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解读体会(精选7篇)作文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解读体会(精选7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3.57W 次

篇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解读体会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解读体会(精选7篇)

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发布,我们在绵阳市张晓蓉名师鼎兴工作室的组织下展开了新课标学习和思考。学习新课标,感觉较之旧版相比,有很大变革,我的主要的体会如下:

一、强调核心素养。

首先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目标重在关注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设计中不仅要注意阶段性知识目标,更要深入思考在整个学习阶段中,该堂课能提升学生的哪些素养?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能达到最好效果?知识领域间有哪些联系?又通过什么有效方式更客观、多层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成情况。

二、内容扩大、综合性增强。

高中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泛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这些让我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差异性以及表现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快乐地学习。

四、明确学业质量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艺术课学业水平考试与评价结果纳入中考。艺术课的学习成绩评价涉及到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学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过程评价方式的设计,选择科学、实效的方式,客观地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艺术素养的发展。

总之,这次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让我对未来的美术教学有了全新的目标和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方式方法,做成长型教师,迈向新的征程。

篇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解读体会

1、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

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衔接;

第二阶段(3~7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一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2、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

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绕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

3、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

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

明确评价依据,改革创新评价的任务设计、题目命制、评价方式;

强调评价的统一要求,重视艺术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

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以学定考,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核,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篇三: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解读体会

为进一步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做到“备”有所依,“教”有所依。5月7日在李英副校长的指导和郭鹏程主任的组织下,音乐组开展了以“精准备课研课标注重落实促高效”为主题的新课标学习解读活动。在深刻把握课程标准核心、本质、素养的基础上,结合李文玲校长提出“心阳光”教育理念,五育融合,润心成长,使新课程标准落到教学中去。

首先孙璐老师对新旧课标低年级段部分进行解读,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的目标是:1。“趣味唱游”;2。“聆听音乐”;3。“情境表演”;4。“发现身边的音乐”。从这一改变中我们不难看出,旧课标说的比较笼统,而新课标说的非常具体。新课标注重课堂的实际效果,对老师的指导性要求更强。

毛尚老师从高年级学段的课程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细化了新版中6个学习任务:1、欣赏与评论;2、独唱与合作表演;3、独奏与合作演奏;4、创编与展示;5、小型歌舞剧表演;6、探索生活中的音乐,课标中的六个学习任务还分别配备了完善的学业要求。

新课标中指出:听赏与评述是重要的音乐学习任务,是培育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有效途径,对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理解音乐相关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孙璐老师和毛尚老师对新课标的对比解读,教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了更深刻的心得体会。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篇四: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解读体会

01

强调核心素养

新版课程方案聚焦核心素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强化课程育人功能。16个新版学科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均有创新举措。

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整体设计课程标准《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明确了核心素养内涵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02

最显性的变化——改革艺术课程

与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相比,2022版新课标更重视综合,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艺术课程标准”,新课标以美术与音乐为主线,增加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形成了更加综合的学校美育课程框架。突显了“加强融合、注重关联、协同育人”的功能导向。这种变化与2018年习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五育融合”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将是未来每一位教师的必备技能。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不仅要认清艺术课程多元融合、学生美育均衡发展的大趋势,还应当顺应时势加强学习,积极迎接这一新的挑战。

03

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表述不一样,《2011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2022年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性质: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

04

课程理念

《2011课程标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2022年课程标准》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

05

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在课程内容方面,新课标增加了跨学科主题活动,凸显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学科间关联性。通过音乐学科课程内容框架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音乐课程大致分为四类: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其中共涵盖了14项学习内容,涵盖乐谱识读、器乐演奏、即兴表演、音乐与生活、社会之间的联系等,不再是以歌唱、欣赏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更丰富,学习任务更具体。并且针对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明确了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学习活动建议),大大增强了指导性,更有利于提升整体音乐教学质量。而对于教师本身,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的学习的成长,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音乐能力,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

06

研制学业质量

2011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只有内容标准,就是知识点标准,现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专门有一个学业质量标准,就是内容标准加上学业要求,再加上学业质量。学业质量不只是基于知识点的考试成绩,学业成就综合表现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作业、测验的依据。

在教学质量评价中,除了音乐鉴赏、参加艺术类演出以外,有一项要求被单独提了出来:要熟悉乐谱,能视唱。从学生的一年级开始,这项要求就放在了学业质量描述当中。从第一学段的“认识简单节奏谱和常用音乐符号,模唱简单旋律”,到第四学段的“熟悉常见的音乐符号和术语,识谱、记谱比较流畅和准确”,可见视唱对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07

分学段设置学习任务

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学习与生活世界的关联,重视以真实任务与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方式转变。

篇五: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解读体会

新课标着力于使课标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更适应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和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力争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追求文本的精致,突出可理解性、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确定课程的性质是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性质一旦被确定将会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和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定性为人文性质,就会使美术课程更加强调用人文精神熏陶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定性为工具性质,则会使美术课程更加强调基本的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这一“工具”,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篇六: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解读体会

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把之前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变革为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的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保留未变。综合性特征突显“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

篇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解读体会

2022年4月21日,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发布。课程标准是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推进。那么,它带来哪些变化呢

1、解决“三维目标”16年以来相互割裂的问题。

例如,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整体结构图更系统,更具有全面性。

2、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视野。

由以往的学科本位取向转到育人本质取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方向。

3、带来美术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每一学段详实阐述具体学习任务,包含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具有任务的明确性,自然带来教与学的变革。

4、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化、具体化;

新美术课程标准解决知识技能如何转化为育人导向、功能的科学化教学设计,将目标落实在具体的课堂环节。

5、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根本要求。

美术学习的成果并非仅仅是看到学生的美术作业,更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内化于心的内在素养提升,具体反馈点在增添了学业质量的阐述。

《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阅读,我还停留在认知的舒服区,它的精华,需要我静下心来去梳理、去思考、去实践。我们会用开阔的人生视野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美育课程。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czzw/zhongkao/1288299.html

  • 标签: 体会 精选 解读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科技体育艺术节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解读体会(精选7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解读体会(精选7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