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读后感作文 > 米拉的猜想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作文

米拉的猜想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2.89W 次

篇一:米拉的猜想读后感1000字

米拉的猜想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成长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从与别人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如何客观地看待自己。——随记

其实作为一本入门级的社会学有关的书,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难“啃”的。其中包含了很多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但作者巧妙地把它与故事串联起来,用生动有趣的方法,将我们引入社会学的门槛。

就像大多数人一样,主人公米拉的生活过得也很艰难,甚至比平常人更加艰难。她的父亲由于金融案受到牵连,母亲传出不伦,哥哥纸醉金迷,而她一夜之间也承受了她不该承受的被唾弃的命运。自此,她隐姓埋名,改变身份。对于这样一个无助的人来说,要使她敞开心扉是很难的,但最后社会学拯救了她。

在这本书里,对于自我与情感的解释是非常深刻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也常常大相径庭。例如在这里我讲个小笑话:有一天,妈妈叫我出去买味精,但我当时没留心,竟然买回来了围巾。其实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例。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情感,不同情感又会引发不同的理解。“当你说话时,你听到的是自己的声音,还是别人的声音呢?”当别人给你灌输一种理念,你再将这种理念继续传播出去,大家似乎认定了,只有这一种理念是真理,可你真正有从这种理念中学到什么吗?并没有。你只是一味地重复着他们灌输给你的,而不是你自己真真切切得到的。你的生活,这个社会就会陷入一种无尽的循环,你每天所重复的都是别人的陈词滥调,而你今后的生活,学习,乃至一切都是像是提前就注定好的。这一定是不能让你满意的。

再来说说我们对外的印象管理,我们在外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事实上都是我们内心所要呈现出来的样子,也就是你所呈现的并不是你真正的样子,而是你希望别人看到什么样子。也许这句话比较绕口,但其实就是社会的现状。在生活中,我们很少能真正的做自己,就像是提前安排的剧本,把自己尽可能描绘成一个完美的形象。

大多数人都热衷于权力,战争也由此而生。有人觉得奇怪,觉得和平难道不好吗?为什么要杀戮?在社会学的角度,权力可以迫使别人做你想要让他做的事,看到你想让他看到的画面。事实上,知识是就被权力所塑造的。世界上没有非黑即白的事情,就像很久以前的“地心说”在古希腊天皇宗教盛行之际,这一在当世看来比较荒谬的结论,却是当时信奉的真理。毕竟要统一一个标准是很困难的,这样才有了现行的社会,有了法律。

事实上,社会遵循的就是大部分人的利益,你无法成为彻底自由的一个人,因为在生活中也避免不了与集体、团体等的接触。著名学家齐美尔认为,只有他人与我们有共同特征或者有共同利益关系,人与人才会变得亲近起来。

理性使我们拥有独立的思考,却也是欲望的起源,是物质主义与享乐主义的诱因。我们并非对己有的物质感到不满意,而是总在贪图更多的东西。

书中的主人公米拉在学习社会学课程中明白了责任与复杂的社会关系,认为应该理性的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未来负责。这将她拖出了深渊。

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理解和倾听一个与自己不同的人,但客观从容的看待自己,就是最好的成长。

篇二:米拉的猜想读后感1000字

“性别控制和约束着你的行为,但同时你的行为也在重复确认着性别,重塑并重新生产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性别观念。”这句话或许读上去有一点深奥,但在这本书中却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一本看似小说的理论书,是它让我学会了——即使从出生开始性别就是被定义的,没有更改的余地,但对于另一种后期产生的性别意识,它,不应该被定义。

书中提到“性别是社会的产物,女性应该怎么样,男性应该怎么样,各级社会总是对女性和男性提出性别要求和性别规范。”从米拉的六七岁时的假小子形象到高中时的规范淑女形象的对比中,六七岁的米拉不需要也不明白性别规范,此时的她是开心的,是无忧无虑的,是最真实的,而高中时期的米拉却要被动接受外界社会赋予她的定义,一直要为维持淑女形象而感到紧张、不安。还有米拉画的爸爸妈妈,妈妈穿裙子,爸爸戴帽子,可是妈妈不喜欢穿裙子,爸爸也不喜欢戴帽子,可能那时候的米拉心里就已经有了非常微妙的性别刻板印象。难道在社会中那些所谓的性别刻板印象真的比一个人的快乐和质朴更重要吗?难道仅仅是对与错的简单判断却因那些别人口中的性别规范而颠倒黑白吗?不论是在书中还是在现代社会,性别一词是论坛上一贯的热点,在我个人观点看来,一个人不应该被性别定义而限制了他或她的发展甚至因此要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因为被定义,被规范,让一个人失去了本真的东西,失去了快乐,难道这就是一个正确的做法吗?

在去年年初,“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出炉,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叶嘉莹的颁奖词中称她为“先生”。不仅仅是叶嘉莹,像杨绛、屠呦呦等知名人物也同样会被称为“先生”。“将杰出女性称为先生”一直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被沿袭下来,但这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与之相呼应的,正是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的潜意识的歧视性观点和语言习惯。例如女生不适合读理科的“传统”观点至今仍被部分老师和家长挂在嘴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在原意被曲解之后也成为许多人蔑视女性的歧视性表达。而正是这种社会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现象和表达,实际上是为女性和男性同时画上了一个圈,成为他们共同的禁锢。女性形象被划定的同时,也意味着男性形象同样被固化。而这种定义的性别在社会发展中究竟是利是弊?

从“三从四德”的约束,到“主内主外”的分工,再到“男尊女卑”的地位,这些落后的观念共同编织出一个歧视女性,压抑人性的的牢笼。性别不应该被定义,不论如何,“她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不可忽视也不可或缺的因素,不管是黄文秀、屠呦呦等优秀个体,还是援鄂抗疫的英雄,再或是长久激励国人自豪、自尊、自信、自强的“女排精神”,无数女性以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探索更多可能、取得突出成绩、获得更多尊重。

没有任何人可以阻碍女性书写关于追求梦想、实现自我、打破偏见、铸就辉煌的故事。

篇三:米拉的猜想读后感1000字

记得不久前,那本名曰《苏菲的世界》的书为那时的我带来了哲学入门的第一课,我以孩童的视角去了解了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而如今,这本《米粒的猜想》则为我展开了社会学的大门,引我深思。

《米拉的猜想》被誉为“社会学版的《苏菲的世界》,故事从十八岁的米拉展开,年仅十八岁的她本应美好无比的生活却被雷雨所侵占——父亲因为涉嫌股票诈骗而入狱,母亲似乎与父亲的同事不轨,哥哥纸醉金迷,姨妈们说不出的同情……仿佛一夜之间,米拉的生活从天堂掉入地狱,成了臭名昭著的“罪人之女”。终于,在众人谩骂和指责的逼迫下,她不得不乔装化名,东躲西藏。但令她意外的是,在她人生这段最低谷、最狼狈不堪的时期,她却结交到了知心朋友,甚至是恋人。

在这层层压力之下,她是应该站出来袒露心声,还是向其他可怜之人伸出援手?米拉猜想,也许,是社会学救助了她。

《米拉的猜想》同《苏菲的世界》一样,遵循了一种上可追溯到苏格拉底式对话的形式来阐述观点并激发思考。这个形式的最大益处便是它使用了反驳、怀疑、追问等一系列行为使读者与那些既定社会学理论的质疑产生共鸣,也向我们提供了之一的声音,同时赞美了哲学及社科理论引人思考、求知的传统。

全书以大学生米拉与其亲人、友人的相处和对话展开了对社会学的论述,更像是一本脉络清晰的社会学导论。他以启蒙运动后“现代性”的出现作为起点,再向四周不断扩散。许多前面的理论也是为后面的理论做铺垫,甚至也对“理论”一词进行了社会学的阐述。这一点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学会慢下来思考。

同时,本书的的主线便是米拉对父亲的态度——从一开始视父亲为英雄的乖乖女到最后勇敢地与父亲大吵一架的独立女孩,这巨大变化背后的原因便是米拉明白了父亲那所谓的“精英的傲慢”——这套自由、个人主义价值观是多么上的自私、冷漠、无情。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是在第三章中写到社会构建主义心理学时,我脑子中蹦出来的一句话。在这一章里,米拉与心理学研究生阿伦进行了不同专业对情绪和心理的激烈讨论。米拉提出的社会构建主义认为,人的情绪并不属于人的内部,而是在人与人之间,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是社会构建的结果,同时也是维系社会运转的必需品。

在许多社会构建论者看来,情感是一种被承认的意义,他们的关注点在于确立社会中情感的规范和期望是如何产生和复制的。他们认为,这些规范是情感产生而非压抑或释放的方式。当然,除此之外,也有部分社会构建论者认为,不是所有的情感都是依赖于社会规范而产生,也有一些基于生物性的情感是后天学习的。

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现代乃至后现代的背景下每天都在生长,每个人都与社会相互共生,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与社会是相关联的。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断检验、更新,再去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改变世界。

作者特别把故事主角设计成米拉这样一位以社会学为专业的女性,通过她的学习过程、人生经历来折射出许多现实,每一个章节都在以小说的形式叙述着社会学理论,既让我这种初学者容易理解,又让人印象深刻。

书早已被我合上,但我依旧回味着书中的内容……的确,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篇四:米拉的猜想读后感1000字

《米拉的猜想》这本书被誉为社会学版的《苏菲的世界》,在写作方法上也的确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在《苏菲的世界》中,苏菲所在的世界是另一个世界,因此苏菲用来观察的视角也受到了影响。

在《米拉的猜想》中,以大学生米拉与其周围亲人、朋友的相处和对话展开了社会学的论述。米拉的父亲因为金融案件背负丑闻,这使得米拉也受到牵连,不得已用着虚假的身份生活在大学里。

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部脉络清晰的社会学导论,常常被称为社会科学,那么它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遵守科学研究的准则。关于社会学的具体做些什么,对“社会学”这三个字望文生义的人自然觉得它就是研究社会。但我们知道,一种东西愈是深入,便愈是难以厘清它最核心的东西。在米拉的社会学之旅中,她便发现,一些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结构的学科,然而另有一些社会学家却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所能做的或所遇到的事情的意义的学科。而最糟糕的是,这两者往往是不可兼顾的。

虽然社会学不会有普遍真理,但它有一个类似物理学的宇宙大爆炸的开篇理论。在第一章,米拉就告诉她的亲戚们,这个理论叫做“现代性”,并且它不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理论,甚而是一个模糊的、两义的理论,米拉的社会学从这个地方起步,也预示了后来的种种难以调和的矛盾与怀疑。就像宇宙大爆炸影响了一切,现代性这个理论所代表的含义也渗透着人们的生活。米拉从自己的生活入手,去不断地进行观察、猜想与验证,反思具体生活情景中的“正常”与“错误”,是一条非常“社会学”的进路。

我相信,接受一些社会学的熏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更有趣的是,每个人结合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来审视这些知识,会让知识焕发出不同的光彩。与此同时,社会学知识能帮助我们在未来的生活实践中保持热情和好奇,让我们以更精确、更开阔的视角去理解社会中的“变与不变”,鼓舞我们探索更广阔的未知。

长大成人的过程就包括我们以他人的期待看待自己。我们要学着用这种方式反思自身和其他人是成为一种关系的关键所在。这赋予了人们随着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表现和表现不同自我的能力。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和社会产生关联。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现代性乃至后现代性的背景下每天都在增长,人与社会相互共生,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和社会产生关联,面对问题我们要有社会化的、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我们对研究对象的观察视角以及研究范式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去不断检验、不断更新,再去改变人们的人们的观察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真正的理论改变世界。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与社会接轨,不会脱节。

篇五:米拉的猜想读后感1000字

社会学的冒险

读《米拉的猜想》前,我曾认为社会学就是引用一位名人的话去证明一个观点,再用另一个名人的观点反驳它,并没有任何科学性,然而这本书纠正了我这种偏见。

初读时的我是迷惑的。社会学探究的一些问题似乎是无解的。举例而言,对于“没有人是孤岛”这一命题,不同社会学理论的证明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有观点认为,不同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无法完全互相理解。为他人发声是受到质疑的:立场认识论指出中立冷静的观点实际上也可能是片面的。例如,女性主义认识论学者认为,社会学所研究的普遍人类主体的思想实际上都建立在男性的权利、欲望和需求之上,因为过去的社会学家大多是男性。

不仅是客观因素让我们各自独立,我们自己也会一定程度上对他人掩饰自己。欧文·戈夫曼将人们的这种行为称为“印象管理”。他将其比作舞台表演的“前台与后台”,人们花时间在后台打扮,以前台示人。书中的米拉就因为父亲背负金融案件的丑闻而被波及,“改容易貌”,以“假身份”生活。同时,我们致力于正常。常人方法论中讲到,我们不得不尽力让事情看起来真实且正常,真实和正常就像我们必须齐心协力要去完成的某种任务。这就是为什么米拉和司机在夜里见到一位女士被打,特警赶流浪汉上车而视若无睹,也说明了为什么我们会在现实中对一些事件“不作为”。

然而,雪落有声。“你永远无法避免拥有对别人的控制权。”我们无法规避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对于控制别人的部分人生责无旁贷。米拉在书中在看望自杀未遂的朋友安娜时让她说出了自己的不为人知的痛苦,“似乎成长有时也意味着要控制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当你哄骗别人说出他们本不会说出的话时,你不能假装自己没有能力负责并承担结果”,她如是想。于是,社会中的人无可例外的联系在了一起。看似冷漠的现代社会其是存在着共同的新道德。涂尔干的理论的道德个人主义中,人们默许分歧存在,相信求同存异。这更像是某种道德要求,要求社会成员具有多样性的包容视角。

米拉用社会学理论看生活,也用生活理解证实理论。但是随着学习的进行,米拉发现,曾经有用理论似乎并不普适。“一些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推移产生影响”是社会学与其他科学学科最大的区别。因此,社会学无法乞求一个普遍真理,立场认识论阐释的,有些人认为他们在思考,事实上他们只是在重新整理他们的偏见罢了。

米拉的大学生活在我看来就像是一场关于社会学的冒险。开始,她担心他人对社会学的偏见会让她失去朋友,但事实上,是社会学促使了米拉最终与自己的身份和解,赋予了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最终在大学收获了爱情与友谊。米拉的故事已然结束,而我的故事等待书写……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zuoweizaiti/duhougan/1333152.html

  • 标签: 读后感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米拉的猜想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米拉的猜想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