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少年立志,科教兴国征文(精选3篇)作文

少年立志,科教兴国征文(精选3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3.6W 次

篇一:少年立志,科教兴国征文

少年立志,科教兴国征文(精选3篇)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在科学技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实施,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科学技术的法律。1995年5月,党中央准确分析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形势,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5月26日,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

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后,在继续实施“863”计划的同时,1997年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加强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工作。党中央还敏锐地认识到,信息化是一场带有深刻变革意义的科技创新,强调要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1999年11月,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1999年“神威”计算机的问世,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方面对我国的封锁。

为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建功立业,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决定,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于2001年2月19日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荣膺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在教育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强调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199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正式实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年,国家正式启动“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985工程”,重点支持若干所高校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国家合理调整高校布局结构,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逐步改变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状况,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方面,逐步形成政府为主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办学新体制。国家大幅度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有力支持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篇二:少年立志,科教兴国征文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我们又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呢?故事还要从1978年开始说起。

一、形势逼人

1978年10月22日,正值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赴日本进行访问。在日本,他参观了钢铁厂、汽车厂、电器厂等等一些大的企业集团,还乘坐了新干线列车。在列车上,随行人员问他有何感受,邓小平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自七十年代起,国际局势趋向缓和,正是许多国家经济开始起飞的时期。但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的科技文化事业一片混乱,国民经济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错失了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不仅没能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反而将差距越拉越大。

1980年,中国军方代表团访美,首次登上了航空母舰。参观时,美方要求我们要“保持距离”,时年64岁的刘华清老将军不得不踮起脚,吃力地向前探着身子,像小学生一样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这就是当时中美之间差距的真实再现。回来之后,他下定决心,“不搞航母,死不瞑目!”

二、迎难而上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这次大会,拨乱反正,确立了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唤来了科学的春天。

此后,“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863计划”等一系列科技发展规划陆续出台,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

教育方面,1977年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全国科教工作座谈会,会议决定恢复高考。这年冬天,中断了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77年和78年两年间,近1200万名考生走上考场,他们之中的67。5万人成为了新一代的大学生。

此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要想追赶科技发展的高速列车,我们的科技该怎么搞,教育又该怎么办呢?

三、科教兴国

1995年5月,党中央在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推动着我国科教事业的飞速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加速度”。26年来,科教兴国战略结出的累累硕果正在反哺着中国经济,今天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勇气、创新速度和创新能力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着中国经济迈上百万亿元的新台阶。

43年前,出访日本的小平同志乘坐新干线列车时满是羡慕和期望,43年后,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乘坐我国高铁时也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和赞美。

41年前,刘华清老将军不得不踮起脚才能看到别人的航母,41年后,我们的首艘国产航母已经正式入列守卫祖国的海疆!

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一批国之重器的纷纷亮相见证着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由大转强、由跟踪迈向引领的历史性变革。但尽管如此,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华为、中兴等的遭遇无一不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关键技术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会受制于人,就会被卡脖子!

机者如神,难遇易失。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我们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国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篇三:少年立志,科教兴国征文

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但其增长点主要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外延式、粗放式的经济。从1995年到21世纪中叶,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历史时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解决好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问题,从而加速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向效益型的战略转变。为此,中国于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确立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的方针。这个方针大大提高了各级干部对科技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在兴国中的作用,又要努力培植科技和教育这个兴国的基础。在当前,更要着重加强和扶持科技与教育,为国家的近期发展和长期稳定发展打好基础。提高生产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尽快地建立起高科技企业,同时要加强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基础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重视创造性的科研工作。科技和教育具有双重的功能,既能为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手段,又为持续的、长远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今天科技和教育能够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知识、技术、人才,从而提供效益,是在此之前的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所作的回报。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引起了国人广泛关注。

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77年,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1988年,他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同月,为全面部署落实这一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科教兴国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将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

此后26年里,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中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这一战略的提出,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全局意义。

就当时我国发展状况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建设正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科技进步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照来看,当时我国科技发展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阻碍因素,例如科技系统结构不合理、全社会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还未形成、投入过低的状况尚未改观、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法律上的障碍等等。

再从当时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需求看,科技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背后,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只有推动科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才能切实培育高素质、高技能、国际化人才,不断提高民族创新力、民族凝聚力、民族振兴力。可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和根本要求。

20多年持之以恒的建设,结出丰硕成果。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我国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等大幅提高,产业化应用越来越多,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国家繁荣强盛加速实现。

中国近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科教兴国战略是对邓小平理论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丰富和完善,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水平的提升更加显著。今天,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在新的层次上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对于科技事业、教育事业的要求也就更高。

当前,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更加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关键点:

要切实贯彻“创新”这一重要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理念居于新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发展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势不可挡的世界发展潮流。只有全面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在全社会树立起“人人崇尚创新、时时鼓励创新、处处可见创新”的良好风气,营造创新环境,坚定创新信心,完善创新支撑,增强创新能力,才能让科教兴国战略活力永续,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要保持改革不停步的信心与动力,依靠改革解决科技和教育事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当前,束缚科技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有坚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才能更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应通过深入推进科研院所改革、科技投入产出机制改革、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改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改革等方式,着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只有推动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才能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当前,我国急需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着力夯实人才发展基础,加快形成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竞争机制,充分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要把科技自立自强置于关键位置,以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当前,5G、人工智能等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决于科技含量。自立自强,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难题,是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科研人员的职责使命。而我国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仍有待突破,比如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光刻机等。必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决攻克各产业技术难题,实现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保障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催人奋进。面对当前发生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面对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坚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撑。

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并列存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czzw/zhongkao/1279521.html

  • 标签: 科教兴国 少年 立志 征文 精选 悦读童年立德立志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少年立志,科教兴国征文(精选3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少年立志,科教兴国征文(精选3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