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读后感作文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精选15篇)作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精选15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2.31W 次

篇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精选15篇)

在寒假期间,我看了三本书,其中一本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看完后我有很大的感触。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述的是蛤蟆先生有重度抑郁症,蛤蟆先生与一名叫苍鹭的心理医生经历过十次面谈后,蛤蟆先生心灵获得了巨大的成长,认识到自身一些问题确实存在,主动改变,重获快乐的故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了人的三种自我状态,第一种是“儿童自我状态”,第二种是“父母自我状态”,第三种是“成人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里,我们就像一个孩子,依赖父母或他人,被别人掌控着,就像是为了迎合父母所呈现出的样子。“父母自我状态”里,我们感到自己很有道德优越感,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总是对的,喜欢指示和掌控他人,“父母自我状态”与“儿童自我状态”恰恰相反。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我们既不像孩子,也不像父母,“成人自我状态”里,我们更像是一个成熟的大人,会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行事,无论是什么情绪,都能理智对待。三种自我状态中,“成人自我状态”是我认为最完美的长大成人后的样子。

这本书里讲了四种人生坐标,分别是“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也好”讲的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就是信自己,也信他人。“我好,你不好”这种人总需要攻击或者谴责别人,但从来不会抑郁。“我不好,你好”这代表了一个人的行为态度,这一类人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他好。“我不好,你也不好”这类人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也很差劲。

理解我们的童年是理解我们自己的关键线索,情绪是自我的核心,要更好的理解自己就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他们。

篇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一只快乐的蛤蟆患上了抑郁症,整天郁郁寡欢,他的朋友河鼠和鼹鼠为了让他痊愈,鼓励这位不像话的朋友去看心里咨询师苍鹭。

一场关于治愈的对话,就此展开。

其中让蛤蟆先生最痛苦的就是他的父母,他的父亲严厉而正直,而他永远都在为这为那训斥批评责备蛤蟆先生这让,他认为他父亲永远是对的,而他永远是错的,为此他总是做一些傻里傻气的举动。他的父亲会把坐在膝盖上的蛤蟆先生推下去:“我受不了他这副样子。”

假如我是一位家长,我会多鼓励孩子和他讲道理,而不是责骂他。

在当今社会,很多孩子都因为父母的不理解和责骂而患上了抑郁症,严重的甚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这点上蛤蟆先生的母亲的做法更正确,当他的父亲对他发脾气时,她就会。安慰蛤蟆先生:“亲爱的,别犯傻了,我肯定他不是故意这样对你的。”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青年来说,没有人愿意被骂,更希望受了挫折之后,能受到来自家人的鼓励。

父母的不完美,家庭温暖的缺失,父母从未给过蛤蟆先生爱和温暖,只有指责和冷漠。这样的伤痛,带着他来到了成人世界,年幼时形成的自卑、敏感的性格,始终折磨这着他,虽然极力让自己看上去像个乐观的“开心果”,但内心的脆弱,让他日渐忧郁。

在一次和苍鹭面谈后,他开始了自己在“适应型儿童状态”里待了多久,这让他第一次产生了困意,但他却去划了船,划的比上次更好了,于是便去喝了杯啤酒,在周末收到了朋友们的午餐邀请后。和朋友们敞开心扉的聊天后,他感觉比之前快乐了一点。

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要勇于克服它,而不是用什么办法逃避它,正面的面对他,战胜它!

篇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题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主要讲蛤蟆先生经过与苍鹭的十次面谈,蛤蟆先生逐渐走出了抑郁,去了解发现真正的自己,并在最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目标

对于这本书,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苍鹭先生第一次问蛤蟆先生:“你觉得怎么样?”当时蛤蟆先生很局促,下意识地回答:“很好,谢谢你。”之后,它迫不及待地向苍鹭先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这就是说明蛤蟆先生在进步。

“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是两种成长状态。这两种状态最为典型的人物是蛤蟆先生和獾,蛤蟆先生一直都是顺从,不会与他人争辩,甚至有些时候还会想要去如何取悦他人。而獾就是第二种状态中“挑剔型父母”很严厉,爱批评别人,对于之前蛤蟆先生做的任何事情都持否定态度,这使蛤蟆先生时常想起他的父亲,挑剔型父母。

这两种类型的人在生活中一抓一大把。小孩子会因为想要一件衣服,想买一个玩具,在地上打滚哭闹,引起父母的关注;孩子在家里向父母提出合理建议、完成家长交代的事情但未达到父母要求,而被骂得狗血淋头。在这本书中,蛤蟆先生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部分人有相似点,有时你可能遇到一些困难,或浑浑噩噩度过了一天一天又一天。自己没有目标,像是漂在水中的浮萍,随波逐流,不知道去何方,自己该做什么。

但身边总会有一缕阳光照亮着你,芾领着你,让你找到目标去奋斗,去实现它。只要你想走出来,离开现在的困境,找对方法与途径,就一定会成功!正如书的结尾,蛤蟆先生骑着自行车放声高歌,它很累,但它很开心。所以,在生活中,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毕竟人这一辈子,开心最重要啦!开心很重要,但自己要明确好目标,努力去实现,更为重要!亲爱的朋友,你有目标吗?赶快行动吧!

篇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程云哲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蛤蟆先生的情绪十分低落,在与心理医生苍鹭的交流和朋友的相处之后,情绪逐渐恢复开朗,并发掘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的故事。故事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对蛤蟆先生进行描写,而是围绕着蛤蟆先生的朋友鼹鼠开始,通过鼹

鼠的心理描写与回忆,简单交代了文章背景,逐渐吸引读者走进故事。随后,引入了河鼠,蛤蟆先生,獾等角色。

当蛤蟆先生的朋友们发现蛤蟆先生情绪十分低落时,“强行”要求他去看心理医生,引入了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苍鹭。苍鹭是一名心理医生,他对蛤蟆先生心情的转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安排了十次心理咨询,巧妙地描写出蛤蟆先生的心理转变,也使得内容更加

舒缓,节奏相对更慢,读者可以逐渐感受蛤蟆先生的改变。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作者对苍

鹭和蛤蟆先生的动作描写十分到位,使人物更加丰富生动;更有趣的点在于,文中两者交谈

时几乎每两句就会对两者的语言进行描写,比如“哀怨地说”“耐心地说”等词,更凸显出人物的心理。这两点可以是全书内容的特色了,这对于读者了解蛤蟆先生的改变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到了最后,蛤蟆先生送给了苍鹭自己亲手刨的木头碗,暗示了他已经改变了自己,情绪也稳定了下来。以及最后和伙伴们的相聚,各自探讨了未来。最后最明显的点在于蛤蟆先生也对伙伴獾的感受发生了改变,他也感受到了獾的善意,这是蛤蟆先生在心理改变后跨出的第一步。

整本书的主题有关心理学,心理学最主要围绕的就是情绪。当人们发现自己情绪出现问题,或感到无比沮丧时,他们会寻找心理医生。书中的蛤蟆先生却不一样,前几次咨询他有着抵触的心理,但到了后来他又非常渴望与苍鹭的交流。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与他的改

变,不是情绪的改变,而是他性格、习惯的改变。在以往,他对自己是没有很多信心的,并且有依赖心理,然而在他与苍鹭不断探讨的过程中,他学习到了许多,他可以分析不同的情绪所处于的状态:咨询师在了解他的过程中引入了许多不同状态,比如“儿童自我状态”“儿童适应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等。他真正认识到了那些原始的情绪所而升级到更多的复杂的情绪,不仅对自己,对他人所带来的影响更广泛。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苍鹭教他学会了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不同情况,从中可以学习更客观的知识,这使得蛤蟆先生在客观学习中,潜意识地分析自己。分析他人并没有分析自己更透彻。在书中,很有趣的地方在于,咨询师苍鹭把人生坐标中的每一种情绪所造成的行为都用了游戏来形容,也就是心理游戏。苍鹭使用了许多问题围绕着这个主题,这渐渐引出了蛤蟆先生愤怒的情绪(蛤蟆先生一直认为苍鹭从咨询开始就仿佛在让他承认他自己身上的错误和问题,用问题的方式似乎在挑刺,这让蛤蟆先生越来越愤怒)。如果是以往,他憋在心里;但是现在,他发泄了出来,用愤怒但没有过于过激的语言向苍鹭表达了出来。听到这,或者说只有这样,苍鹭才能完全意识到蛤蟆先生的改变,这种手段十分具有针对性,并十分有效,也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趣味性。

读完全书,我学习到了很多,我在读到这些不同状态的情况后,我的潜意识也开始分析起了自己儿童时期到现在许多不同的情绪,这让我更加深刻地去审视自己。在生活中,当我们情绪低落,对自己没有信心时,我们要学会去客观分析自己的情绪,了解它是怎么来的,了解它的本质原因,这个过程会让自己心里好很多,也可以更清晰地意识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在未来,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绪时,就不会那样做出过激的行为,会更客观控制自己。这是我在书中学到的,也是这本书所想告诉我们的。

篇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揭望寒

“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蛤蟆先生在苍鹭的指引下回忆了自己的童年。他孤独的童年,并没有多少爱和快乐,主要是悲伤和抑郁的。蛤蟆的祖父和父亲都在经营家族酿酒企业,将蛤蟆作为继承人培养,期望非常高。在蛤蟆的记忆当中,除了顺从父母之外,更想要取悦他们,他想让父母感到满意,为他骄傲,可父母从来没有对他说过一声好,有的只有打击和否定。于是他放任自己,用浮夸和愚蠢的行为来博得周围人的关注,直到成年,讨好别人已经成为一件自然的事,他想要每个人满意,想要面面俱到,唯独没有想到自己的内心。

荣格早就说过:“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在咨询过程中,蛤蟆好多次都差点崩溃:“讨论了这么久,结果就是我发现自己大半辈子都很愚蠢?”但他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改变,哪怕再痛苦,他也不愿意就此停下来。

真正能够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顺从,谦卑和故作讨喜的样子。经过十次咨询,蛤蟆不再将过错全归于自己身上,找到了“你好,我也好”的人生坐标,真诚面对内心的需求,重燃生活的希望,确定了新的目标,并为之扬帆起航。

当蛤蟆说“我就是一个不会生气的人”的时候,苍鹭也戳破了他为自己编织的假象。蛤蟆终于明白,他不是不会生气,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生气。他带领蛤蟆追溯童年的经历,看到自己童年时经历的创伤,看到自己仍然是以小时候讨好父母的方式讨好着身边的人,而这样做,并不会给他带来健康的人际关系。

当蛤蟆责怪身边的人如何错待他、让他不快乐的时候,苍鹭为他点破了最大的谎言: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自己选择了让自己不快乐。“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看清这一点,才能逃脱我们给自己判下的、心理上的无期徒刑。

在自己心里,不但存在着一个无助的、渴求爱的“儿童自我状态”,还存在着一个严厉批评自己、让自己始终得不到肯定的“父母自我状态”。只有打破童年情绪的围困,用理性的方式来面对当下,活出“自我状态”,才算是真正成长。

我非常喜欢全书的最后一章,不仅仅因为它延续了《柳林风声》童话体的美好,还因为这一段的细节描述,藏着作者的用心。蛤蟆与朋友河鼠、鼹鼠还有老獾欢快地重逢,每个人身上都出现了变化。他们都为自己的目标制定了规划,朝着理想的人生迈进。与此同时,他们仍旧保留各自鲜明的性格特质,各有各的神采。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并不代表彻底抛弃过去的自己,去遵循某个模板。相反,人格的完善,会让你更灵动,更好地成为自己。

“学百年党史,建书香校园”,当我们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也要坚定自我,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篇六: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张恩熙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题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是我在逛书摊时无意间发现的,刚开始读它,也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上初三,正是最重要的时刻,而我却无比的迷茫,如同书中的蛤蟆先生一样陷入了抑郁。

蛤蟆先生的童年非常糟糕,严厉的父亲从来不会给他笑容,甚至觉得小蛤蟆一直达不到他的要求,而母亲又极其的对丈夫唯命是从,虽然小时候也曾和母亲嬉笑打闹,但因为母亲十分害怕惹丈夫不满,也就常常收起慈母的形象,连与小蛤蟆拥抱的次数都是极少,一个童年缺爱的孩子长大了总是会更加渴望获得被爱的权利,可是,在后面蛤蟆先生逃出监狱被扔到河中后,救起他的河鼠第一时间并不是关心或者安慰他,而是数落他,长辈獾也总是像他的父亲一样教导他,说他很失败,这导致了原本就缺爱的蛤蟆先生一点点没了自尊,没了生活的动力,逐渐颓废起来。

我一度的觉得我和可怜的蛤蟆先生是相似的,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没有获得肯定的鼓励,往往是被忽略的那一个。但是蛤蟆先生很幸运,他的难过被朋友们发现了,在朋友们的劝说下,他去看了心理咨询师—苍鹭。拥有豪宅豪车,当着校董的蛤蟆先生对苍鹭喊着“我这一辈子干了什么?”他看似什么都不缺却丢了最重要的东西—自己,他渴望获得爱,渴望被接纳,却又否定自己,所以才在痛苦中挣扎,存在主义治疗师欧文亚隆曾说“当我们压抑或否认自我,哪怕只是一部分,代价也是高昂的。因为身心会受到无形的束缚,终日惶恐。只有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让心灵获得自由”。在每一次咨询中,苍鹭医生都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指引蛤蟆不断认识自我,并完成痛苦的蜕变。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面的敞开心扉,从一开始的难过、忧郁到后面的活泼、热情,十次的谈话让蛤蟆先生解开了心结,也让他认识到了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他开始整顿蛤蟆庄园,和朋友们聊起了理想,重新变成了那个幽默风趣的蛤蟆先生。看这本书时,我也在积极配合治疗,如今也有了好转,我相信我也会和蛤蟆先生一样康复。

书中的心理咨询师苍鹭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戴博德的化身,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为了让人们更加充分的了解心理咨询从而创作了这本著作。但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让人们认识了心理咨询这个专业,更让人们深刻的了解到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也许他们并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矫情,而是长久的压力无处发泄才导致的精神障碍。2021年我国确诊了超过5400万名抑郁症患者,每年超过20万人自杀身亡,不难想象如果蛤蟆先生的朋友们没有及时发现他情绪低落,也许他也会走上不归路。家人的理解、陪伴以及朋友的鼓励是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精神食粮,若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相信他们,那他们又怎么会相信自己能够好起来呢?

相信每个人在读完这本书后,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最重要的应该就是要照顾好自己,理解自己,包容自己,别人的评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开心!

篇七: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柳林中,风声里,我听到一个遥远的声音在轻轻地召唤。

于是,我且放下眼前的生活,在温暖的文字间寻觅声音的来源。我看见,我的影子,蛤蟆先生,静静地站在心灵的彼岸。

我们,以一本书为媒介,在和煦的晚风中促膝长谈。他微笑着告诉我一个影子的经历和他来之不易的成长。

他向我诉说我们的童年,那是我们抵达这个未知世界后,世界回馈我们的礼物。那时的笑容,是未来不曾拥有的灿烂;那时的哭啼,是未来难以理解的悲伤;那时的童心,用天真和纯洁洗去了尘世的污垢,在阳光的庇护下晶莹剔透。这是一段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它记录着人生众多的第一次,我们第一次有了归属,第一次有了身份,第一次感受到爱,这也因此与漫长的人生发生了关联。时而的无理取闹,烙下童年的印记,每一个人的成熟,都隐匿着一个孩子的无知与无畏。说到这里,我望向远处那只翩飞的彩蝶,我明白了我想把它捧在手心的欲望;我望向身边的那渠清水,我明白了曾经将它当作镜子的浪漫;我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明白了至今仍对它怀揣着的好奇。我理解我的影子,蛤蟆先生,曾对鼹鼠无端的生气,穿西服戴领结的情致,在苍鹭面前旁若无人地的嚎啕大哭。我或许更理解了我自己,每次离别,不舍和落泪的原因,对熟悉的一切本真地依恋。

他接着诉说我们的当下,这段我们即将成人的年华。在时光的磨砺下,在风雨的淬炼中,我们迎来了蛹化成蝶的蜕变,身体的健壮给了我们担当的勇气,智力的发育使我们思想独立,这个忙碌错综的社会献上了不可错失的机会,带来的是更多的挫折与挑战。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令所有人怀念,它最适合“理性”的标签,最值得回忆和珍藏。告别了年少时的稚气、莽撞、脆弱,没有深刻的皱纹、丰富的经验值得狂妄,会在茫茫黑暗中有信念独自坚强,会在阵阵掌声下谦逊弯腰——这是成人。我细闻,紫薇的香在空气中荡漾,迎来了芳华;我细听,黄鹂的脆鸣在幽谷间回响。我想,只有花期已至,凝聚了日月精华,紫薇的美才有了自然的姿色;只有待羽翼丰满,世界有了高度和宽度,黄鹂的歌声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坐在对面的影子,蛤蟆先生,不觉更令我欣赏:面对旧事重提的坦然,与苍鹭的驳论,一封书信成全獾的自尊。我似乎也找到了一个理由,欣赏现在的自己,权衡着闲暇与学业,物欲与梦想。

最后,我们试探未来,思考着为人父母或许带来的变化。我们想起如山父爱,那个蹒跚的背影,和细水长流的母爱,用一针一线编织的牵挂。父爱母爱的深沉,茹苦含辛的恩情是我们对他们的敬畏和认同,但敬意代替不了畏惧,印象里的他们也不乏严厉。所有人都会做一次孩子,成为父母生命的一半,所有人也都会做一次父母,但后者贯穿了人生,是一种自我主义的演绎。眺望远方飞回的燕子,奔波寻觅的沧桑;目睹树洞深处,狐狸背对着寒意,让温暖预留在了它的怀里;但浅海滩上的鱼卵,生命被遗弃。此时此刻,蛤蟆先生,我的影子,自然地坦白着对父亲的批评心有余悸,我也想起有时的我,会出现像自己父母似的无趣的严苛。

“坐得有些久了,站起来走走可好。”影子说。

我接受了邀请,起身的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

月明星稀,清风拂面,漫步浅浅沙滩,我享受着脚步的轻盈。夜晚的静谧,提醒我不要忘记,有一天,我和我的影子,在这里,思考了人生,黄昏时分起到海平面婆娑月影。

雾散了,熟悉的彼岸出现在了视野,脚边,一只小船摇曳。

“要回去了吗?”影子问。

我默默踏上了小船,最后一次回头,向他说了一声谢谢,一声有缘再见。

篇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吴双

冒险归来的蛤蟆先生,继承了父亲的庄园,成为了一个富有的庄园主。在别人的眼里,自由又快活。但蛤蟆先生却因自己遭遇而抑郁——他经常失眠,懒得打扮,眼中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在朋友们的施压和恳求下,蛤蟆来到了咨询师苍鹭那里,等待着苍鹭开启一场冗长的训诫。但是苍鹭却告诉他,你不是来访者,我不会帮助你的。

这段看似日常的对话,蛤蟆先生的回答表示,他并不是自己想要寻求改变,他的一举一动、意见想法可能都只是源自别人的建议。他也许知道自己想要变好,但全身的每个细胞都在抗拒。一个不是真正发自自己的内心想要寻求帮助的咨询者,没有任何可能能在心理咨询中获得有效的结果。苍鹭从没强行向蛤蟆先生灌输任何概念,只是引导他不断地发现。当蛤蟆习惯性说“我很好”诗,苍鹭让他看到悲伤与绝望,追问蛤蟆“真实的感觉”,因为情绪正是了解内心世界的入口。结束咨询的那天,蛤蟆先生去参加了朋友聚会——他们尽享佳酿,讲述未来打算。蛤蟆先生说,自己已经卖了庄园,准备去伦敦闯天下,他不再抑郁,不再拉扯纠缠,他终于又成了曾经开朗、热爱冒险的蛤蟆先生。

可现实却没有童话之中治愈那般简单,确实我们很多时候如蛤蟆先生一般,怀疑自己一无是处,他不了解自己,常常自我否定。他渴望被接纳,却不知如何尊重与接纳自己,总是心口不一,也许这很难,但是能帮助的只有自己,需要转变观念,首先这个世界你就是独一无二,没有人会比你自己更爱自己,在某些方面我们并不值得被那些条条框框定义你的价值,这是不可定义的,因为生命本来就是神圣,“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你能开始爱自己吗?”常常会把缺点无限放大,以短比长从而不断否定自己,这心理其实和自己的处事方式和身处大环境有关。

往往背后有一个挑剔型父母,他们控制欲强,他们总在指责别人,动不动就焦虑得随时会发脾气,还想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评人。有时候他们会摆出“养育型父母’的姿态,诸如“我比你更心痛”或“我是为你好’之类的话。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有趣的是,如今真正可以和父母如同朋友一般相处很多,其实很多父母都不能控制情绪,却是在发泄情绪;而多数父母现在和孩子相处方式大概是不健康的,虽然是双方都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是在情感上却是丧偶式,不能让孩子有所认同感,并自我怀疑与自卑,不能明确了解自己的优势,而与其说是孩子脆弱不如说是不健康的家庭关系导致。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转换视角来理解孩子。而不是以成年人的视角来观察,还有就是一些时候父母和孩子仿佛如两个对立不平等的阶级,做不到好好交流沟通。

是啊,人们不停追逐爱,渴望成长,却又拒绝面对拔节生长伴随的苦痛,不断否定,怀疑变化,恐惧未知,封闭自我,用惯怒对抗外部也对抗自己,攻击他人也攻击自我。应客观看待,而不再感到羞愧,去倾听内心的声音,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爱自己,勇敢的去斗争,去成为独立的自己。‘我是好的,你也是好的。’锚定我们的人生坐标,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信念不仅是成熟的接纳自己,更是求同存异的欣赏他人接纳他人。成长的本质就是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可以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成长很难,但是不得不经历,逃离那个舒适的地方。

“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再见,蛤蟆先生,哦不,是那个躲避在坏情绪后面的自己。你看,此后的每一天,都充满了令人激动的可能。

篇九: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今年的寒假期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很特别的书,书名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我刚拿过来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因为它的书名而怦然心动,也没有觉得它普通的外皮引人注目。但是当我翻开它的时候,就爱不释手了,只想一口气看到故事的结尾。

从蛤蟆的经历中,我了解了现在大人们经常说的一个词语——抑郁症。这本书就是以蛤蟆患上了抑郁症开始说起的。烦躁、焦虑、沉默、失眠……这些都是抑郁症的表现,让我来给大家说一说蛤蟆是怎么克服了这些困难的吧!

蛤蟆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时常会惹出一些麻烦和笑话,大家都会因为他的存在而感到生活充满乐趣。可是突然之间大家却很少发现蛤蟆的影子,大家都关心的去看望他的时候,竟不可思议的发现他已经陷入抑郁,不能自拔。他的朋友们决定出手相助,他们是智慧威严的獾,碎碎念念的河鼠,体贴善良的鼹鼠。他们商量的结果就是不得不带蛤蟆去看心里咨询。

蛤蟆第一次去心理咨询的时候,他很疑惑地问咨询师:“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咨询师坚定地看着蛤蟆的眼睛回答他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的谈话中,蛤蟆说自己有过自杀的想法,并给自己的精神状况评了最低的分数,最后咨询师给蛤蟆的结果是,他现在正处在“儿童自我状态”。

在他们治疗的过程中,我也了解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每个人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回到“儿童自我状态”,就是我们小时候的一些习惯,会一直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不论你到成年的什么时候。所以我终于明白弗洛伊德的学生阿德勒说过的那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原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想等我们成年了一定会更明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会是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蛤蟆的状态就是因为他的父亲在他童年的时候,给了他很多不好的感觉和经历。他的父亲虽然是一个正直的好人,但是对蛤蟆总是过于严厉和不认可,造成了蛤蟆遇事自卑和不知所措的状态。直到现在他已经成年,父亲也已经不在了,他还依然摆脱不了自己的这些心理阴影,造成了今天蛤蟆的抑郁。

经过咨询师的一次一次的谈话和开导,蛤蟆的状态也已经越来越好,他可以跟着自己的感觉计划、考虑、决定、行动一些事情,他逐渐恢复了从前的活泼,甚至比以前还要自信又坚定。咨询师也非常为蛤蟆高兴,并且告诉他已经到了“成人自我状态”,蛤蟆对自己的精神状态也评到了最高分,现在的他不但不会再想到自杀,还对大家说:“我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

通过蛤蟆的故事我觉得,咨询师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竟然能帮助一个抑郁的人战胜自己,对自己和世界都充满信心。我还明白了,爸爸妈妈对一个孩子的态度是会影响一辈子的,所以我还希望能有更多的爸爸妈妈都能看到这本书,让我们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给我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和人生。

篇十: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一个淡定友爱的母亲和一个热情开朗的父亲,会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氛围。(题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写的一部心理案例的合辑,看过这本书,就会明白,在人生长河里没有谁是你的摆渡人,除了你自己!

该书主要讲述了蛤蟆先生曾经一向爱笑爱闹,后来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它一个人躲在屋子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动物朋友们非常担心它,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通过十次心理咨询,蛤蟆先生在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文中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人生的坐标有四个象限,分别是“我好,你也好”;“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蛤蟆先生在咨询之初,处于“我不好,你好”的状态,对自己十分不自信。如果发生了问题,都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认为自己十分差劲,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好。后来,蛤蟆先生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了自己,开始慢慢变得自信、友善,终于来到了“你好,我也好”的坐标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记得我曾经也有过蛤蟆先生这样的感受,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总会认为是由自己引起的,然后就陷入无尽的自责中而郁郁寡欢。

罗伯特戴博德曾将人生比作一条河流,看似静静流淌,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危机重重。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汹涌的暗流,如何才可以跨过人生的暗流,成功通向彼岸?正如苍鹭说的;心理咨询必须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双方都必须处于自愿,为咨询负责的只可以是自己,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人。

人生苦乐无常,我们总会受伤,也总会有许多迷茫。请不要灰心,更不要沮丧。只要能沉得住气,扛得住难,你自己就是那股最强大的力量。当你在自我治愈的路上,主动迈出第一步时,新世界的大门,已随之为你悄然打开。

篇十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蛤蟆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可他因原生家庭的原因陷入抑郁,不能自拔。他的朋友带他去接受心理咨询,通过和咨询师苍鹭的十次面谈,蛤蟆走出了心理阴影,拥抱新生活。

这个故事看似很简单,事实上它包括了太多案例和典型心理活动。首先,我想谈谈蛤蟆为什么会抑郁。在第三章时,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蛤蟆连我的忠告都听不进去,他的健康状况一定十分糟糕的了。”这样一句话不仅可以看出獾性格上有些自大,这幅场景也更像是一个大人在批评孩子。相处模式,朋友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第四章中,在蛤蟆的回忆中,父亲曾对他说过一句话:“他是个好孩子,可生性轻浮善变!”这也反应了蛤蟆原生家庭中父亲的严厉,与对他“轻视”的评价。原生家庭,挑剔型的父母,为蛤蟆埋下了一颗抑郁的种子,使蛤蟆处处顺从,处处迎合他人,下意识地以父母行为去左右自己,去判断是非对错。蛤蟆,完全成为父母的翻版。

第三,蛤蟆本身原因。从整本书来看,蛤蟆前期一直是小孩子的状态,我们将之称为“儿童自我状态。”这种状态使他的一些感受和客观事实发生了偏差。这也导致在朋友生气时,蛤蟆会下意识讨好,且那可能并不是他的错。当然,状态没有好坏,只看场景,就像情绪和性格一样。

也就是说,因为原生家庭父母的挑剔,因为朋友指责,因为自身情绪化,蛤蟆怎会不抑郁?当然,我认为自身原因最重要,毕竟心态决定一切嘛!

很庆幸,蛤蟆经历成人自我状态,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

接下来,我想谈谈,咨询过程中我的想法和感受。苍鹭,我们暂且将他称之为智者。智者与蛤蟆的第一次谈话让我记忆犹深。他们只是坐着没有说话,照常理,做为心理咨询师不应该先入为主,说点什么吗?为什么不呢?我认为,他是想让蛤蟆知道,心理咨询是个自发的过程,想要变好也得是自愿。

第二次谈话,苍鹭帮助蛤蟆打开心中的怨念,蛤蟆说出了那一段不想回忆的往事。其实,抑郁的过程不过就是:坏情绪,压制。坏情绪,压制……这样反复下去,总有一天会抑郁。而智者便是要蛤蟆自己把坏情绪放出来,像气球一样,把气放出。经过第十次谈话后,蛤蟆获得新生,幸福地规划未来。蛤蟆走出来了!蛤蟆终于走出来了!蛤蟆心里充满阳光,哪里还有黑夜呢?

最后,我想说,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因为我也有那么一段时间像蛤蟆一样闷闷不乐,可即便如此,我也和蛤蟆一样走了出来。其中,我认为十分关键的一点——自身强大的信念!要相信:我可以,我可以,我一定能走出去!记住:纵使世界再黑暗,心中再痛苦,也要选择微笑,选择快乐,选择自信,好好照顾自己,好好爱自己。真正能治愈你的,还得是你自己!

篇十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张曦文

蛤蟆先生一直以来扮演着大家眼里负责逗趣和搞笑的开心果角色,从来没有人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他们推开蛤蟆庄园的大门,却看见崩溃大哭的蛤蟆。

悲伤甚至抑郁这种情绪,其实悄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但为了达到让他人感到满意的目的,我们通常会选择用“没事儿”之类的客套话去掩盖自己真实的想法。渐渐地,失意落寞在心底积聚成对自己的质疑和对未来的绝望。可是究竟要怎么合理地释放正常的负面情绪?心理医生苍鹭为蛤蟆打开了一扇探索自己的大门。

“你感觉怎么样?”这是每次面诊苍鹭都会提出的问题。从第一次回答问题时的茫然不知所措,到最后一次的自如和侃侃而谈,蛤蟆正逐步学会揭开他在潜意识中蒙在心头的面纱,与心灵深处真实的自己对话。他在苍鹭的引导下回顾自己不愿提及的童年往事,并被告知作为一生伊始的童年经历会对人生之后的所有阶段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正所谓“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蛤蟆严厉的父亲软弱的母亲,以及过于优秀的祖父,都导致他无法避免地在与他人的比较和长辈强加的期待中长大。成年人拥有三种自然状态:儿童状态,即被动地接受责难;父母状态,即主动地施加责难;成人状态,也就是最为理智且能够就事论事地思考的状态。而拥有过分沉默自卑的童年经历的蛤蟆,似乎也因此失去了进入父母状态的能力,长时间处于儿童状态里,任由幼年时期为了适应环境所形成的习惯和行为将自己围困于其中。

“大家对我生气时,我就会不自在,只要能让他们重新喜欢上我就行了。”为了规避一切可能发生的争吵、打斗和分道扬镳,蛤蟆选择用一再道歉回应他人对自己的指责。在面对别人过分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怒火时,蛤蟆不是没有过愤怒,不是没有想过去用言语回击,但他最后还是把愤怒转化为了对自己的怀疑。“我会不会做得还不够好?”“如果我再做得更好一点他会不会就不这样说?”处在“我不好你好”心理的人们总是把所有过错最终都归咎于自己,正如苍鹭所说,这其实是人们与施难者的一种“共谋”,即无意识中配合对方的无端为难,显得自己愚蠢而弱小。这种说法曾让蛤蟆觉得恼火,可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一昧忍让自责是导致自己不愉快的原因之一。

看着蛤蟆从最初那个自卑毛躁而郁郁寡欢的样子,到后来变得开朗大方,对人生有了充满信心且较为完整的新规划,甚至学会反抗他人的自以为是,我不禁觉得感慨。在追求社会关系和谐的这条路上,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帆风顺,抑郁并不是见不得人的情绪。悲伤和愤怒应当以一种攻击性较弱的方式释放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两方磨合而非一方退让。学习这个道理不仅仅是为了让彼此的交流更加舒适,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情商,不破坏自己的好心情。

最后,把苍鹭先生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每一个在绝望与逆境中挣扎的人们,愿你们最终都能找到通往光明的道路。

我的小宇宙燃起来了,怎么办?

篇十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你是否有过此感觉:自己快乐的心态在一瞬间变成灰暗,觉得自己人生像一场悲剧,痛苦不安。但当读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会让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有所恢复。书中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去看访过十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与帮助。

这本书曾写道,人生分为三个时期:童年时期,家长时期与成熟时期,当在童年时期时,人们往往看一颗纯洁的心灵,会根据自己的喜欢而去做,所以童年总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家长时期的人,往往会多出教育与评价,喜欢做对比,喜欢教育别人。成熟时期的人往往理性了很多,会正确看待做事的分寸,会知轻重,明事理,成熟的人一般都完全经历了社会。我现在正处童年时期,但没有那么顽皮,说白了我是一个青少年,读完这本书让我缓解最大的也许是即将面临的中考,又或者是与父母不随心的吵闹,常常会让我感到压抑与烦躁,可又正如苍鹭所言“救的了你的只有你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时,起初一直在听从医生的指令,总是会询问“该怎么治我?我该怎么做?”我想能做的,是从你自己的内心来,医生说过,我们只会提意见,只会给你讲一些方法,但能真正帮助你治病的,是你自己,你要自己调解心情,平复状态,慢慢恢复心理,诫焦诫躁。每一句苍鹭提及过的话,我总是会再三咀嚼,似乎自己的烦躁心情也会跟着慢慢平复。

就在前几天吧,因为很久才做完作业,被父母一顿数落后,我变得心急如焚,忐忑不安,总感觉自己如生病了一般,又开始丧失信心,丧失对考好高中的信心,甚至会哭会失落。我再看那几句话,那几句苍鹭所说的话,我又平复了心情。信心是自己才能创造的,为什么不创造一个?而后我的心情好了许多,也重拾了那份信心。

蛤蟆先生回想了自己的童年、成长与现在,找到了那种种的病因,他在生活中的压力累积变成了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不是精神病,它可以调节,只要一个人朝前看,用心去调复,它都会变好,正如文中的蛤蟆先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苍鹭的指导,渐渐又恢复成了那只活泼可爱的蛤蟆。

这本看似童话的小说,用幽默的风格展示出来,其实其中也讲述着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读完后你便会知道该如何去调节,去恢复,对一个人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是精彩的,愿大家都能遇见苍鹭,都能从黑暗中走出来。要坚信,拯救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篇十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曾说:“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水面上往往风平浪静,缓缓流淌,但水下却常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走在人生这条路上,你永远不知道哪一步走下去就是暗涌。”

在表面平静的生活背后,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汹涌的暗流,都会留下一些伤罗伯特结合多年心理咨询工作的心得,撰写了这本书,演绎了一个心理咨询疗程的标准模板和蛤蟆从患上抑郁都康复过程。

书中的蛤蟆先生看似乐观,但一路走来内心早已伤痕累累。他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压迫和控制中,他有一个严苛的父亲和软弱的母亲,他的童年没有爱和温暖,只有责怪。

蛤蟆7岁被送去私立学校,大学选择拉丁语专业,毕业后继承家族产业,他人生中的每一步,都由别人決定。

长大成人后,童年伤痛依然影响着蛤蟆,他为了获得朋友们的认可与接纳,总是去讨好、取悦他们,但换来的却是指责与辱骂。这些事深深伤害到了蛤蟆。

后来他患上了抑郁症,彻底颓废了。

他的朋友帮他联系了心理咨询师苍鹭,在第一次心理咨询时,苍鹭就问蛤蟆:“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来这儿吗?”并且告诉他: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在之后每周一次的问诊中,苍鹭只是提出问题,让蛤蟆自己分析原因,寻找答案。

而苍鹭的问题,也一直是这三个:

“这件事,你怎么看?”

“你有什么感觉?”

“你会怎么做?”

在苍鹭的引导下,蛤蟆开始正视内心的伤痛,深入了解自己。在就诊的这几个月中,他始终记得苍鹭说的一句话:“要不要与生活和解,你自己说了算。”

在苍鹭的帮助下,蛤蟆渐漸好了起来,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在最后一次咨询中,他给自己的情绪温度计打了八分,而他第一次给自己打的是一到二之间。

《肖申克的救赎》中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

人生中充满磨难,想要跨过坎坷,抚平内心的伤痛,只能靠自己。就像苍鹭所说:“再好的心理咨询,都出于就诊者的自愿。自愈的过程,都是为了让你自己找到答案。”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医生。想要走出阴影,只有靠自己挣脱。

篇十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关于心理咨询的书,通俗易懂,读起来温暖而又治愈。蛤蟆先生由于原生家庭的原因,在自己的成长环境里,遇到一些考验,让自己越来越迷失了方向,最后变得抑郁了。从前那个诙谐幽默、助人为乐、愿意在各种场合下崭露头角的蛤蟆先生,变得不修边幅、忧郁孤独,完全是一副挫败感的样子。

他的朋友河鼠、鼹鼠还有獾子大哥都非常担心,他们不愿自己的好朋友被心理疾病纠缠,于是帮他联系了苍鹭医生。朋友的关心,让蛤蟆先生无法拒绝,他迫于面子去跟苍鹭医生见面了,然而苍鹭医生并不接受蛤蟆先生的这个被迫的态度,他希望拿出蛤蟆自己的态度。

苍鹭让蛤蟆先生给自己的情绪打分,10分最高,表示心情愉悦,5分居中,表示情绪不好也不坏,蛤蟆在1和2之间给自己做了标记。蛤蟆告诉苍鹭自己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他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生活过得一团糟,说着说着竟然掩面哭泣起来。在心理医生苍鹭的引导下,蛤蟆先生把自己的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多年来的忧郁和烦恼一股脑地倾诉出来。

每一次的沟通交流,都能让蛤蟆先生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纠正自己的思想和态度,蛤蟆先生渐渐快乐起来了。他们一共做了十次咨询,最后一次见苍鹭医生,蛤蟆先生给自己的情绪打9分,他说尽管自己已经很开心了,但还是留1分,希望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好。

蛤蟆先生重新换一个视角看待问题,从父母到朋友,再到自己,他觉得一切都变了,原来所有的不快乐都源于自己的态度。蛤蟆先生已经从忧郁中走出来了,他的那些不堪过去再也不会影响到他的情绪了,他要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朋友们为蛤蟆先生庆祝康复,大家举杯共饮,畅想未来,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他们为彼此祝福加油,唱起快乐的歌。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作者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根据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撰写的一本书。这本书用经典童话《柳林风声》的动物们作主角,来演绎一个心里忧郁的人去做心理咨询疗程的标准版本。这本书被认为是国民级的大众普及版的心理咨询书籍,比起那些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专业书籍,任何人都能看懂,而且读起来轻松愉悦不乏味,一气呵成。

做一个能够掌控自己情绪的人,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起来,在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真正能够治愈自己的人,还是自己。

读完这本书,我跟随蛤蟆先生的成长与改变,也让自己经历了一场心理疗愈,从孤独到快乐,自己完全可以做到。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zuoweizaiti/duhougan/1330554.html

  • 标签: 心理医生 读后感 先生 蛤蟆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精选15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精选15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