情怀和担当的职业,因此要注重理解并运用同理心,只有做到理解学生的感受和情绪,才能积极应对,有效解决问题。

隔着漫长的历史与广阔的时空,今天的读者依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无限热忱,他用一生的时间思考教育,探讨如何培养”真正的人”。

育人者应有情怀,要孜孜不倦育人才:育人者应该不懈思考,要“吾将上下而求索”:育人者应睿智,要用智慧铸就匠心、培育人才。

篇十:《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近期,重新拜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迷茫之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回首这么多年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历,我深深感受到:只有宁心静气、摒弃功利的阅读,才会让人生慢慢沉淀,慢慢变得丰满而厚重。

这本书共上下两篇,融入了一百个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有生动的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用心研读会发现,在教学上遇到的许多问题与困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而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一些建议与思考,也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推敲。我们都知道让课程变得有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如何做到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要不断学习,用心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学术著作。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平时要努力提高教育技巧,要做到持之以恒地读书,读不同类型、各方面知识的书籍,不断地补充我们的知识的大海。”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有文学的底子,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这一次,我对那位有着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的话,有了一种新的感受。他的那句话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双眼、我的心扉:“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用终生的时间备课,无不是一种最积极的准备、最具潜力的准备、最有远景视角的准备。用心备课,是有全局性,规划性地备课,我们努力备好的不是这一节节的课,教给学生的绝不是局限于这一篇课文的知识点,而是点点滴滴,身体力行。

其次,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你对他们的点滴关爱和付出,他们都会明白,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他们爱和尊严,真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成为学习的第一执行者。当你拿着这颗赤诚之心去对待学生时,他们也一定会真心地去对待,发自内心地喜欢你,尊重你,这都是相互的。所以,教师们应当抛开架子,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聆听学生们的心里话,听听学生的声音,关心学生的思想与情感起伏,使他们全面地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让他们真实地体会到教师的关爱,让每一个孩子在师爱的天空下健康成长。

最后,与时俱进,创意教学。语文学习其实是无边无际的,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科的学习种类有时多种多样。读书、练字、习作、手抄报、测试等等。其实,如果我们愿意花点心思,变点花样,很容易就让呆板的作业变得灵动起来。习作技巧,与学生共同梳理;做题方法,跟学生一起探究;让读书笔记美成图画;让古诗积累变成时尚。会学习,还要会出题,重难点在哪里?可能会怎样考察?学生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任何形式的测试,又有何惧怕?

好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心态,不是某一本书,某一句话,教会我们的,而是,长期阅读的时光里,点滴坚持的日子里。书本,积蓄的力量,读书,如此,育人,如此,人生,亦如此。好运气,藏在你的实力里,也藏在你不为人知的努力里。通读全书,可以看见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深切的爱和对教师的殷切期望。他认为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质。这些素质就像火花,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点燃每颗心灵里的火花,要使儿童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这一切,需要我们对每个孩子充满无限的信心,要使所有儿童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幸福的人,将来为社会做贡献,同时过上文明幸福的生活,这应是我们教师和教育的最终追求。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zuoweizaiti/htzt/1384295.html

  • 标签: 教师 精选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读书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10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10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