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读后感作文 > 《知道点中国哲学》读后感(精选9篇)作文

《知道点中国哲学》读后感(精选9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2.05W 次

篇一:《知道点中国哲学》读后感

《知道点中国哲学》读后感(精选9篇)

读书,明理是中国文人从古至今都在追求的。在相似的时间但在不同地区的人,他们眼中的真善美,伦理道德,万物起源都是相同的吗?中外的哲学主张都是一样的吗?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都“知道点”。你可能知道,在几千年前的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雅典学院讨论真理,知道“乌托邦”世界的美好。但是否明白,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都传播了什么思想,墨子“兼爱,尚同”下的世界也同样美好。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知道点”中国从古至今的哲思,了解我们独特的思想主张。

中国哲学,从上古到西汉,像是西方的“唯心主义”;从魏晋到明清,像是“形而上学”;清末至今,人们持有坚定的“唯物主义”态度。中国哲学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万物起源,社会之法,道德礼仪。关于万物起源,先有盘古开天地的神仙创世之说。又有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起源于道的说法。后又有王充的“元气自然论”一说。从开始的崇拜的思想,到对于真理的解述,再慢慢靠近现实。人们对于万物起源的说法不断。对世界的解释更有趣。八卦,阴阳五行是其中最完善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有阴阳属性:太阳,白天,前方,男性为阳;月亮,夜晚,后方,女性为阴。阴阳相对相生。又可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它们相生相克。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社会之法和道德礼仪是息息相关的。结合多家理论的国家理想状态为:国小人少,君主贤明,人民安乐。大家都“兼爱”,有“尚同”。大家都有君子般的品格,遵守礼仪,互相谦让。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有文人,有鸿儒。对于生死,生活都有自然的理解。不重神仙。不觊觎别人。安逸与自己的生活,知足但有追求。这就是中国的“乌托邦”。

中外哲学是相似的。不同的在于中国更注重人生在世的生活,礼仪道德,情感,心态及思想。甚至把万物,起源与人的处世之道联系起来。并且融入进自己生活。而西方虽然也有关于道德伦理的研究,但出发点多来源于本质,而中国大多来自现实。例如说苏格拉底谈过人性,但他要是与孔子见过,并理解赞同儒学,它就不会被处死。因为他只要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便不会到大街上以一种请教的态度询问陌生人一些深奥的哲学,得到回答后再不停反对,导致大多数人讨厌他,最终被处死。很可惜,当时的交通没有那么发达,如果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希腊,如果苏格拉底“审问”到了东方大地,他们的想法会不会有所改变?再例如,苏格拉底那句著名的“我知道我不知道”以他自身的博学,到了百家争鸣的中国,多半会被定义为“过度谦虚”,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又如“康德的绝对命令”虽然极有道理,但对于富有情感的人们来说真是太无情了。因此,中国哲人大多一直受人尊敬,西方哲人有时却会因为理论,自身不太符合人之常情,人之常理而被讨厌。

在品读,学习中外哲学时,有些理论也会让人感到异曲同工之妙。庄子的哲学就有这个特点。他的“齐物论”就像是西方哲学那种完全跳出自我,现实的思考方式,以多方面的思考对万物重新以一种平等,相同定义;在他著名的“庄周梦蝶”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唯心主义的影子;“知鱼之乐”更是以一种在中国较为少见的辩论,思考方式得出世间万物共通。在百家争鸣的思考中,你是否又想到了“极端相对主义”?这说明,不论在何时何地,人们对于真理的追求是一样的,我们希望明白更多的道理,这样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才可创造美好的世界和生活。

在这个时代,各种复杂的事件的信息交汇,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心境浮躁,复杂。我们更应该静下来思考,明白点道理。我们不需要知道很多,只要“知道点”。读读古代圣贤,了解今人新思。只要足够让我们做出好的的判断,能完善我们的生活,能让我们有积极生活的动力,便足够了

篇二:《知道点中国哲学》读后感

梁思成说过“一个民族的自卑和自大都源自于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而田小飞先生的《知道点中国哲学》这本书中,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在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变迁,被埋没在尘土之下,终有一日破土而出,散发耀眼的光芒……

2018年2月16日八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经典咏流传》这个大型综艺节目。他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推出的文化音乐节目。节目以古代诗词为背景,加以现代曲调,融汇成一首首令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将千年前的经典再一次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孤独了300年的诗,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重新出现支教教师梁俊带着他的学生们演唱了这首改编后的诗,让他再次出现在世人的眼前。此节目一经播出,立即收获大量的关注,让人们将目光看向了平困支教老师对于教育的态度,与山村支教的不易。却也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诗词。正如田小飞先生文中所写,“山水诗书之乐”、“立志遍读天下书”这几篇文章中所写。我原以为这是古人的事,于今渺矣茫矣。但是,现在看来,诗词文化,中国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中华文化埋藏在每个人心中,扎根在骨子里。岁月变幻莫测,尘土飞扬在世间,掩盖了历史的印记;但,终有一日微风会吹开历史的乐章,将他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而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人们像是那散落一地的珠子一般,杂乱无序,却在文化穿插的丝线中,形成体系,这便是中华文化哲学的价值,与蕴含的力量。

前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后有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如今国富民强,天下太平。一笔一划,书写千年历史;一砖一瓦,砌成万里长城;一曲一调,颂出历史兴衰……中华民族自千年前走来,历过春秋,遇了唐宋,尽了明清。泱泱大国跨过华夏五千年,走到今日,在天地之间留下来我们的印记,升起了信仰的图腾,屹立着民族的灵魂。华夏文化,因与民族一同留存于世,与世人所见,与江山共存。

皇城旧事书于燕京,乌篷古巷融于姑苏,帝王昭陵建于长安,五岳之尊屹立徽州,长恭之名震于邙山……华夏之名流于世间,千年文化不可断绝。“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篇三:《知道点中国哲学》读后感

在我以前的观念看来,哲学这个东西是高深莫测的。尤其是中国哲学,孔子的儒家学说,看起来说的简单,但其中大有深意。而这本书虽然观点很大,但它却把脚落在了“实际”之上。也就是说,这是一本从实际出发的“书”。

话说哲学,那也是有自己的历史的。中国的哲学,从上古时期就有观念了。这本书以中国的历史为脉络,讲述了中国哲学的一步步改变。夏朝,商朝,西周,然后便是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有修生养性的儒家,有注重辩论的名家,有遵从自然的道家,有推崇法制的法家……这些学派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呼应。

看到了这么多关于哲学的大家,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冒了出来:为什么西方的哲学没有这样的场面呢?可能更多的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例如中国的宗教——最多提到的自然是佛教,道教。然而佛教和道教是共存的。比方说很多佛教的名山,如普陀山,峨眉山等等,也都是道教的名山。许多佛教的信徒,也都会去拜道教的神仙。中国的哲学也是如此。虽然不一样的声音很多,但又都有共同点,可以互相通融。反观西方哲学,经常是站在一个对立面,比方“唯实论”,“唯名论”,还有“大陆理性主义”,“英国经验主义”都要去互相争论。这可能就是中国哲学的独特性吧。这种多种事物的百花齐放,正是造就了中国各民族的不同习俗和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其他事物不同,却又能与其他事物和谐共处,这也是中国哲学的智慧之一。

从历史到当下,我想到了杭州的亚运会。杭州亚运会的口号“心心向融,爱达未来”所体现了的开放、包容的精神,表明了我们愿意与各国人民用心交融,但又同时传递自信乐观,不畏挑战,共迎美好的期许,寄托了共筑未来,共建亚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望,正与中国哲学的智慧所契合。

中国的哲学,有时候看似大而空,但哲学总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兼收并蓄,不惧竞争,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篇四:《知道点中国哲学》读后感

在看《知道点中国哲学》前,我就早已对中国历史的哲学有所兴趣。喜欢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中国哲学而已,没必要要特别推宠它,在我上了初中开始,讲解有关中国哲学的课题,我突然对它有些兴趣了。

在老师和同学的特别推荐下,我买了这本书。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为我之前的感想感到十分羞愧,这本书有个特点就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点”的硬核知识,不必知道的太多、太杂、太碎,只需知道点。

看完了书,我在书网上写出了自己的感想。却看到了有些人说哲学十分的深奥、神秘,只有拥有特别多学问的大师才能研究这文章,我合上电脑,心头却有一丝疑惑:“为什么人们不能自行探究,要依靠博学才智的大师呢?”我并不觉得人类的探索得靠神秘博学才智的大师,探索本来就是在人类生活中,将从未观察过的事物进行研究,那没有人类的探索,又何来的中国历史五千年,就更没有哲学的存在了。

我们学习中国哲学,不单单于专注于光的哲学,且要熟悉哲学产生的背景,我们学习哲学,也需要这种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不断从哲学中吸取各种知识,陶冶情操,做个“智多星。”

通过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那么喜欢这本有趣的书了。读完书后,我竟有点受益匪浅,这本书讲述了“百家争鸣”是怎样一种盛况?谁是第一位无神论者;哥哥“英雄”弟“好汉”是指哪二个兄弟?……我深深受到了中国哲学的感染,决心维护他们未完成的事业,我们所处的世界有现在的繁华安逸,这些是我们中国哲学的力量。

虽然哲学是一门看起来很普通,但会让人心生畏惧,敬而远之的学科,从我之前对哲学的不满、不尊重、不喜爱到现在对它的了解,我似乎穿越到了一场五千年的话剧,看到了夏商国时期的青铜器与智慧的降临、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孙膑指挥兵马围魏救赵的百家争鸣、看到了汉唐时期李白喝酒吟诗的心境……一直到近代的林间路与林中树。

哲学就像历史一样绝不停滞不前,中国哲学的千年里也有许多发源,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可以使我们的能力提高,使中国哲学被更多的人认可。

篇五:《知道点中国哲学》读后感

诸多带有“哲学”字眼的书籍常常文字艰深,拒人千里。带着点抵触的心理,翻阅起汪淼的作品《知道点中国哲学》。出人意料的是书的内容引人入胜,我几乎是一口气将之读完。

《知道点中国哲学》如夏日的一盏清茶,幽幽醇香清新悠然,溢满心湖。慢慢品茗,不禁让人感受到作者希望将中国几千年的民族智慧推广给同学们的良苦用心。从夏商周时的上古传说,到近现代学者的学术探索,这本书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不得不再一次赞叹作者博观约取,举重若轻。

既然是谈中国哲学,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尤其是儒道两家的学说占了很大篇幅。但作者总是能用精细的排布出人意表,给人惊喜。像开篇的盘古开天地,还有百家争鸣之后的萧规曹随,会让人一下子想不到这些归于哲学体系的哪部分。但仔细想来,神话传说也蕴含了古人朴素的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的政治背景,正是哲学脉络如何发展延伸的环境基础。

作者行文中介绍了很多似曾相识的历史故事,虽然通篇看上去是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当涉及一些重要信息,又会不失时机地给出文言的原文:“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这样的安排,既能让读者了解原汁原味的人物信息,又能在快速阅读中偶尔适当放缓速度,欣赏几句古文作为调剂,也体现出作者的哲学考量,匠心独运。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作家余秋雨一方面肯定了这些年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同时也指出,必须提防人们对文史知识的沉溺。过于沉溺,反而失去了这些知识的现实意义。而在本书中,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准确地介绍古人的智慧,也很好地体现出对“不沉溺”这一尺度的把握。当了解了作者看似开玩笑实则很认真的写法之后,我在读到张仪开玩笑说“舌头还在”的典故时,就能够在查资料之前坚信,这不会有差错,必定是张仪的典故。同时,它又让我想起,以前看过关于老子说自己牙齿不在了,舌头还在的故事。这不像是《道德经》的写作风格,之后确认,来源于《淮南子》。我想,好的书,应该就是这样能让人思辨,主动深入吧。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哲学智慧积淀,我们国家也拥有世界诸多国家所不及的政治定力。面对当前的新冠疫情,国家稳扎稳打进行预防和处理;应对台湾问题带来的挑战,国家的斡旋策略能够长远考量。这些都让人感到安心。也由于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我们的杭州亚运会推迟举办,这同样体现出我国低调务实,一切为了国家与人民的思想理念。“用心交融,互相包容”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闪耀的精神。浙江儿女立于潮头之上、奔涌向前的精神气质,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一脉相承。我们今天的一带一路,以开放的心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样展现了东方文明的宏伟气度,这样的民族智慧令人安心。

亚运会是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机会和桥梁,我们在探究自己民族古老智慧的基础上,将来也需要对国外的历史与哲学思想有更多的认识,这并不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是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共同探寻建立新格局的路径。不论是党的百年历史,还是中华文明的几千年历史,都和我们的哲学智慧一样历久弥新。相信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相信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篇六:《知道点中国哲学》读后感

哲学是什么,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派系,出现了许多名人大家,他们是人类思想精神的引领者。我们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哲学的发展上也是渊远流长,自盘古开天时智慧萌发,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令人叹为观止。《知道点中国哲学》一书用简洁轻快的叙述,让我领略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

如果你遇见水,你会悟出什么哲学道理?甲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人要攀登高峰,勇于进取。乙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扶持,做事要事适可而止。书中说孔子面对黄河滔滔,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之年华流断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人生的意义永远在前方。老子听了说:“学习水的德行,上善若水,水可润石物而不净功,是水谦下之德。最柔弱的是水,但他攻击哪位强者都能取胜这是水的柔德。

你看,光是水都能引发人们的深思,中国哲学其实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提当水,我想到的是,它流断得很快,就像光阴一般,只能着它流断,不能去束缚住它,所以珍惜时光,不辜负韶华。

书中还说:“道”指“大道”和“人道”。大道指天象运行规律,是自然规律;人道指人的行为准则,是人的德行,因此道是天下万事的基础,也是万事的因果。就像古人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样,相互关联。道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在古代思想中,提倡国与国之间要先礼后兵,人与人之间要有仁义有爱,个人应安分勤俭。可即使是现在人们都难以做到,近期佩洛西的访台就让我们看到,安分守已是十分难得的,因为一己私利挑起纷争,背弃和平约定,是无德之行。

中国哲学擅长自一些微小常见事物中得到结论,引人深思,这是中国哲学的魅力。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学习品性,用善义的眼光处事待人,这是古人的行为准则,在现代也同样适用,并且对后世还会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即使时代瞬息万变,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始终绽放着独特的光芒。

篇七:《知道点中国哲学》读后感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阴阳五行和八卦是如何问世的?百家争鸣是怎样的一种盛况?道教和佛教如何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中国第一位无神论者是谁?宋明理学的地位是怎样确立起来的——出于好奇,我看了《知道点中国哲学》。

作者以浅显易懂、平易近人的语言为针,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为丝线精心编织了一张大网,网住了中国哲学这一虚无缥缈又似在眼前的大鱼。

以朝代为大标题,又在此大标题下做出了主要的不同类型的哲学思想——上一章讲着谶纬之学,下一章又扯到无神论去了。

书中的无神论斗士王充令我影响深刻,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于现实世界富有批判精神。

东汉前期,是一个谶纬神学猖獗的年代,王充没有被神学思想迷惑,他用“重效验”“疾虚妄”的求实精神揭露和抨击了“天人感应”、谶纬神学等迷信思想。

王充根据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和当时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否定了天有意志,提出以“天道无为自然”为基本特征的一系列唯物主义的观点,王充觉得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天人合一”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甚至对那些“人死为鬼,有知,能害人”的迷信邪说进行了强烈抨击。

王充以科学的精神来思考问题,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他虽然精通儒家经典,却不恪守一家之言、章句之学,敢于议论经典之书、圣贤之言的是非得失,这在当时甚至在整个封建时代都是不可多得的。

我们应同王充学习,学习他的不畏强权,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但同时要“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

哲学本质上是人理解人、人认识人的理性活动,哲学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的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篇八:《知道点中国哲学》读后感

我向来喜好读科普类的书,特别是有关中国历史的。所以“知道点中国哲学”这个标题,对我的吸引力像是地球对月亮。想要阅览这本书的欲念围绕于我的脑袋。

收到书,我的目光旋即聚焦在封面的图画:云雾缭绕间,身着古朴青襟“虚壹而静”,白鹤纵横万仞群峰……古风古韵的感觉跃然纸上。翻开封面,是一页两面的序引,为我们生动的语言解释了书名中的“知道点”。原文是“不必知道得太多、太杂、太碎、太滥”,以及强调人们对文史知识荣辱感。想起来我对此类书籍感兴趣的原因似乎与其相差无几。

读过序后,我饱怀好奇翻开来目录,穿越至遥远的古代。这本书分成了共分成七辑,从盘古时期到隋唐再到如今的现代,从初步具备哲学逻辑思想到百家争鸣再到新儒学。时代革新的同时,思想也在变迁。“心学”“思想举隅”等往前从未见识的词汇纷至沓来,与之伴随的是我的思考。

在老子与孔子的谈话中关于“中国人的生存法则”。谦逊有礼、淡泊名利始终是群众所推崇的中华美德,但是其中隐含了“中庸之道”。“庸”自然不是个褒义字,却是保命手段。无论古今,因优秀遭到迫害的人比比皆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因威胁自杀狱中。那些声讨资本,捍卫自身合理利益的无产阶级,一次次不了了之。那么多骇人的现象都在说“我们应该保持沉默,隐藏锋芒”。或许道家学说的无为而治也有弊端。

在这本书里我还发现哲学中重要的“跳脱思维”。人性的本质懒惰,所以大多数人无法实现真正的独立思考,常常会直接接受新思想,然后守着自己那套旧想法,形成闭环。王廷相提出的“无稽之言无信”就完美地批判了这类想法。以自己的实践考察来有力反驳前人的谬论。跳脱思维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社会也因为它越来越好。“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愚溪对》也极大程度地提现了他的思维能力。由此我脑海中浮现了鲁迅的“从来如此,便对吗?”世人眼中的圣人就是智者吗?被嘲笑、诋毁就是自己的错吗?柳宗元没错,是唐宪宗愚蠢罢了。

我在看这本书时,哪怕部分言论过分荒谬,我大都可以理解。唯有“三纲”我不可苟同。它淡化了君主、父亲、丈夫应尽的职责,而把臣、子、妻完全放在服从的地位。这种服从规定是恐怖的封建毒害,毫不合理。董仲舒的“三纲”限制了民主自由,甚至传到了今日。十分助长以强欺弱的思想,间接导致某些人的“受害者有罪论”。虽然我并没有受到封建残害,但是它存在,依然伤害着许多人。

思想举隅”算书里较常出现的词。若要给它个释义的话,那应为:与时代背道而驰的思想。战国末的荀子、东汉时期的王充、魏晋时期的嵇康、清朝的孙中山……他们在科技有限的时候坚持唯物主义,他们在人人自危的时候恪守初心。我想这就是古今思想的区别,也是我看这本书引发的最大思考。

如今我们可以将“小人儒”的繁琐礼节通通抛在脑后,什么所谓的“性别对立”“地位高低”皆为禁锢的枷锁。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网络暴力,我们只需要清楚谁是受害者,谁有是加害者。

最后回到书名,在看这本书前我并未思考过哲学究竟是什么,看完这本书后,它也只是像书中“心学”的气一样模糊。于是我又认真一想,自觉它大概是盘古劈开的“蛋”吧……

篇九:《知道点中国哲学》读后感

这个暑假里我在空余时间中读了一本名为《知道点中国哲学》的书,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中国的一部分文明与历史,读起来趣味横生,即使是它每一章节的标题,也都起的颇有风韵。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阴阳五行和八卦是如何问世的;百家争鸣是怎样的一种盛况;道教和佛教如何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中国第一位无神论者是谁;宋明理学的地位是怎样确立起来的等等哲学问题。本书并没有特别着重于哪一点,而是方方面面地都介绍了一部分有关知识。并没有十分高深,也不会敷衍了事,全都浅显易懂。其中有一章节令我印象深刻,它所讲述的内容就是我们已经在课本上学过的杞人忧天。

在课文中,杞人总是非常多虑,因而开始担心起会不会有一天高高在上的天空会塌落下来砸中自己,于是饭也吃不下去,觉也不能安心睡,每天都是忧心忡忡的。他的一个好朋友就去为他开导,最后杞人终于相信天不会塌地也不会陷,两人最终都感到开心释怀。当时学课文的时候,只觉得杞人实在是多此一举,不好好生活工作反倒去考虑这些有的没的的事情。但这些都是我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的。而在这边书中,作者却从两人的对话之间发现了古人的智慧。

在古代,没有精密的科学仪器,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只能通过神话去揣摩这个宇宙。而在杞人忧天这个故事中,无不透露出古人对于天与地的构成的思考,这就上升到了道家的思想,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庄子特别重视个人心灵的修炼,他主张人们在认识宇宙、人生时,要保持一种虚旷、开放的心灵,千万不要使自己陷在固有的思维模式、心理结构里,不要故步自封。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就能思考出如此高深的道理,属实让我敬佩。

除了讲述道家学说,中国古道传统的阴阳五行和八卦的故事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在不知不觉就学习了许多哲学知识。以后我还要看更多的书,做一个更优秀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zuoweizaiti/duhougan/1333796.html

  • 标签: 中国 读后感 哲学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知道点中国哲学》读后感(精选9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知道点中国哲学》读后感(精选9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