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3.17W 次

篇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精选4篇)

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3、组诗拓展,提高学生古诗积累和审美情趣水平。

教学重点:逐字逐句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品词析句与组诗拓展结合,提过学生古诗积累和审美水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诗词,了解诗人

师: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我们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走进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板书 宋 陆游

你对陆游有哪些了解?

生:1、2

师:(课件)说的真好,对陆游了解很是透彻。他虽然他生活在词最为盛行的宋朝,但他最大的成就却是诗,在他两岁时,北宋就被金灭亡了,面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立志“一寸丹心唯报国”,一生主张抗金,为民请命。1192年,68岁的陆游罢官回老家已经四年了,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没有让老人的心平静下来,他心系沦陷区的骨肉同胞,忧愤难当,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他同我们熟知的抗金英雄岳飞、爱国诗人辛弃疾都是一个时代的人。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走进他的这首在他68岁时写的诗。

板书课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创设情境,明意悟情

(一)、因义停顿,读好诗题

1、划分题目的节奏

师: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凭感觉,你认为这个题目该怎么读?

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你们看,这个“晓”是天亮的意思。时间是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告诉我们写这首诗的地点,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写了作者做了什么。

师:太棒了,根据意思我们可以划停顿。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我们看这个“感”字,谁能根据题目中感的意思,为这个字组个词

生:感想、感触、感受

师:古有“伤春悲秋”之说,1192年,在这个特定的秋夜,68岁的陆游要表达什么感情呢,请用含有“凉”的词语来回答我的问题

生:凄凉、悲凉 、苍凉 生随机写到黑板上

师:每一首感人的诗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到底是什么让作者感到悲凉又凄凉呢?我们来看这首诗。

1、学古诗离不开一个“读”字,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课文,多读几遍,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这首诗读顺为止。

2生:自由练习

3、挑人读

师:这位同学字正腔圆,读得非常准确,谁还想读一读?

4、齐读 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二)、学习前两句

1、理解“河”与“岳”

师:通常有哪些方法了解诗意

生:时代背景 注释 插图

师:大家来看第一句(看课件),根据注释,你们说“河”指哪条河?(刚才在读古诗时,我们已经知道“三万里河”指的是)

生:黄河

师:黄河气势雄壮,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所以我们称黄河为母亲河,对黄河的歌颂,也就是对我们伟大民族的歌颂。

2、拓展知识

师:(看课件)第二句中我们来看这个“岳”字,通过看他的字形,你发现它指什么呢?

生:指山

师:在本文中,这个岳指的是西岳华山

师:在我们中国的名山大川中,五岳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你知道五岳都指哪几座山吗

生: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师:华山以险峻著称,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3、理解“三万里”和“五千仞”

师:诗中是如何体现黄河之长,华山之高呢?!

生:三万里和五千仞这两个数词

师:我们以前学过诗句中哪句也出现过这样的数字呢?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白发三千丈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等等。)

师:这句是写的是庐山瀑布,那庐山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长吗?

生:不是,是夸张的说法,是说庐山瀑布很长很长。

师:那这句(指本诗)

生:三万里河、五千仞岳也不是实指,是用虚指的手法写出黄河很长,很长,奔腾万里;华山很高很高,直插云霄。

师:这里的“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大约是1.8米左右。根据提示我们就可以感知,华山何其高。

4、整理整句诗的意思

师:和你的同桌互相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心情

师:同学们看(播放风光片)这就是浩荡的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黄河是怎样的气势?谁来读读第一行。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黄河是怎样的雄浑?我们一起来读

师:(播放华山风光片),这就是壁立千仞的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华山是怎样的险峻?一起来读。

师:(看课件)表面上作者运用了____的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的壮观,又描绘了华山直插云霄的雄伟,似乎为壮丽山河感到自豪。而今山河还在,国家却已破碎,那曾经引以自豪的黄河,那曾经引以骄傲的华山却成了金兵占领之地!黄河在哭泣,华山在悲泣!看似写景,但寓悲凉、伤感、痛苦之情。体会诗人的这种种复杂心情,齐读。

(三)、学习后两句诗

师:宋朝的壮丽河山,被金人占领了,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百姓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齐读后两句。

1、理解一个妙笔生花的“遗”字

师:(课件出示)谁告诉我遗民指什么?

生: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师:结合课件谈背景(靖康之难 版图)

2、理解胡尘

师:(看课件)胡尘是指什么呢。注释⑥告诉我们是沦陷区的风沙,只是如此吗?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见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播音乐)

生:在古战场中人喊马嘶,硝烟四起,哀声遍野,生灵涂炭

生: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

板书 泪

师:这是 痛失亲人之泪

国破家亡之泪

流离失所之泪

盼望南宋军队解救他们之泪

3、通过“望”和“又”字来理解

师:他们盼望的南宋军队解救他们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又

师:南望王师又一年啊,这个“望”字能组成什么词呢?

生:希望,盼望,渴望,失望,绝望

师:他们希望摆脱金人的统治,他们盼望宋朝军队早日解救他们,他们渴望与亲人团聚。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从1127年到1192年,65年啊,780个月,2万多个日日夜夜啊,中原地区的人们都在苦盼着王师。陆游也从一个3岁的孩童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失望,仍然盼望,直至绝望。

板书 望

真是——齐读后两句

4、整理整句诗的意思

师:和你的同桌互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

5、回顾全诗,指导朗读,读懂诗人

师:秋天的黎明,推开篱笆门,凉风袭来,想到同胞们苦难的生活,顿时老泪纵横,不禁吟诵到:背诵全诗

师评价: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同学们,这位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远望“壮美河山已不再”,想想“苦盼王师终不来”。自己报国无门,满心哀怨,满心无耐都化作了这慨然长叹:

指题目,再看题目中的这个“凉”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家园被占、百姓流离失所的凄凉……

生:曾经报国志,却受到万般阻挠,即将终老,愿望还诗中不得实现的悲凉……

师:看来你们读懂了这首诗,也读懂了诗人。

三、古诗对比,激发情感

师:古诗学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

生:遗忘 遗弃

师:是谁早早的遗忘了他们?无情地抛弃了他们?

生:王师

师:那遗民们苦苦盼望却始终不来的王师到底在做什么呢?

宋朝的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一诗中给了我们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看课件)

他们在寻欢作乐,醉生梦死!他们醉眼迷离,哪里看得见遗民的泪啊!

四、拓展组诗,积累实践

(一)组诗拓展

师:陆游写诗六十年创作了近一万首诗,他终生处在金兵统治的年代,其中爱国诗就占了近80%,你都知道哪些?

生:生说完,老师出示课件

师:英雄所见略同。我跟你一样感慨于陆游的爱国主义豪情。

(1)陆游和遗民们一样,天天盼,夜夜盼,52岁时写下了这样的诗:

1177年陆游52岁作的《关山月》:“中原干戈古已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度今宵垂泪痕。”

(2)从52岁盼到62岁,他写下了这样的诗:

1186年陆游62岁作的《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秋风习习,夜不能寐,恨江山落于他人之手。陆游望眼欲穿,盼到了68岁:

1192年诗人68岁作的《秋夜将晓出篱门凉有感》。

(4)同年十一月,陆游病倒在床,在诗中这样写道:

1192年陆游68岁作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师:这些诗分别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0年、66年写的,我们从这些具体数字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5)直到陆游临死时,中原沦陷83后,他也没能看到王师的影子,他含恨写下了绝笔诗《示儿》:

1210年诗人85岁作的绝笔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真是“笔落惊风雨,诗言家国情”。

师:(课件)周恩来总理说:宋诗陆游第一人。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二)、历数英雄,抒发情怀

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起来了。

组图:

1、边塞诗人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

3、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4、南宋岳飞、辛弃疾、文天祥都是既能上阵杀敌,又能以笔为利器,用诗词宣扬爱国情,报国志的人物。

5、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的精神。

师:他们和他们的家国情怀及他们的不朽诗篇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6、毛泽东书写的《七律 长征》告诉我们,不仅仅上阵杀敌是报国,百折不挠,乐观向上,不怕苦,不怕累,自强不息也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7、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及的家国情怀,告诉我们——在和平年代,家国情怀就是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3)、家国情怀·少年说

(看课件)生:结合生活实际说

(四)、总结读古诗词的方法 (看课件)

(五)、自选作业,分级练习:(看课件)

1、快乐级:背诵诗文 书写书签

2、挑战级:背诵拓展诗中一首

办一张爱国为主题的古诗词手抄报

3、王者级:背诵拓展诗中两首

做一次爱国的古诗词交流

板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泪望

生相机板书 1、悲凉悲愤

2、爱国

篇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学习过程]

一、直接导入,认识作者,理解诗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诗人——陆游。(板书:陆游)

2.陆游简介。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创作读歌很多,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教师板书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题,注意朗读节奏。

5.题目意思:在这秋风习习的清晨,诗人有心事,他辗转反侧睡不着,起床走出篱门,迎着凉风,写下了这首诗。

设计意图:

理解题目,针对课题质疑,设置悬念,走入文本的学习。

二、读通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如果能把诗的节奏和韵律也读出来,就更好了。

2.指多名学生读。

3.齐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

只有读准古诗,才能更好地学习古诗的意思。

三、理解古诗意思。

1.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在这漫漫长夜,诗人为什么睡不着了吧!他在想什么呢?

2.学生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古诗意思。(先自学,再交流)

3.学生汇报: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品悟诗情。

1.前两句: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1)师:诗人笔下的黄河、华山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生自由读前两句诗,边读边想。

(2)指名学生说黄河、华山给自己的感受,分别是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讲解:“摩”,说说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讲解“摩”的字义,扩词。

(3)师:想想黄河真的是三万里那么长,华山真的是五千仞那么高吗?这里诗人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生回答夸张)

师:这是古诗中常见的写法,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虚指,这种虚指方法的运用,让黄河与华山的豪迈气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谁能不慨叹这河山的壮美呢!(板书:壮美河山)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读出心中的赞美,读出黄河和华山的气势。

(4)学生多次读,指导学生读出气势。

(5)我们一起看一看这奔腾不息的黄河,巍峨高耸的华山,看完以后说说你的感受。(播放一组画面)

(6)学生汇报,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前两句诗。

设计意图:

抓住“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体会祖国的壮丽河山。

2.后两句: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出示时代背景:公元1126年,当时陆游只有2岁,金兵南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汴州被占,北宋从此灭亡。康王赵构躲过这场劫难,逃到了杭州,建立小朝廷,称为南宋。赵构软弱无能,不肯收复中原,不顾中原百姓的苦难生活,只顾每天饮酒作乐。

(2)师:陆游2岁时,奔腾的黄河,巍峨的华山……大片的中原领土沦陷敌手(板书:沦陷),陆游68岁时写下了这首诗。当你了解了这段历史,你觉得南宋的统治者会去收复这壮丽河山吗?(不会!)师:现在当你再读到这两句诗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想?生:很悲愤,祖国的山河被金兵侵占了,而当权者却不思收复。

(3)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诗人为什么要写黄河、华山了吧?诗人是在借景抒情,借景物抒发了自己的忧国情怀。(板书:忧国)

(4)师:诗人想到了祖国的山河,还想到了谁?生:遗民。

师:遗民是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5)北宋的遗民在流泪……这一滴滴的泪是怎样的泪啊?(板书:泪)生:是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失去祖国的泪,是不甘心任人宰割的泪。

师:这一滴滴泪,怎不让诗人陆游为遗民的命运担忧!(板书:忧民)

(6)同学们,此时不仅是遗民在流泪,诗人在流泪,我们的心也在流泪,请再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总结:黄河向大海悲泣,华山向苍天哭诉,遗民在向南宋朝廷军队哭诉。请再读古诗。

设计意图:

补充资料,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五、升华情感,拓展阅读。

1.师:是呀,山河在望,诗人在望,老百姓在望,他们多么希望南宋的军队能来解救他们呀!可一年过去了——生读:南望王师又一年!(板书:望)

2.“又”说明了什么?

生:不止一年,一年又一年,一直在苦苦盼望着。(板书:又一年)

3.补充资料:陆游53岁作《关山月》;61岁作《书愤》;67岁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85岁作绝笔诗《示儿》,你能从这些具体数字中感受到什么呢?(陆游一生都在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4.整整一辈子的盼望,你看出诗人有一颗怎样的心?生:忧国忧民之心!

5.师:说得真好,秋夜漫漫,诗人站在篱门外,想起国家,想起人民,他心中感慨万分,他怎么睡得着呢?

6.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设计意图:

补充作者写的其他古诗,进一步感受作者是爱国诗人,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古诗阅读量。

[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忧国 忧民

壮丽河山 遗民

沦陷 泪、望(又一年)

篇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环节一、谈话导入,渲染气氛。

师: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

板书:宋 陆游

师:陆游,一位我们并不陌生的诗人。谁能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他?

(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简答)

师: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感受他在68岁写下这首诗的情怀。来,一齐来把课题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指导学生将课题读通读顺

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

师: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呢?为什么?

生:感

师:“感”是什么意思?

生:感想、感受、感慨。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诗人感受到了什么呢?哪个字告诉了你?

生:凉 感受到清凉

师:诗人仅仅只是感受到秋日的清凉吗?来,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首古诗。

环节二:初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师: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谁来读读这首诗?

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读的不错,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一种音律、节奏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力求将这首诗读通、读顺,并把诗歌的节奏美、音律美读出来。

生:自由读诗歌。

师:好,相信同学们已做好充足的准备,现在我想请男生出来读读这首诗。

师:有一种豪壮的美感。谁来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意呢?(用自己的话说,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同学们,这短短的28个字就描述了诗人这么丰富的内心情感!全班再读。

环节三: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心。

师:诗歌不仅有音律美,更重要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心语。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作者描写了“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这两样景物。

师:我们一齐来把这两句诗读一下。

师: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提示 往东入海。

生:指的是黄河。

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

师: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

生:不是,是突出了黄河的长。

师:仅仅是长吗?你还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黄河呢?

生:我可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远上白云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说得很好,你很善于积累,我眼前仿佛浮现了黄河挟风带雨卷起万里沙的磅礴气势,一起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三万里河东入海”。

师:“五千仞岳”呢?“岳”指的是什么?高山,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仞”;“五千仞岳”说明了华山怎样?(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直入云天)你能用哪些词、句来形容华山?

师: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白居易——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来,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行诗。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祖国山河壮丽)板书:壮丽河山

师:祖国河山如此壮丽,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

生:高兴、激动、自豪、兴奋

师: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遍(让每个发言的学生读)。

师:你们琅琅的读书声让我感受到了你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怎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师:不要停,把这首诗读完。

师: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

生:从“泪”字体会到的。

师:“泪”流到了哪种程度?(尽)泪流完了,哭出的是血、是痛,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

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才是啊!可是诗人的心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心痛如斯啊?

生:这些美好的河山被敌人占领了。

师:你是从诗歌哪里知道的?(胡尘)

师:“胡尘”指的什么?(结合王昌龄的《出塞》“不教胡马度阴山”)胡就是金兵,“胡尘”指的是灰尘吗?(不是)是什么呢?

生:是金人马蹄溅起的灰尘。

师:仅仅是马尘吗?金人只是在那里赛马么?到底是指什么?

生:指金人残暴的统治,对中原百姓残酷的镇压……

师: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些什么?(生想象金兵横行的画面。)

师:倒在马蹄之下的都是?(生:遗民)有哪些人呢?

生:有老人、妇女、儿童等

师:他们在金兵的铁蹄下干什么?流泪,流到了哪种程度?那滴滴泪是什么泪?

生:是血泪,是痛苦的泪、(愤怒、期盼……)!

师: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

板书:凄凉 但是他们绝望了吗?(没有)他们每天每夜、每时每刻仍然(读)——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他们“望”的是什么?

生:期望王师赶走侵略者,收复失地。

师:是啊!侵略者铁蹄溅起的尘土,却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是期望吗?是苦苦地乞望,仅仅是遗民在乞望吗?(生: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

师:他们苦苦地乞望着,盼啊!盼!读 ——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又一年是多少年?是一年吗?(一年又一年)

师: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这65年之久,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啊!他们(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齐读)

师:一年过去了,读。

师: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10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6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同学们,他们的盼、他们的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他们期待的南宋君臣到底在干些什么?

我们一起再看到这一首诗《题临安邸》

生(读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汴州——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以《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汴梁的繁华与富裕: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但是这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他们过上了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这里的游人是谁?他们在干些什么?

生:游人指的是南宋的统治者们,他们花天酒地,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根本把中原大地的百姓忘得一干二净了。你们可知(引读:遗民泪尽……)

你们的行为让遗民们内心是何等的(悲凉)啊?

师引读:那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们,你们到底在干些什么?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那让人悲凉的南宋权贵们,你们到底要干些什么?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此时此刻,遗民们对王师尽管还存着期望,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八十年的苦难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年又一年的(失望),失望啊!再读(后两句)

师:是啊!奸臣当道,小人横行,多少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岳武穆含恨风波亭,韩世忠终老洞庭湖。但是,他们绝望了吗?他们抗战到底的信念动摇了吗?

生:没有。

师: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那对祖国的热爱,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读(《示儿》内容)

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深深地被诗人的心诗人的情所震撼了,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师:陆游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诗人那份对祖国至死未渝的爱,那拳拳爱国心,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心头。读——《示儿》

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杜甫忧心如焚,陆游更是临终遗嘱;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来,让我们一起激情背诵这首《满江红》!

师:就让我们在激昂的古诗诵读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板书设计:

篇四: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播放黄河、华山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雄伟、壮观……)身为中国人,你感到?(民族自豪感)

2.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3.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准确又通顺。

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4.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③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

④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5.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

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25个日日夜夜呀!——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背诵陆游的《示儿》,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③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3.沉沦的是无道昏君,堕落的是无耻佞臣。(课件播放MTV《满江红》)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岳飞喊出了“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

四、拓展活动

1.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

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处,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小练笔)

2.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等。

篇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军行》,在那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中,感受到了戍边将士誓死破敌的决心和爱国热情。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背诵这首诗,体会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2.接下来我们要来学习另外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出示资料)了解诗人陆游。

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内容。

3.这首诗的诗题很长,它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时间:秋夜将晓。地点:篱门外。事情:迎凉有感——一阵凉风吹来,心中产生一阵伤感。)所以简单来说,题目交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景?(漫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巍峨的华山直上云天。)从句式上看,你发现这两句诗有什么特点?(句式一致。)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对偶)。除此之外,这两句诗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2.这两句诗写了奇伟壮丽的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美丽。然而,如此大好河山,却沦于敌手,于是诗人笔锋一转,写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结合注释,说说你的理解。(宋朝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满怀希望地望着南方,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如此一年又一年。)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人民的伤心欲绝?(泪尽)大好河山,沃土千里,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然而,他们的愿望却一次次落空,这是多么令人心碎啊!

4.自由读诗,体会其中的情感,并背诵全诗。

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诗,一首写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另一首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后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看看这首诗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吧。(板书课题)

2.(出示资料)了解诗人杜甫。

3.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

(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763年春天。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叛,史称“安史之乱”。763年,“安史之乱”结束。流落梓州、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叛乱已平的消息,想到终于可以返回日思夜想的家乡,不禁满怀欣喜。于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4.反复诵读,感悟诗情。

(1)感悟“悲喜交集”。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被迫流落他乡,艰苦备尝。而这时突然传来捷报,诗人回想自己漂泊辛苦和黎民疾苦,不禁“涕泪满衣裳”,这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让我们试着体会这种情感,再读诗歌。

(2)探寻“喜欲狂”。

师:诗人的“喜欲狂”表现在哪里?

生1:他“漫卷诗书”,胡乱地将书籍一卷,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了。

师:杜甫是一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读书人,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这是多么反常的举动啊。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中,能感受到诗人的“喜欲狂”。

生2:从“放歌”“纵酒”,也可以看出他“喜欲狂”。

师:杜甫当时已经52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既要尽情歌唱,又要开怀畅饮,真是“喜欲狂”呀!

师:诗人是为何事、何人而“喜”呢?

生1:他为战争结束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而喜。

生2:他为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而喜。

师:他为战乱平息、国家安定而喜;他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中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忧国忧民之情。

五、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看到了古代边关的烽烟四起,感受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到了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czzw/zhongkao/1243642.html

  • 标签: 秋夜 有感 将晓出 教学 门迎凉 中秋节作文教学设计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