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话题作文 > 我眼中的道家作文1000字(精选3篇)

我眼中的道家作文1000字(精选3篇)

 作者: | 阅读: 1.99W 次

篇一:我眼中的道家

我眼中的道家作文1000字(精选3篇)

我所理解的道家

邵世杰

我认为道家所有思想的核心,在于本原。

老子论“道”,就是对世界本原的规定和探索。在老子之前,人们对生成万物的根源只推论到天,天意,天命等就是最高层面,到了老子,他把根源由实体的天推进到无形的“道”,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世界自然生成了道,一切物质都由道产生。产生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样,老子定义了世界本源为“道”后,又对道的运动规律做出了最高概括。我认为,老子提出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反者道之动”的体现。就是说万物的产生就是阴阳相互转化,相互交合的过程,天地万物因而都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对立面,且在对立中相互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也因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即相对立的任何一面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互相依存。于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上相倾。”

我总结得出:万物的存在状态就是对立面相互转化的过程,转化是同步且均等的,没有时间性,产生的过程可有时间性,对老子的“道”的三方面涵义,我认为是统一的。道是根源的一个量,产生了万物,因此是存在于万物中的普遍法则,它是本原,故无处不在而无形无象。

从此可以推出无为是顺应道,有为是背反道,故有为会使事物失去本真而消亡。但我认为有为不会改变道,因为本质不变,而消失必定伴随相对的诞生,所以无为有为都是道的进程。还有老子的“贵柔”等观点,同样也据“道”推出。

庄子的核心思想就是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庄子》中体现了他本归于老子的认识论,主张应当从道的角度和立场来看待一切。那些传统的对自然、社会、人生、文明的认识都是徒劳无益的,因为这些都是相对的,表象的,局部的,不确定的。庄子的认识论最终决定也推出了庄子的人生论,他思想的核心,分为现实人生论和理想人生论。现实人生论中,庄子提出在现实人生中对权力、对美色、对名利的一切追求都会伤害人的自然本性,是背反道的举动,应当彻底弃绝。而要效法自然无为之性,对是非、生死、得失等安之若命。而当看待万事万物都无功无名无思无虑无知无己后,通过“坐忘”、“心斋”、最终能达到他理想人生论中设定的逍遥境界,于是无所限制,绝对自由,与道一体。

有人批评道家老庄哲学是消极的,我认为大多在诟病庄子否认现实追求之一点,诚然,庄子是为了理想境界的追求要否定现实世界的意义,排斥已知的现实,追求未知的逍遥,在某些角度确实能说其消极,但不可否认,道家哲学给纷扰于现实的人提供了另一条道路,在复杂的世界中建起一条纯白的方向,更为我们在浮躁的世俗中提供了一种悠然而有目的的清净的精神憩息之地。

篇二:我眼中的道家

我所理解的道家

朱逸婷

庄子给人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与先秦那些名声赫赫的诸子百家大相径庭。他是那个“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的贫穷困顿而又精神矍铄的长者;他又是那个在诸子百家激烈论辩时独自站在外围的冷静的旁观者,一个奇怪的年轻人。他确实“年轻”,比孔子小一百八十多岁,比墨子小一百岁,比孟子还小了几岁。

他是大师气象和孩童气息的最佳结合体,而他的大师气象也来自于孩童气息。或许,只有孩童能有如此丰富而又自由的想象,用自然而真挚的口吻讲述那灵动的故事。正如司马迁所写:“其文汪洋自恣从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庄子在《逍遥游》中讲述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一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事,它们都得到了同样的幸福。“大鸟”与“小鸟”之间的差别似乎象征着个体的差异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在利害得失的考量,以及与他者的比较中产生内心的失落感和普遍的焦虑。而庄子却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看待万物的不同而不是被外界左右,丧失本性。我们追求的不应该是单一维度的成功而是在努力前行的过程中所获得一种相对的幸福。《庄子骈拇》中所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续,无所去忧也”。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相同之处恰恰是它们尽力而为,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时都是同等的幸福。

一个人,不论强智弱智,只要努力,走到自己认识圈的边沿,他便是了不起的人了。走到边沿而止,知道自己智力已用尽了,不去越圈妄动,他便是很聪明的人。生命中的追求或许可以出自冲动,但放弃一定是理性省思的结果。道家的智慧,时至今日仍能够引导人们,放下内心普遍的焦虑感,真诚地看待自己,走向自身的幸福。

庄子的政治、社会哲学,目的正在于为每个人求得这样的幸福。任何政治、社会、哲学所希望做到的,充其量都不过如此吧。

另外,庄子本人也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妻死,惠施去吊丧,却看到庄子蹲在地上,鼓盆而歌。面对死亡时的氛围无疑是哀伤的,情感上造成的精神痛苦有时与肉刑一样的剧烈。然而,“鼓盆而歌”是庄子对万物自然本性的完全理解,是他对死亡的独特体认。正如斯宾诺莎所说:“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们受苦。”

“以理化情”是道家的观点,是在纷繁多变,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获得内心平和的智慧。庄子绝非是无情的,他以自身的行动告诉世人如何以勇气改变自身所能够改变的事物,以内心的安宁去顺应自身所不能改变的部分并用理智去区分这二者之间的差别。

庄子在《秋水》中说:“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或许,只有用这样的视角才能突破当下的种种局限,置身于一个更为广阔而浩渺的时空中去。所以说,庄子哲学的最大特点便是“专在破执”。

篇三:我眼中的道家

我所理解的道家

吴宇轩

从老子的《道德经》到庄子的《齐物论》与《逍遥游》,道家学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天人合一,万物平等,清心寡欲,自然无为的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世人。道家崇尚与追求的是相安无事的道法自然,令人听着感到温柔和畅。故无法避免反对人对自然的干预,而力求顺应自然规律。

既是顺应规律,则适用于自然,万物,人生。庄子看透了封建阶级的戕害,陷于失意困顿的苑囿。故文英这样评价他:“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也有儒家推崇的鲲鹏“怒而飞”之积极进取,志存高远,但他的道家又多了一份心灵慰藉。逍遥是人生痛苦指出的精神道路,使得寂寞者有所慰,孤独者感到温暖;虚无者有所抚,苦痛者得以前进。于是我们的精神天空不再虚妄,思想大地不再荒凉。

道家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对苏东坡的生活有着极深的影响。正如《赤壁赋》中所写:“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御风”、“登仙”之类充满道教意味的词语正是道家所追求的顺应自由、超脱物外的生活,也正是苏东坡的精神寄托。“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与《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都反映出苏东坡积极、豁达的处世态度,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若说儒家使苏东坡入世,则道家便是在苏东坡出世的边缘支撑着他的信念。

顺应自然,物我合一,庖丁以此为解牛之方,才使他由“技”进于“道”,达到炉火纯青、技艺超群的地步。“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这十二字是对庖丁解牛效果的描绘,方法正确,不仅解牛快,刀受损也少。十几年解数千牛竟未曾换过一把刀,刀刃锋利如初。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区别就在于“技”与“道”。庄子认为“技”与“道”通,而“道”高于“技”,“技”属于“道”。只有“技”合于“道”,技艺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庖丁深味此理,因此成为了解牛者中的佼佼者。文惠君正式通过庖丁之技,悟得养生之道。养生,就要顺应自然,而庖丁解牛,就是庄子对养生之道的形象比喻。

“上善若水”,道家尚水,既是清心寡欲,又是逍遥自在;如水这般,简单朴实而寓意宽广,润泽万物而不争名利,成为了人们入世后逢坎时最好的心灵解药。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zuoweizaiti/htzt/1353369.html

  • 标签: 我眼中的道家 精选 道家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我眼中的道家作文1000字(精选3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我眼中的道家作文1000字(精选3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