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读后感作文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精选8篇)作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精选8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3.4W 次

篇一:《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精选8篇)作文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的精神财富,《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这本教育专著,作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阔论,但却说的很真诚实在,可以说是条条经典,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导向性的作用。他的每一条建议都是他在教学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彰显着他的热情与博爱,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我想我现在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付诸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我愿把自己一个假期得出来的反思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要敞开心扉,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心,孩子才会慢慢释放自己,才会让你更好地观察到他的真实行为。在读到22条“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中这样写到,“有些学生很长时间没有对任何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氛围,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

一个好的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要关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就需要老师对每个孩子进行细致的了解。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体状况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作为教师首先把这些都了解清楚,才能在课堂上“使每个孩子的力量和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和快乐”,进而爱上这门学科,爱上学习。

二、尊重学生,促进发展

这本书中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指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是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接受挑战并改造环境的能力的发展。因此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不能只看成绩,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学生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具有多大的发展的潜力。

三、宽容学生,快乐成长

雨果说:“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我们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以宽容豁达的心态参与班级管理,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备;多一点尊重,少一点挖苦;多一点坚持,少一点放弃。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学会要宽容、理解学生。宽容是爱,宽容更是有效的教育方法。教书二十多年,我一直能做到宽容每个孩子。

宽容是种美德,我是这样教育学生的,同样我也是这样做的。我从不因为一件学生做错某件事而大声呵斥他,因为我觉得我们是平等的,人并非完美,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宽容的对待学生时,理解他们的错误之处,其实我们发觉自己的心情越来越平稳了,遇事都能冷静考虑,也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尤其是非智力型后进生,犯错的机会更大。当学生犯错的时候,要从爱护的角度出发,老师要帮助教育他们,实践证明,他们能改正过来。宽容决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蕴含着老师对他们的无限期望,它跟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妨尝试运用宽容的方法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宽容中健康地成长!

四、关心学生,呵护心灵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学会关心、厚爱学生。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靠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以上只是我在阅读这本书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书中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工作室的老师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工作实践,坚持在解决学生矛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篇二:《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

人生四大幸事,案上有书便是其一。一本好书犹如海上灯塔,指引方向、鼓舞斗志、温暖人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以建议的新颖形式共谈了100条建议,恳切地与读者谈心,既有生动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阅读此书,就如同一位睿智的老人站在我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指点迷津,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施以援手,让我充满信心。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阅读。

授人以水,必有活泉。作为教师,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想使备课不成为单调乏味地坐着看教科书,那就要坚持阅读,要使教科书成为你的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应该时刻保持小溪源头的生机勃勃、水流潺潺。他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题为《年轻苏维埃人的道德理想》的观摩课。教师们和视导员原本打算在上课的过程中做一些笔记,以便课后提意见,但课堂十分精彩,他们都忘了做笔记,屏息坐着,听得入了迷。课后一位邻校教师说:“你把心交给了学生,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可能不止1小时吧!”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是教研室里的准备,则仅花了约15分钟。”这个回答稍稍打开了一扇小窗户,从而显示出了教育技艺的一个奥秘。这种准备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阅读。精神丰盈,胜过万千繁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也要有持之以恒的坚持,应该坚持研读优秀理论著作,提升实践能力。学习各类知识,以求触类旁通,思维开阔。一个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老师,思想会愈加丰富,知识结构会愈加完备,看待社会、教育、学生的视角也会更加多元,专业成长道路也会越走越宽。而这些阅读带来的“红利”又会促使老师采用更多方法,将学生的阅读落到实处。

阅读领航,启迪智慧。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阅读对于知道怎么读书学习,跟得上进度的同学来说,是锦上添花。对于基础薄弱、跟不上大多数孩子步伐的“学困生”来说,更是改变他们现状的最有效手段。学生学习越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没完没了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学生读得多了,精神世界就如同荒芜的草地萌生出思考的新芽,阅读可以使学生摆脱成绩不良的状况,发展学生的智力,“困难”学生阅读的东西越多,他的思想就越清楚,他的智力就越积极。学生思考的越多,对周围世界就多了一份好奇,书籍中得到的思想就会疯狂蔓延,葳蕤生香。这时候当教师再进行教学时,孩子的接受力变强了,注意力也更集中了。

方法指引,助推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那么,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教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学生阅读自信心。根据学生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给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使他们愿意加入到阅读活动中来。二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图文结合读书法,引导学生先看图,再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试着通过联系上下文猜读;圈点勾画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可以画下优美的词句,不懂的地方画上问号;摘抄积累法,遇到好的词句或者引人深思的话可以摘抄下来,反复诵读感悟;思考请教法,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词句要善于思考,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通过查字典、网络查找或向老师、父母请教等方法来解决;反思感悟法,读完一个章节或者一阵本书,可以试着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加深对优秀作品的认识。三是培养、巩固阅读习惯。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引导学生阅读时保持专注和投入,减少干扰,提高效率,长期坚持,爱上阅读。

在阅读中思考,通过思考,举一反三,积极主动向身边的名师、经验丰富的同事取经学习,不断历练。在感悟中实践,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在热爱中燃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爱自己。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书架上请出的大师经典,濡染着浮躁的心。《给教师的建议》应该成为我们时常翻阅的案头书,读、思、悟、践,一边育人,一边成长,即使身处凡俗的生活之中,心却站到了高处,看到了更广阔、更博大的场景。唯有让自己行动起来,步履不停,美好才会逐渐靠拢。让阅读之炬,明人生之盏!

篇三:《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

最是书香能致远,然而不可否认当下短视频与直播正深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许,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再回首,穿过历史长河看看那些教育大师的思考和分享,从他们留下的经典著作中寻求一束光——让经典助燃阅读之光。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从17岁开始投身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期我再次研读了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它是一本神奇的书,只要用心研读,你会发现,在教学上遇到的许多问题与困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而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一些建议与思考,也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推敲。书中有一段话,我感触很深:课堂得令人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让课程变得有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他指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对一个身体发育比较正常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方面感到困难,也许不是智商有问题,也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不强。如同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困生”的头脑也需要阅读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阅读、阅读、再阅读,孩子的精神世界会像荒芜的草地萌生出思考的嫩芽。“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他们从所读书籍中得到的惊奇和赞叹,会使那些灵动的思想如绿叶一般葳蕤。这个时候,当教师再来施教,会惊奇地发现:阅读,让孩子的接受能力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教师的教育行为也变得很顺畅。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密的科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更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严密,思维更加灵活、缜密。但是,数学对于部分同学来说是很困难的,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感到枯燥乏味,总是学不懂,听不明白,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老大难。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一是学生做错题了,老师会与学生面对面进行辅导。老师会说:请你把题目读一遍。学生会很快将题目读一遍。马上会说:老师我明白了。老师又会问你明白了什么?老师会感慨地说看来真的是理解了。二是学生遇到困难,请教老师。老师还是会让学生先把题目再读一遍,继续重复前面的场景。三是老师直接读题,学生一听就会了。最后是练习课或者讲评课,老师读题或者让学生直接读题。从这些场景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读题直接影响做题!阅读直接影响学习!学生独立完成试题时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是,会做的题目做错了。老师读题他就会做了,就明白了题目的要求。这里面的到底隐藏着什么奥妙呢?

学生学习数学是需要阅读的。在读题审题时,就是一种阅读,只是课本上的一种阅读。带领学生走进数学阅读,是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习会阅读,阅读有哪些方法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1、圈划重点。在进行阅读资料或者题目信息时,我们要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边读边划关键信息、重点知识。

2、联系图表。在阅读时,需要将题目中的文字和图形结合起来去理解,这样图文并茂更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将数形结合巧妙地运用到阅读中,可以降低理解上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厘清题意。

3、提出问题。在阅读中要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发自己带着问题不断进行思考,不断探索。结合阅读资料或者题目想一想什么是?有没有?怎么样?边读边做。要养成边读边做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只有认真阅读了,就会解决里面的问题。

4、自主表达。当你阅读后,就要学会自己的表达,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只有表达出来了,就证明自己彻底理解题意了,已经能变成自己的知识表达出来了。

数学阅读难就难在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的习惯,只是泛泛一读,而导致学生似懂非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是不会从阅读中提取关键信息,更不会思考文字背后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学生读不懂,读了就等于没有读。数学阅读一般是没有情境的,因此,阅读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教师必须要研究的,也是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能力。学生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去阅读,就会发现阅读背后的更多知识。

阅读能力是在读“书”中萌芽的,要求学生读通、读顺,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读。读题是数学阅读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阅读是数学学习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让我们的学生从读题出发,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懂数学、爱上数学!

朱永新说:“读苏霍姆林斯基,总觉得那么亲切,离我们今天的教育是那么近,所以,我们只需稍稍去芜存菁,就能将其中的绝大部分原理再度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发现这些原理依然生命常青。”

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一起阅读经典,走近大师,成就自己的教育人生!

篇四:《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

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部教育经典。这部著作仿佛一座金光璀璨的知识宝库,每一页都闪烁着教育智慧的火花。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和丰富的教育实践案例,展示了教师应该如何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字里行间穿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界,与作者一同探寻教育的真谛。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事业。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多次强调了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上,而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其次,书中关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书中还强调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即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和优势。此外,书中还涉及了教师职业道德、师生关系、教育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同时,他还强调了教育评价的重要性,认为评价应该全面、客观、公正,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更重要的是,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影响和改变他们,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100条建议涵盖了我们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下面我简要谈谈对我触动最多的三个方面。

书中首先引起我关注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这一观点。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我们有时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会培养出只会机械记忆的学生,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应是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我们可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将伴随学生的一生,成为他们迎接未来挑战的有力武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正如布莱希特在《伽利略传》中所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我们应该努力让这种乐趣在课堂中绽放,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海洋中。

同时,我对“阅读”对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观。通过阅读各类优秀书籍,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从小说、散文到科普书籍等,让他们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开拓视野。正如古人所言:“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应该积极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年龄和兴趣的书籍,引导他们走进书的世界,体验阅读的快乐。

此外,书中关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但实际上,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让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勇敢面对,积极应对。正如一句名言所说:“健康的心灵是一切成功的基石。”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情感问题,并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最后,《给教师的建议》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还给予了我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大量实践检验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我会深入思考这些建议,并将其融入我的教学实践之中。这本书的指导使我深信,只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们就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同时,作为教师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进取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相信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为教育事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篇五:《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

假期,我拜读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友人来访,看到我啃着这部大家伙,不解发问:“这位是苏联人吧?且不说国情尚不相符,但看这时间跨度,这恐怕也没有什么可借鉴的吧?”而这一问,也道出了我最初心中的疑惑。从学师范起,苏霍姆林斯基大名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每个教育专业老师提到皆是满目崇敬,我也不由得在老师们讲述的只言片语中产生敬畏之心。但虽常耳闻《给教师的建议》,但真正沉下心翻阅,也自这上班后的假日起了。

带着莫名的崇拜以及满腔疑惑,我细细品读。手指摩挲着书页,圈点勾画,仿若在与百年之前这位先生促膝言谈。透过文字,我的视野豁然开朗;其“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让人感然,躬亲教育实践更是鼓舞着我们。其中,关于“学习兴趣”的讨论与探究使我着实感兴趣,于是便以此为题,聊聊我在读中的一些思考。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的有趣呢?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所谓课上的有趣,关键在何谓“趣”——死气沉沉的课堂,昏昏欲睡的众人,摇头晃脑的学习活动,想想就让人心生困乏;而嬉笑怒骂,哗众取宠的课堂倒是热闹非凡,却也毫无裨益。真正的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最初我对“有趣”课堂的向往,在于热闹的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于是我学着脱口秀节目抖机灵,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一节课乐乐呵呵结束了。但苦恼接踵而来,“哈哈哈”是有了,但一节课后,机灵用心的孩子是在玩中学了,大部分却傻乐完了之后一脸茫然——“我们刚刚学了啥?”于是看来,我这时所打造的“有趣”的课堂,只不过是追求的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这样是永远无法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

读了先生的文字,我明白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那么如何做呢?

先生告诫我们,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那些线索。”因此在备课时候,我们要抓住思想的交接点,顺势揭示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

比如执教《给予是快乐的》一文,课文读了又读,教参扣了又扣,教案改了又改,课磨了又磨,可这样殚精竭虑打磨出来的一节课,效果却差强人意。这篇课文主要想要凸显“给予”这一美好的品质油然而生出行动,进而自己内心充盈快乐,颇有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味道。但一番讲读下来,孩子们只敢应和着老师的想法,畏手畏脚的回答“我要帮助同学借给他橡皮”之类。我百思不得其解,下节语文课我趁热和孩子们交流,这才恍然大悟——孩子们被“给予”这一词儿给禁锢住了,加上课中的举例(借文具给同学、捡垃圾),孩子们只顾着热热闹闹的表达自己的这颗“给予”之心,根本无暇思索课文深意。找到了症结,我试着引导“孩子们,让我们来仔细回想我们生命中耳闻目睹或是亲身经历的事情,想一想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事物之间,他们的一些细小举动,有没有给对方带来别样的意义?那样,你就明白何谓给予了。”一阵静寂后——我相信这静寂远比课堂上那40分钟的喧闹要宝贵得多!一个孩子试探着举起了手“老师,伐木工人放下斧头,这是不是对大树的给予?”“对!”好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孩子们的精彩回答简直要使我泪目——“地震中捐献骨髓的青年是对他人生命的给予”“没有被污染的清澈河水是人类对鱼儿的给予”“鸟儿唱歌给我们听,它给予了我们快乐”“战士们浴血沙场,给予了祖国繁荣与昌盛”“我们向国旗敬礼,是少先队员给予祖国的尊重”……瞧,抓住了事实的结合点,把这一点讲清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正如先生所说,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少年们的心,他们就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

除此之外,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现象的“权利感”。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然,兴趣的秘密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也只是提纲挈领的谈了自己的看法,照搬照抄是毫无意义的。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不断观察思考、实践反思,做教育的有心人,希望可有一日,能打造真正有趣的课堂。

篇六:《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

优秀教师作报告或经验分享的时候,经常会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言论,当时的我总是在心里忖度,这位国际教育界的大师,他的学问估计像他的名字一样深奥难懂。今年全校老师同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有机会与大师近距离接触,透过质朴的文字,我觉得书本中的每一段论述和事例,都可以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实际相连接。我感受到他为教育深入思考、不懈研究以及他对孩子的满腔热爱。

一、教育是门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用经验告诉我们:教育是门艺术。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成功和乐趣。他分享了茨格特卡钦柯老师在学习中从作业的内容和所需的时间,采取个别对侍的做法,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能专注于自己能力之内的学习,每个孩子都能体验获得成绩的喜悦!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每个班级中总有学优生和学困生,学习水平的差异会导致他们无法尽情享受脑力劳动的成功和快乐。有一段时间我们班孩子的字词掌握情况很差,于是我和孩子们约定,每周五报一次听写,如果错三个以上就取消午饭后的活动时间。实施了两周,每次都有几个孩子无法达标,他们不得不利用午间活动时间在教室里抄写巩固,可是抄写的效果并不如意,第三周依然是那几个人。

无奈之下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差别对待”法,于是调整要求,将孩子们分为三类:一类能力很强的,听写要求只能错一至两个;一类中等水平的,可以错三个;一类能力不足的,可以错五个。实施了新的听写评价标准后,那些原本能力不足的孩子仿佛看到了希望,变得空前积极,大部分都通过努力获得午间活动的机会。可以想象,当他们完成任务得到评价,从评价中看见了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将收获到多么大的满足和快乐呀!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如同一条小路,通向孩子心灵深处,那里燃烧着想当一个好学生的愿望的火花。我希望使用教育的艺术,守护这条蹊径、点亮这束火花。

二、教育需要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用事例告诉我们:教育需要智慧。书中讲到他和孩子们去旅行,一个调皮的孩子尤拉却悄悄溜进了密林深处,试图引起大家的注意。一般老师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会火冒三丈,将故意捣乱者揪出来痛斥一顿,结果会怎样呢?老师的气出了,调皮的孩子会服软吗?也许那正是他想要的效果:惹老师生气,他在同学面前风光!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却出人意料,他悄悄地带着孩子们藏进洞穴里,以为被抛弃的尤拉惊慌失措地跑出来到处寻找他们。巧妙的转换显示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他用自己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训斥、发火是笨办法,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

某天中午我刚到办公室坐下,就有班里的同学过来告状,调皮的小何又带着几个同学在走廊上疯跑。因为走廊上有铁栏杆,墙角的瓷砖也比较锋利,所以我们班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允许在教室或走廊上奔跑。知道自己做错的孩子一见到我就羞愧的低下头,解释说是因为看到飞过的蜜蜂一时激动,跑着跑着就忍不住疯打起来。他们纷纷承诺以后会牢记安全原则,唯独小何自始至终一言不发,倔强的脸上写满了不服气。

我放弃了发火、训斥的笨办法,从手机里翻出若干张刺激性极强的照片呈现在他面前。看着那碰到墙角的额头伤口像婴儿咧开的小嘴,撞到铁栏杆的膝盖凹下一块鲜血直流,和水泥地面进行亲密接触的脸颊布满恐怖的擦痕,缝针三年后依然清晰可见的旧伤疤…那些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疼痛的画面给小何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他龇牙咧嘴的问“他们怎么啦?”我指着图片一一向他道来——都是疯跑打闹惹的祸!

教育不应是惩罚,不应变为惩罚。教育,就是迫使人去思考自己!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打的一个比方,假如你的上衣沾满了尘土,为了把这件衣服弄干净,有人就拿起根棍子来敲打你的脊背,这样做当然会有用处,上衣的尘土会被打掉。然而,最好的办法是把上衣脱下来,认真的把尘土掸掉。

三、教育需要用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用经历告诉我们:教育需要用心灵。特别是教儿童用心灵认识他人、认识世界,这一节让我反复品读。平常我们经常说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从小用心灵去认识世界,了解他人,做一个善解人意、能为别人着想的人,却很少有具体的方法告诉我们怎样教孩子用心灵来认识人和世界,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让我豁然开朗。

我学着他的做法,教孩子观察不同的人、事、物,感受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孩子的同理心。班上的插班生小蒋同学因缺乏良好的习惯导致学习困难,孩子们耐心与他沟通、教他调整状态,督促他完成学习任务,自制教具给予他奖励,帮助他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博爱乐观,心存暖阳,愿将关爱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有次他们无意中知道某天是一位同学的生日,吃完午饭自发的组织装饰教室,给同学举办了一场简单却难忘的生日会。

《给教师的建议》整整一百条,每一条建议篇幅都不长,每一句话却那么语重心长。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他的教诲给我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前行的方向,我愿做一个不甘平庸的教育者,践行他的教育思想,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帮助每一个孩子绽放生命之花。

篇七:《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

首次听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是在二十五年前的师范《教育学》课堂上。此后这个名字连同他的言论、思想被老师一遍遍敲黑板强调。自己走上讲台多年后才发觉,当年被老师逼着背诵的那些“苏氏”教育理论词条,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今再读这位前苏联伟大教育家的经典之作,仍然能够汲取无穷的教育智慧,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

一、阅读是“第二教学大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巨大的作用。阅读可以充实教师的学科知识,丰厚其人文素养,提升其教学水平,阅读是教师最好的备课。他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第二教学大纲”。“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想到两个教学大纲:第一个是必须学会记住的材料,第二个是课外阅读材料。”他又对此进行了举例说明:在教学高年级生物、物理等学科时,涉及到许多理论、概念,学生很难理解。他从科普杂志等课外书中挑选一些材料供学生阅读,这样就使得学生对一系列纷繁复杂的科学问题产生了兴趣,眼界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知识融会贯通了,那些抽象难懂的科学概念也就变得生动明了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看作教学的“第二大纲”,这对我们今天的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在拼命教授课内教材知识的同时,如果再得到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助,那定能事半功倍效果显著。现实中学校里那些成绩骄人的孩子,大都涉猎众多,阅读广泛;反之,那些课外阅读量少甚至只会死读教材的学生,往往也难以取得优异成绩。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的“第二大纲”,也是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面对学习困难学生时,苏霍姆林斯基用小费佳的例子得出结论,他认为,解决学习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阅读范围。“我从来没给费佳补过一次课,我只教他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阅读是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案例,让我们更加确信了课外阅读的功效和力量。当学生难以理解复杂知识时,当教师苦于无法教授学困生时,当囿于办学条件简陋无法满足学习需求时……不妨放手让学生阅读吧,或许会给你超出意想的收获。

二、大自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大自然是思维的源头,是除课外阅读之外的又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春秋两季,他把低年级学生三分之一的课都移到大自然中去上,在大自然中办“蓝天学校”;中高年级都要在大自然中上思维课。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大自然是培养情感、开发形象思维、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源泉;从赞美家乡自然风光到热爱祖国山川原野,这也是德育的内容和途径;花草树木、阳光空气、风霜雨露、酷暑严寒,都是陶冶心灵、强身健体的重要资源。到大自然去旅行,去读“大自然之书”,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思维的源头,这些都是苏霍姆林斯基充分挖掘出的大自然的宝贵课程资源。

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提倡“道法自然”,儒家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是我们老祖先朴素的“自然教育”思想。当前我们的教育现状是,一面高呼“双减”,一面疯狂“内卷”。城市孩子整天面对的是钢筋水泥的高楼丛林和络绎不绝的滚滚车流;农村孩子也多是家长接送两点一线,待在“只能看见四角天空的院子里”,甚至辨不出韭菜和小麦。沉重的书包压弯了他们稚嫩的腰身,长时间的读写让他们原本清澈的眼眸变得空洞、茫然……

作为老师,我们理解家长、社会的焦虑,我们更心痛孩子们可悲的境遇。请丢掉孩子们沉重的书包,打开锁闭他们的樊笼吧!让孩子们放开手脚,恣意奔跑在原野山林,去草地打滚,去池塘捉虾,去爬树趟河,去追蝶掐花……我们,和我们的教育,是时候做出真正的改变了。

三、幸福是最大的教育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理想中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人的和谐全面发展。他说,“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是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这就是他“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我们近30年来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当下又提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观点或提法其实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其根本还是要回归“人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意味深长的指出,“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这句话简直就像是针对我们当下的教育而言的。教学不是教育的全部,成绩更不是衡量学生和教师的全部,“人”才是教育的目的。我们教育的任务应当是促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使他们将来不仅能为社会做贡献,而且自己也能过上文明幸福的生活。

核心素养是人全面发展的高阶,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今天我们理应摒弃“唯分数论”的陈旧思维,更加注重“人的培育”,促使孩子向善、向上、向美,最终成长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幸福的人。这也是我们教育者最大的幸福。

今天我们重温这部教育经典,再次感受课外阅读润心启智的教育力量,认识到重要课程资源大自然的教育潜能,明确了“孩子和谐全面发展成为幸福的人”的教育追求。大道至简,大爱无声。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让我们不疾不徐、静心培养“幸福的人”,且素且清、安心做幸福的老师。

篇八:《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可谓教育著作中的经典,细细读来,他的教育理念、实践经验,直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深深体悟,加以借鉴。书中,他从多个角度不断谈到阅读的重要,尤其对于教师自身成长的影响,以及阅读在教育中的巨大力量,对我触动很大。

一、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从中道出了教师成长的秘诀——读书。“教师要多读书”这个观点已越来越为大家接受。可我有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备课、上课、批作业、补差等已忙得我焦头烂额,哪有时间读书呢?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觉得自己有点黔驴技穷,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长此以往,周而复始,使得我不阅读也心安理得。无意中,我在网上看了一段对特级教师李镇西的视频访谈,他说:我们每天的吃饭、刷牙、洗脸需不需要毅力?不,这是习惯。我读书、写日记就像每天吃饭、刷牙、洗脸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习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现在忽视了读书,忽视这习惯的养成,等于现在放弃了充实自己的机会,也等于现在失去了提高自我的最佳机会。

我相信每个教师都渴望自己才学渊博,上课旁征博引,学生身临其境,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与平时自己的广泛涉猎是息息相关的。专业书籍的阅读、领会以及再发挥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对于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会有裨益;非专业书籍的阅读同样重要,它会从另一个角度来拓宽我们的思路,更加广阔地增加我们的智慧。我会牢记书中所说“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显得像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养成习惯。

二、阅读是对“学习因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一个叫费佳的学生由令人头疼的学困生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他的成长经历使苏霍姆林斯基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呀,阅读能启迪人的心灵,但我们经常把阅读归结为语文教学任务。从现实生活来看,阅读不仅是语文学科的专项内容,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总体知识水平的提高,单有语文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具有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多种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很重要。许多人认为,学好数学主要依靠听讲和做大量习题,与阅读关系不大;一些教师亦认为,数学阅读耗时较长,不如教师直接讲授来得快捷。这样的错误认识导致一些学生对于数学阅读不重视,教师对数学阅读的指导不到位。

事实上,数学阅读同语文阅读一样,同样讲究阅读记忆、阅读速度、阅读技巧等,但是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的特点,加之图表较多,使得数学阅读比一般的阅读更为复杂。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呢?我的体会是:

1、老师与学生应重视数学阅读,认识到数学阅读的价值。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是数学阅读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阅读课程的开发者,这样就使老师能主动地将数学阅读纳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

2、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数学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让学生慢慢养成数学阅读习惯。要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数学阅读中逐步达到愿读、会读、乐读三种境界。

3、在阅读前,老师应对阅读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要害问题,列出提纲或编制思考题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学生阅读之前,老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则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4、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严谨性、精确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跟自然语言差别很大,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反复推敲、勤思多想。在阅读中要注意内部言语的转化过程,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把用符号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的语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式语言等,这些对解决问题的教学尤为重要。

5、阅读后应及时交流、小结。阅读完一章一节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向交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要理清脉络,疏通思维,消除障碍,与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形成正确概念。

作为教师,我们有着许多人不会有的繁琐、苦恼,我们平凡而简单,然而我们也有着许多人不会有的幸福,我们精彩而充实。《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学习,很多内容值得我时常品读、反思,希望自己做一个有魅力的数学教师!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zuoweizaiti/duhougan/1384293.html

  • 标签: 读后感 教师 精选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精选8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精选8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