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读后感作文 >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推荐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推荐15篇)

 作者: | 阅读: 2.58W 次

篇一: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推荐15篇)

三国这场戏,开始于东汉末年那样一个天下久合、急待分裂之际,作者罗贯中执笔挥毫,重现了这无数英雄在这弥漫乱世烽火的历史舞台上的一幕幕。“枭雄”曹操、老谋深算的诸葛孔明、武艺卓绝的吕布……这些人物的性格鲜明,令人折服。

一部书中总有一些人为世人所钦佩、崇拜,也必然有一些人被人唾弃、厌恶。或许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形象,但有一点是他们所共有的。他们都拥有一颗强大的心,期盼自己的报负、志向之花得以在这乱世之中迎风摇曳。

对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人们众说纷纭、争执不断。然而这也不过是他为了施展抱负的一种途径罢了。或许曹操为人确实、狠毒、多疑,但是不可否认,他内心之强大。若无强大之心,怎能对他人狠,而且他对自己有时比对他人还狠,只是他从不展露罢了。他的“狠”只因他有目标、有志向,他在不断努力、执着追求。

足智多谋的“卧龙先生”为报三顾之恩,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到了世人的赞扬。他是在报恩,更是在逐梦。倘若他胸无大志,他又何苦寒窗苦读、学天文、识地理呢?当然,他的志向并不只限于此,他还渴望有一位值得自己辅佐的君主,在他心中,刘备即是。他燃尽最后一点心血,为的是蜀国天下,报的是知遇、圆梦之恩,逐的是心中更高的志向。他穷尽一生,只为逐梦。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世人对吕布的评价恐怕除了他的武艺超群之外,鲜有褒赏之词。他认贼作父、贪恋美色、顽固愚蠢……可是,他也有他的志向。或许他并不宏大,但他同样在不懈奋斗。他的智谋不足以让他在那群雄并起的世界屹立不倒,但他也始终坚持不懈,从未放弃。

这些人,无一不是逐梦者,他们有着不同的心,但相同的是这些心都强大,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恒心和毅力。他们的人生正如昙花一般炫烂夺目、光彩照人。

纵观这些英雄,武者皆武艺超群、令人羡艳,文者皆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这样的人,无论生于何时,都是王者、霸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们付出的汗水,绝非一般人可比。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们都在不断鞭策自己前进。周瑜读书,读一卷,烧一卷,颇有破釜沉舟之势,这是对自己的严苛要求。要圆梦,必要有圆梦之力。所以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开始了学习之路。“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有这般恒心,才能积蓄力量,拥有圆梦之力。这条路漫长艰辛,只有内心强大之人,才可能成功。

要圆梦,拥有力量还不够,还必须要有自信,要自尊自强。相信自己可以,自己才能拥有努力的心、拥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失败是成功之母”逐梦之路上,失败是必然会有的,不被失败打倒,你将一直拥有希望;若因失败一蹶不振,你将一直陷于绝望。

不论是恒心,还是自信,都必须要一颗强大的心承载,让其发挥不竭的动力,带领我们大步向前,勇攀高峰。

三国吸引无数人,源于它的精彩,它的精彩正是因为那一颗颗强大的心。人生因奋斗而精彩,奋斗因心而不竭。保持一颗剽悍的心,演绎一场剽悍的人生。

篇二: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翻开书,雄壮的文字、语句印入眼帘,这首后人所作的《临江仙》正是描绘了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到罗贯中勾勒的历史画卷中去。

从桃园三结义到三顾茅庐,到火烧赤壁,到败走麦城,到白帝城托孤,再到星落五丈原,最后三国统一。正应了书中开头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这中间的故事、战役、计谋却是那么引人入胜,让我们的心情也随之起伏跌宕。

《三国演义》这么吸引人,不仅是因为情节发展,更是因为人物鲜明的特点。作者细致地刻画了他们,用他们构建出了一切,而这些人物,也在我们眼中栩栩如生:义气的关羽,刚勇的张飞,奸诈的曹操等等,当然还有智慧的代表——诸葛亮。

从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起,我就非常崇拜诸葛亮,他贯穿了整个故事,初出茅庐便立下大功,巧观天下草船借箭,为蜀国立功无数,对刘备及后主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把羽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端坐战车之上,氅鹤皂绦,计谋巧妙,可用纸笔置人于死地,用口舌令人心悦诚服,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不仅智谋过人,而且十分大度,从不为小事计较,这也正是他得人心之处。

有人说诸葛孔明华容道错用关羽放走曹操,但实则是他思及若曹操一死,北方又将大乱,三足鼎立之势必将扰乱,故而特派关羽前往,成其美事,放走曹操。总观大局,巧妙用计,这是诸葛亮的过人之处,令我们钦佩不已。

后来诸葛亮七擒孟获,关键不仅仅是他能够用各种方法破解孟获的袭击和请来的救兵,更在于他的宽广心胸和雄才大略。七擒七纵,孟获耍赖不服,找理由要求重新开战,孔明也宽宏大量,好酒好肉招待,然后放他回去,最终让孟获心服口服,诚服于蜀国。可见,诸葛亮身上的宽宏大度和不斤斤计较的品质也极为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可惜,再如何叱咤风云、机智超群之才俊,也定会有老去之时。孔明于五丈原夜观星象,得知自己命不久矣,便点灯以借天命,然并未成功,尽管如此,诸葛亮依然能坦然接受,为蜀国尽心尽力到最后一刻,妥善安排好后事,用计吓退司马懿,上演了一出“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好戏,为蜀军争取到撤退时间。同时预料到魏延必反,交代他人应对之策,即便面对死亡,他也没有恐惧、慌乱,坦然面对。

诸葛亮的一生,传奇而辉煌,在《三国演义》中,无数次令世人所惊叹,那些巧妙的计谋也被后人所熟知和称颂,他是智慧的代表人物,是书中重要的一笔。羽扇纶巾,金戈铁马,刀枪剑戟,仿佛近在眼前,却又无比遥远。诸葛亮是蜀国丞相,又是军师,是忠诚之士,又是一介村夫,但在我眼里,在作者笔下,他是一个传奇,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智慧和中华名著中智者的代表,他的性格、智慧都是我要学习的。

《三国演义》描述的是一个千军万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诸葛亮是一卷极有魅力的兵书,“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愿我借得诸葛亮的丁点智慧,活出属于我自己的生活和快乐。

篇三: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三国演义》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从东汉末年一直写到普朝。书中有很多故事已经是谁都知道的比如桃园三结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火烧连营,关羽大意失荆州,马谡失街亭,七擒孟获,三顾茅庐,空城计智取司马懿,六出祁山,草船借箭等,书中还有几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印象,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战功,比如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看到他与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场面,真为他们感到高兴!

最后再说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以他的谋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因周瑜的一个小计策,便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最终导致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叫将领,也没有识破庞统为他设下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最后让司马家族中的司马炎统一天下。

这本三国演义里还有很多好词好句,比如这句,眼看曹军骑兵就要追上,众将劝刘备赶快率军先走,但刘备不愿丢下百姓。他说:“凡能成大事者,都要优先照顾百姓的利益。现在百姓都愿意跟我走,我怎能抛开他们不管?”众将听了都很感动。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刘备性格仁义,危难之时顾全大局,敢于承担责任,都到了全体将士的尊敬。

刘备笑道:“人能驾驭马,马怎能害人?”伊籍觉得刘备见识高远,暗暗佩服。这句话用了语言,刘备因为送“的卢”而得罪刘表,被派往新野。路遇谋士伊籍拦马劝诫,而刘备的豁达和认知的明白,让伊籍刮目相看,而后伊籍多次帮助刘备逃脱险境,也是由于伊籍内心对刘备的佩服而为。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要果断判断,学习中只要取长补短,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我感谢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让我明白了这么多。

篇四: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我是一个小书迷,父母从小便放手让我自己去挖掘,教育我“书中自有黄金屋”,每天我最爱的时光便是抱着最爱的书本,坐在洒满阳光的窗边,静静品书,到星光点点也不知疲倦。这时,我的母亲多半时候都会给我送来一杯果汁,陪我一起发现,陪我一起领略大千世界的花花万物。

这个寒假,我又投入了一个新的怀抱——《三国演义》。这时,我才尝到了废寝忘食的真正滋味,酣畅淋漓地沉迷在这硝烟四起的年代。

在这,有神机妙算的诸葛,我最看他如何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看他如何身在茅庐,便已知三分天下;看他布卦阵,妙算东风,还有草船借箭的妙计;亦看他高立空城,畅弹古琴,不费吹灰之力来呵退敌军。钦慕之余,还感动于孔明先生的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真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啊!读三国,才知道有如此料事如神的人物。

在这人人苟全性命的动荡年代,也有乱世枭雄的曹操。人们向来拥刘反曹,爱恨分明的我也曾不止一次抱着书缠着父亲问:“曹操是坏人吗?刘备是好人吗?”非得分出一个高低不可。父亲总是笑着跟我说:“《三国演义》是小说,必定强化人物的性格使人们更爱和更恨。一个人的好坏,不是简简单单一件事看出来的,很多事情没办法泾渭分明,我们要从很多面去看一个人”。小时我不懂,等之后听了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我才知,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好坏不过是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罢了。所以,我认真地再用心去留意书中的每一个人物,人们都说周瑜才小气短,我翻阅了旁的书籍,更全面地去了解之后,我的脑海中还多了周瑜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样子。这时的我总会闭眼想象,这在当时到底是个怎样风流儒雅的人物呢?不仅年少有为,还大乔在侧,才子佳人就是这样了吧,越想越远,越想越入迷,也许这就是读书的魅力吧。读三国,才知道看人也需多面了解,才会有更生动的感受。

在这,还有武艺高强的赵云,深入敌军,单枪匹马大战长坂坡;有义薄云天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这一个个人物仿佛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有血有肉的存在,读着读着,随着剧情的发展,尤其是看见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俘被斩;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的时候,我便有了一些淡淡地忧伤,即便他们之前有多么意气风发,最终都逃不过三国归晋的命运。即便是后来的晋国也逃不过之后的改朝换代,不是最后的赢家。这也印证了开篇便提到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势,我才幡然醒悟,饶是多么厉害的人物都逃不过岁月的洗礼,读三国,教会了我要珍惜时光,活在当下。

一本好书,一定会从内而外地影响我们,尤其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感谢三国,让我做事情也少了一些毛躁,多了一种从容不迫的淡定和冷静。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再寻找下一个新的天地,去畅游!去感受!去领略我未曾到过的世界!

“叩,叩,叩”,父亲的敲门声响起。哦,原来是睡觉的时间已到,好吧,书不长腿,也不必担心它会跑掉。晚安,我们明天再聚!(指导老师:林江玲)

篇五: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耳边仿佛又吟起了这首词,我又情不自禁去翻开《三国演义》阅读。急忙翻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其实在我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是有一些吃不消的,我无法理解书中的场景,语言所富含的意义,越往后就越进入角色,最后就完全沉醉在里面了。书中的人物就仿佛在我的面前,诉说着他的喜悦,他的无奈,他的愤怒……

在书中,我最喜欢蜀国。我非常敬佩“五虎上将”马超、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开国皇帝刘备刘玄德。他们骁勇善战,又那么仁义。而我最喜爱的,是聪明机智,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他的心中仿佛就装着军队,装着阵法,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围魏救赵,骂死王朗,火烧赤壁,遗计斩魏延……他一次次的令读者感叹,其中,使我最感兴趣的是,三气周瑜,他的计谋使人忍俊不禁,他吩咐赵云守住城,待周瑜来到时,又令人去攻周瑜的寨子,他们的口号是:“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发,跌下马来,被人抬了回去。到半路上,又看到诸葛亮在山腰上弹琴,弹得正是周瑜的曲子《长河颂》。周瑜是个小心眼的人,平生最嫉妒诸葛亮,于是就要和他一决雌雄,让军士们向上冲,还没上去,诸葛亮安排的蜀军,就出来了,吴军寡不敌众,直接就愣住了,周瑜于是又气晕了过去。最后就去世了,生前最后一句话是:“既生瑜,何生亮!”

看到这里,我不禁觉得,周瑜太小心眼了吧,嫉贤妒能。可诸葛亮却说:“周瑜不是嫉贤妒能,他是恨诸葛亮这样的才干为什么不能为吴国所用,否则也不会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劝说诸葛亮降吴。

在书中,我最快乐的就是看到敌人中了卧龙先生的计策,或者被蜀国大将打败,最痛苦的就是看着英雄们一个一个的死去。关羽,张飞,赵云,刘备,诸葛亮……特别是看到诸葛亮与世长辞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卧龙先生自从刘备去世后,为了报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一直兢兢业业,扶持幼主刘禅。可是,天妒英才,他还是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了。那一天,一颗很大的星星从天空中坠了下来,他尽管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想着国家,他把平生所有的结晶留给了姜维,还令人做了他的木雕,给那些大将军们留下了许多锦囊妙计,他把他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可歌可泣。

当然,这类忠诚的人,屡见不鲜,一次一次的令人感动,也告诉我们许多道理,骄兵必败,兵不厌诈……让我一生受益匪浅。感谢你,罗贯中先生,感谢你《三国演义》!

篇六: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得到了他们二人。可最后,凤雏庞统乱箭穿心,惨死于落凤坡;卧龙诸葛一生呕心沥血,却终究未能一统天下,甚至被曹军攻破,灭国。

读罢《三国演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神机妙算诸葛亮了。在最开始,三国之势并未形成之时,诸葛亮目光长远,看事敏锐。他通过对作战双方的长处和弱点进行分析,并在作战前,仔细了解观察作战地形,从而战胜对方。其中最为家喻户晓的当属“空城计”这一战。孔明(诸葛亮的字)通过对司马懿心思的揣摩,利用司马对他长期形成的一种固有认知:生平谨慎,必不弄险。(第九十五回),大胆采用疑兵之计,暂退曹军解除了危机。孔明无疑是睿智的,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位在历史长河中惊才艳艳的谋士,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之中却成为了倍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他饱含争议的原因主要与书中所传达的以下几点思想有关。

其一,迷信。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作者秉持着“尊刘贬曹”的思想观念,宣传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对诸葛亮这一角色进行了重笔墨的艺术加工,将其美化成了一位“先知先觉”的神人。例如在诸葛出场之时的隆中对之中,他便告诉刘备说,他通过夜观天象,发觉刘表将不久于人世,这无疑使诸葛亮身上拥有了封建迷信的色彩;而在诸葛亮将死之际,更是出现了所谓的“若七日之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接着就出现了第七日魏延进帐踏灭了灯,诸葛死去。孔明竟是被描写成了一位“知凶定吉,断死言生”的神人。更遑论在全书之中时常会出现的“锦囊妙计”,以及那十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中所谓的“七星坛祭风”。文中相似的描述数不胜数,倒使孔明显得多智而近妖,成了那神仙一般的人物,却与那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背道而驰了。

其二,“忠贞”。这个忠贞的引号,不代表历史中的孔明不是一个忠臣,而是因为书中的诸葛太过“忠贞”。历史上,孔明在刘备死后,感提携重用之恩,即使是面对才华并不出众的刘禅也依然兢兢业业,矢忠于刘氏天下。而在小说之中,他却因作者的思想,被政治化,他的忠贞也成了政治争斗的工具:诸葛亮乃天纵奇才,却依然知恩图报,没有一丝一毫叛主之心。作者通过刻画诸葛亮“谨慎”、“谦逊”、“严于责己”等个人品质,又通过一系列经过美化的“清明”政治措施,将他塑造成了一位封建社会“完人”的典型,借此使有志之士能够忠心于国家,同时也盼望着有杰出的政治家来实施“王道”和“仁政”(选自《三国演义》前言)。

以及最令我在意的赤壁之战。在那个战火纷乱的年代,赤壁之战是决定三国分立的决定性事件。先有诸葛亮舌战群儒说服吴国共同抗曹;又有孔明草船借箭化解周瑜的刁难;更有“七星坛诸葛祭风”。看似在赤壁之战这场战役中,诸葛亮并非主角,但却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为了烘托诸葛的聪明才智及心胸宽广,原本名震江东深明大义的周瑜,在作者笔下成了嫉妒孔明才华,处处刁难诸葛的心胸狭隘之辈。可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可却因这作者所持的错误观点,不仅对农民起义军进行了直接的诬蔑,还通过扬蜀、贬曹、弱化吴国来引导他人。周瑜便是这其中的受害者之一。想历史上,公瑾(周瑜的字)在孔明还未出隆之时,便早已名扬江东,征战四方。而他想要除掉诸葛也是因为双方的政治立场不同的大义,可在作者笔下却成了私利。而这著名的赤壁之战也是公瑾的指挥有方,战略得当,却为了美化诸葛,成了孔明的主意。可悲可叹!

总而言之,历史中的诸葛绝不负卧龙之称,但却也并非小说之中那样如先知一般的“完人”。

篇七: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献帝软弱无能,朝廷里乌烟瘴气,十常侍与董卓等人将汉高祖刘邦苦心打下的江山都毁于一旦。正所谓家贫出孝子,乱世出英雄,为了反抗董卓的暴政,一群人站了出来,决意要挽救这大好河山。

我前前后后总共看了三遍三国演义,初看大约是在三年级,这时的我最喜欢刘备:一来他身为汉室宗亲,拥有纯正的皇族血统,他要光复大汉是名正言顺的;二来他以仁义为本,不像刘表那样残暴,动不动就乱杀下属,更不像董卓那样搜刮民脂民膏,深得百姓爱戴;三来他手下谋士如云,武将如雨,文有卧龙凤雏,孔明庞统,武有五虎大将姜维魏延,怎么看他都应该一统天下呀!可惜造化弄人,二弟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捉去,杀害了。刘备誓要为二弟报仇,他不顾军事诸葛亮的阻拦,率领全部士兵攻打东吴,结果惨败,还葬送了诸葛亮与周瑜苦心经营的孙刘联盟;紧接着,三弟张飞也因醉酒后鞭打士兵而被士兵杀害;最后,刘备病死于白帝城,享年62岁。在他死后诸葛亮苦苦维持着蜀国霸业,但终究年事已高,中了司马懿的奸计,蜀国就此消亡了。看到这,我无比的惋惜。

第二次是在四年级下册的时候,这时的我渐渐对刘备产生了反感:吕布对刘备有救命之恩:也就是说:当时如果没有吕布射戟解围,刘备很可能就死在袁绍手下了。而白门楼一事,吕布与曹操战败被擒,白门楼上,吕布需要玄德公解围,而刘备只一句话,就将吕布杀害了,这难道可算是仁义之事?吕布虽然不义,但毕竟他去冀州时并未害刘备的家属,他对刘备有恩,但刘备却将他杀害,这可算得是恩将仇报?刘备如同汉献帝一般软弱无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求助别人,就连说客他也无法应付——连耍耍嘴皮子也不会。当初鲁肃来要荆州时,还不是军师诸葛亮解的围?东吴的鲁肃周瑜,蜀国的诸葛亮,苦苦经营的孙刘两家反曹联盟不也是毁在了他的手上?可以说,蜀国的灭亡,刘禅的乐不思蜀的骂名呢,都是刘备引起的!

第三次翻阅三国演义就在这个暑假,我已将注意力转到了另一个人身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曹孟德。他礼贤下士,不畏强权,在明事理的方面比诸葛亮更胜一筹:当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大公无私,流着泪按军法处置了他。但许褚一怒杀了许攸后后悔不已,请求曹丞相以军法处置自己,曹操并没有这么做,他问许褚,既然已经损失了一位谋士,为何还得损失另一位猛将?这件事让许褚更加死心塌地的效忠于曹操。当关羽被擒时,曹操亲自为关羽松了绑,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当关羽为寻找主公,而离开他时,曹操并未翻脸不认人,赠其锦袍,给予盘缠;当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直杀到黄河渡口斩了秦棋后,夏侯惇出来阻挠,说这关云长实在欺人太甚,要与关云长拼命时,张辽带着曹丞相的亲笔书信跑来,请夏侯将军放了他。这曹操是否才是真正的仁义呢?当白门楼陈登被擒时,曹操不念旧时他舍去了自己的仇怨,亲自为陈登松绑。陈登宁死不屈,自己走向刑场,在他死后,曹操吩咐厚待他的家属,这难道亦非仁义?曹操想要称帝,荀彧出来阻难,曹操记恨,但听闻荀彧的病,还是送去了一盒点心去慰问。因为杨修等人引发的一点小意外,送去的点心盒是空的。荀彧见后,以为是曹操记恨自己,便拔剑自刎了。他死后,虽说少了曹操的一块心病,但曹操还是吩咐厚葬他。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也绝非偶然,典韦舍命救曹操也无一不体现出曹操礼贤下士,这为他今后的霸业打下了基础。

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你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中那些义薄云天的英雄,那一段段传奇故事,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

篇八: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正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词。《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罗贯中笔下的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同时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正如杨慎的《临江仙》中所描绘的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到“灭蜀吴三分归一统”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勾心斗角的战争。战火中杰出的人物也是众多的,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说我喜欢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说曹操。很多人讨厌曹操,讨厌他“一心只想夺荆州”的功利与奸诈。我喜欢曹操,喜欢他的原因也是他的“一心只想夺荆州”我从中读出了执着与豪迈。这不就是现在我们的奋斗理念吗?朝着一个理想目标努力前进,拼尽全力,矢志不渝,相信结果一定是不会辜负你的,正如曹操最后夺取了荆州,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我喜欢曹操的另一个原因,他真心地爱才惜才。作为三雄之一的曹操,最大的特点就是多疑,但是他却很爱才,关羽便是曹操喜欢的将领之一,曹操为了留住关羽,他赐关羽大量黄金财宝,封他做汉寿亭侯,相赠于他赤兔马,甚至设五关想要强留住关羽,但是关羽也是一个忠义之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并不归降于曹操,还是回到了他主子刘备那里去了。

这个在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关羽放走了他也有所体现。直到后来,关羽败走麦城身亡,曹操来到他的墓前还谈笑到:“若当初你归降于我,可能也落不到如今这下场。但是如果你真的归降了我的话,没有回去找你的主子,我又要笑你不忠了”。曹操敬关羽的忠,纵使当初并没有选择留下。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人都说曹操是个奸臣,但我觉得曹操有一双洞察人性的双眼,他看得比别人都要透彻。

我们再来说说诸葛亮吧,我相信大家对于他的第一认知是一样的,认为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但是就算是天之奇才,也会有失意的时候,不然怎么会有“空城计”呢?说到“空城计”不得不提到他的棋逢对手司马懿,其实司马懿明知这是一座“空城”,但他却不攻,因为司马懿深知诸葛亮一死,他便也失去了价值,可能也会死。

同时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生之敌可以帮助你成长,锤炼你,使你拥有了你本应该拥有的价值”。诸葛亮正是算准了司马懿的这种心理,才敢摆下“空城计”啊。这样地洞明世事,不愧是诸葛亮啊。

《三国演义》中像曹操、诸葛亮这样的形象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有满腹才学却不能有自己和解的周瑜,比如鲁莽忠义却粗中有新的张飞……我们去细细读来,便能咂品百味人生,丰富自己的阅历。

篇九: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三国演义,我国一部宏伟的历史小说。

这本书主要讲了汉灵帝中元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结义桃园,并和董卓,曹操,孙坚共同镇压黄巾军,起义军败后,为争权夺利,他们又开始互相残杀。经历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其中,刘备还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此后,曹操战败而死,奠定三国局面。曹丕自立为帝,刘备随即亦自立为帝。孙权授为吴王,司马炎代魏立晋,伐吴而天下复归统一。

在此期间,我提到了一个大人物,如果没有他,刘备就没有今天,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故事。对,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也称孔明。从诸葛亮浑泪斩马谡体现了他严于律己,公私分明,顾全大局。从草船借箭体现了他足智多谋,顾全大局……诸葛亮如此历害,何不让人佩服?

大家都知道,我们班有个“混世魔王”——郎增炜。大家都对他退避三舍,敬而远之。只要他喜欢,无论是谁,他都可以欺负个遍,那些被老师安排与他同桌的同学,更是成了他公开欺负的对象。一会儿橡皮不见了,一会儿铅笔跑桌下了,一会儿背后被贴了纸条,上面画着一头小猪,一会儿哪位女同学的辫子被揪了,惹得她大哭。因此,他也成了老师办公室里的常客,老师也为此头痛万分。但是在三年级的某个学期,老师竟然安排我和他成为了同桌。顿时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害怕,恐惧,烦躁,刹那间,心里的那些小魔鬼全都爬了起来,不断的在挑衅我。我的脑子里不停的涌现出同学们被欺负的一幕幕,无数个怎么办在我脑袋里打转。同学们用同情的眼神齐刷刷地看向我,显然,我的脸上刻着三个字,不愿意。但是老师却视而不见,放学后,伤心的我背着书包回家了,我所有的一切变化都逃不过妈妈的眼睛,这不一进门,妈妈瞥了我一眼,问道:“怎么了?今天心情不好?”原本内心就委屈的我,一股脑儿地向妈妈吐槽起来,说着说着,我的眼泪就不争气地掉了下来。妈妈不紧不慢地抽出一张餐巾纸为我擦干眼泪,微笑着说:“首先,妈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老师这样的安排也自有老师的道理。你要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把局面翻转过来,反败为胜!”

妈妈的话让我豁然开朗。第二天,我信心满满地来到了学校,刚坐下,拿出学习用品,就看见郎增炜悠哉悠哉地走进了教室,看到他的那一刻,我的心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脑子里马上回想起妈妈昨晚对我说的那番话,给自己鼓了鼓劲儿。转过身子,两只眼睛直视对方,郑重其事地对他说:“郎增炜,这个学期我和你成为了同桌。但是,有几件事我们俩得达成共识。”郎增炜先是一愣,然后挤出两个字:随便。“首先,咱们两个必须和平相处,你不能随便动我的学习用品,其次,如果你在学习上有什么问题,或者不懂的地方你可以来问我,我会帮助你。课堂笔记如果来不及做,我会借给你,你觉得怎么样?”郎增炜足足愣了三秒,他或许被我当时的勇气震慑到了,默然地点了点头。我暗自窃喜,就这么通过了?就这么简单吗?我竟然把这个混世魔王给拿下了?激动的心情无语言表,原本天大的事,瞬间变得如此简单,真想立刻回家和妈妈分享我当时的心情。

渐渐的,我和郎增伟之间建立了某种默契,我会为他讲解题目,他呢,信守承诺,再也没有欺负过我,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我被其他同学欺负时,他反而会挺身而出,为我解困!顿时,让我对他的看法瞬间改变,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是诸葛亮的时代,还是现在,都需要用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困难,看了三国演义,我更加明白了妈妈的用心良苦!她就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军师。

篇十: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心血之作,被后人评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品读《三国》,让我沉浸在乱世之中各色人物的明争暗斗,如临战场的金戈铁马,亲历历史的一角。

作者在朝代更迭的这段时间里写下了这部乱世纷争的巨著,于此应有抒发自己内心愤懑的意欲,用纸笔述说自己内心的无奈和心酸,亡国的苦楚。在人物的塑造上也有不一样的烘托,描绘出不一样的人物形象。好比身有汉室血统的刘备,便是名正言顺的汉室复兴者;而作为一方霸主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副奸雄与乱臣的形象。

且撇开这两人的对比,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逐鹿中原。在战争开始的前期,汉王室的存在虽然名不符实,但是各路英雄好汉依旧在明面上听从汉帝的安排,要讨伐征战也是带着汉帝的名义攻讨。此时的汉帝就成了群雄眼里的香饽饽,谁手里掌握了汉帝的命脉,谁就具有战争的主动权。曹操就在这较量里脱颖而出的,虽然被世人不齿,但是这并不影响曹操的雄途霸略。真正让曹操背负乱世奸雄的头衔应该是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一句断言。但是,我看到了曹操在人生中对自己的定位,虽然被他人看来是一句实为得罪人的话,可是曹操敢坦言说出,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嘴里说一套背地做一套,我觉得这是一种胆气,是一种豪迈的胸襟,且不要着急,因为曹操在礼贤下士的时候可以体现。

作为一方霸主,没有贤能之士相佐是万万不行的。可见曹操的御人之术名不虚传,能得到众多才子佳人的真心实意的辅佐必然有他的独到之处。以礼相待,尊重他们的存在,让众人发挥自己所长让曹操赢得军心。好比在疆场上遇到勇猛之士,曹操下令不许放冷箭;遇到能人,放下身段礼让三分。这些都是曹操的真实写照。正如他在《短歌行》里写到的,渴望更多的人投奔他的阵营,共成大业。“乱世奸雄”,不过如此。

作为汉室正统的刘备,同样也是一代枭雄,以德服人,在麾下众人的帮助下占据一席之地,也算是一位有才能的君主。在这里我就不仔细介绍了,让我更感兴趣的是三绝中的“义绝”和“智绝”。

“义绝”关羽,是刘备的二弟,丹凤眼,卧蚕眉,仪表堂堂,使得一手青龙偃月刀,有万夫莫当之勇。对于关羽,看过《三国》的人想必对温酒斩华雄等事件都了然于心。义薄云天的关二爷在上述提到过曾在曹操的军营里待过,但是关羽不忘兄弟义气,没有被曹操招降,而在听到大哥刘备的消息后毅然离开,过五关斩六将,回到了刘备身边。在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时候,念及曹操礼待的私义,放了曹操一马。可见关羽对于义气看了极重,都说战场无交情,关羽能在这种极为严肃的场合下遵行本心,让我佩服不已。

再说“智绝”诸葛亮,孔明先生无论在多困难的环境中都透发着无与伦比的自信,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料敌先机,算无遗策,令人望尘莫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的恩情行牛马之力,说说可以,不过我不信,一个才智过人的人不问世事,避世不出,怎么可能为了一份恩情白干那么多年,令人匪夷所思。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想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天下,让毕生所学有用武之地罢了,当然,理由要高大上,我并无曲解的意思,而是表达个人观点。

《三国演义》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像黑老三张飞,老将不老的黄忠,都有特色鲜明的性格特点。书中蕴涵了不同的做人待事的道理值得我们品味,在此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虽然书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精髓,但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要挑拣出其中的糟粕,例如严重的忠君思想,荒诞离奇的神鬼论等等都是不值得提倡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我们时代看似多余的事物,在那个时代也有着特殊的含义,我们看透不看破,细细品味一本好书,为生活加点料。

篇十一: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诗是多么令人熟悉,它就是来自我看过的一本书——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讲的是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到三国鼎立,最后三国归晋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就是关羽,听到关羽,大家都应该会想到关羽过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等英雄事迹,可以说关羽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我喜欢他的那种勇猛以及对刘备忠心耿耿的赤诚之心,但是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是不会犯错的,关羽因为过于骄傲,以至于大意失荆州,这是他的一个缺点——过于骄傲。其实曹操我也挺喜欢的,虽然历史上他是一个奸诈的人,但是当我学了他的《龟虽寿》后,我觉得他并不是一个奸诈的人,反而敬佩他是一位胸怀壮志、有抱负的人,不过他有一个说好但又不好的性格——多疑,多疑让他变得事事谨慎,但是容易做错事,例如他刺杀董卓不成功,被陈宫救了,住在一户姓吕的人家里,吕家人想着好好的招待一下他,便叫家里人去买点酒回来,然后杀一头猪来,但是曹操听到磨刀声,多疑的性格让他以为他们家要杀掉他,于是他杀了人家家所有人,陈宫知道后便责备他,谁知曹操回答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听后便离开了他。这个故事说明了曹操多疑的性格并非是件好事。

整本书里最让我敬佩的还是诸葛孔明先生,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虽然不能像士兵一样去打仗,但是他凭借他的智谋足以与敌人抗衡,比如像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计谋不废吹灰之力便可以达到目的,而且他在病死之前还给士兵出了最后一记策略——金蝉脱壳,不过这还不是最厉害的,他去世前还有最后一计,这也是至今还无法破解的一个计策,那就是诸葛先生写信让刘禅找四个壮士抬着自己的棺材向南一直走,直到绳子断了,断在哪就将自己的棺材埋在哪,但是走了一天一夜,壮士也有些体力不足了,所以四人商量着就把棺材就地埋了,后来四人以欺君之罪被刘禅处死,因为刘禅知道绳子没那么容易断,而他们有那么早回来。世上再也没有人知道诸葛亮被埋在哪里。诸葛先生真的不愧神机妙算。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收获也不小,我感悟到了历史的残酷,战争不休,到处烽火连天,真的就像杜甫的《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看出当时的民不聊生,百姓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活。而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在此,我将这本

《三国演义》推荐给大家,不过我还是温馨提示一下,这本书并不是完全按实史写的。

篇十二: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听闻习爷爷也读过《三国》时,我再次拿起了这本书,与习爷爷共同领略三国英雄人物之风采。我最喜三国之英雄皆在蜀军中,便是下面这几位。

智慧之美

诸葛亮。号卧龙先生,他学富五车,才智超群。大摆“空城计”让司马懿十万大军闻风丧胆。还有火烧博望,火烧赤壁,草船借箭,智激周瑜,七擒孟获等等。周瑜死前对天呐喊:“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这使我想到孔子学生中成就最大的曾子,他创作了《大学》等著作,也是一个智者,但曾子的天性并不很聪明,比较愚钝,孔子说过“参鲁也”,这个鲁是粗鲁的鲁,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呢?就是因为他的勤奋,“勤能补拙”。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多思考问题,善于发问,善于讨论,也要努力学习,勤奋学习,要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就学业,达成梦想。

诸葛亮,拥有智慧之美。

仁德之美

刘备。当时曹操与孙权皆是重权在握,而他只是一介草民,如何相比相争,然而他最终建立了蜀国,虽未兴复汉室,却得以三分天下。这是为什么呢?只因刘备的仁德,那“宁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宁日行于十里,也不弃百姓不顾。”这就是他的处世之道,从而得到了民心。

红军为什么可以打败邪恶的日寇,击败强大的国民党,就是因为他们时刻为百姓着想,得到了民心,最终解放中国。才有了如今我们强大的祖国,有了我辈的幸福生活!我在以后的交往中,也要学会有宽容的心,多为他人考虑,要乐于助人,做一个仁义之人。

刘备,拥有仁德之美。

忠义之美

关羽。那个被万人敬仰的关公,虽然有些傲慢,但十分仗义。只要谁对他有恩,他必报。他过五关斩六将,只为了当年桃园三结义的初衷,追随刘备一起兴复汉室。曹操对其封赏优厚、礼遇有嘉,但他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日听闻刘备的消息便策马追寻而去了。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念他对自己有恩,不忍杀之,便放走了他。以至后来关羽被东吴所杀,曹操虽为敌首却为之痛哭流涕而厚葬之。

这让我想到刚学过的课文《邓稼先》,他获得很高学历以后,不留在美国,毅然回到祖国,建设祖国。也让我想到了有着“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称号的钱学森,他本来在美国有很高的学历和待遇,可就在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浩瀚的蓝天上升空时,他便坚决回到祖国的怀抱让中华名族站起来。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知恩图报,不能忘恩负义,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像关羽那样做个忠义之人。

关羽,拥有忠义之美。

勇敢之美

赵云。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他提着一把长枪,有着万夫不敌之勇,长板坡救阿斗,在百万军中杀出一条血路,如此之忠勇,世间少有。

在社会中,也有许多像他一样的人,为救别人的生命,却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就如在解救两名落水青年时,十五名大学生结人梯勇敢相救,最终三名湖北籍大学生英勇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胸怀祖国、心系人民的崇高思想,不惧危险、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团结互助、众志成城的高尚情操。今后我也要做一个勇敢的人,不惧挫折,不惧挑战,勇敢面对。

赵云,拥有勇敢之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世间之中,多少英雄豪杰,他教会了我:

面对帮助,要有恩必报;面对生活,要不惧挑战。

智慧、仁德、忠义、勇敢,让我们传承中华美德,赏一路春暖花开。

篇十三: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作为新一代新少年阅读这本书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当我读完这本书,“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趋势和历史杰出英雄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时代,被后人誉为中国小说章回的鼻祖。他写的《三国演义》这本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争霸,最终被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三足鼎立的局面,建立晋朝。

我喜欢《三国演义》的原因是它不仅让我知晓了东汉末年到晋武帝的历史,还让我看到了许多富有战略的战役。草船借箭是我心目中最经典的一场斗争。这个故事是说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制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士兵和草把子。就在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没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害怕多疑地号召弓弩手向船射箭。于是船的两侧都插满了箭,雾散去时,诸葛亮下令回去,这是曹操想追也来不及,就这样,十万支箭就“借”到手了。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沉着冷静,把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轻松地化解了。诸葛亮能成功的关键是识人心,周瑜妒忌心太重,知道自己不如诸葛亮,就千方百计地算计他。我不禁想到自己也有妒忌心的时候。最常见的是考试考砸后,第一时间我不是想着自身原因,而是心中责怪那些考的好的同学:凭什么他们就能考的比我好?还诅咒他们下次也考砸。

社会上也存在着妒忌心重问题,近年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小的孩子,对较大的不闻不问,这会对孩子们的成长非常不利。较大的孩子心存妒忌,会一直保持孤僻、自卑的性格,个别成年后还会出现性取向异常的情况。对于较小的孩子会从小形成高傲、骄横的性格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这样一来经过时间的积累,对促进家庭和睦非常不利,小的孩子长大后无法无天,老人无人赡养,从而导致家庭破裂。其实对社会危害最大的还是爱情方面的,我们经常会在新闻和电视剧听到或看类似的事件:一位男人因妒忌他所爱的女人跟别的男人在一起,因爱生恨,觉得自己得不到的也不能别人得到,就残忍地将心爱的人杀害。

综上所述,妒忌心重的人对社会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现如今没有那么多个“诸葛亮”,反而有许多的“周瑜”。也许我们没有诸葛亮那么聪明,但我们也要学习诸葛亮拥有良好的心态去理智地处理问题。少一点妒忌,多一点宽容,宽容那些不小心的无意冒犯,宽容生活中种种不愉快,宽容他人,就是宽待自己。同住地球村,让我们携手共创新时达。

篇十四: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鼎盛,天下了花落谁家,谁能一统三国?看《三国演义》就能知道。而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里面的“三雄”。所谓的“三雄”即“智雄”诸葛亮。“义雄”关羽,“奸雄”曹操。

“卢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也能从这句诗中可看出诸葛亮的才能。而更有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也能看出诸葛亮的智慧,在《三国》中诸葛亮是“智者”与“忠臣”的化身。诸葛亮被请出山后就新官上任“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这就是诸葛亮的智,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智慧是很多人都无法比的,所以在周瑜死时怒吼:“既生瑜,何生亮”而说起诸葛亮的“忠”,在我看来是“愚忠”,因为他在刘备死后把蜀国所有大事小事全部都自己过问,唯恐辜负了刘备的托付,最后导致他劳累猝死在五丈原中。他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如果说诸葛亮没有把权力过于集中在他自己身上想必他就不会那么早死去,二就是因为他的“智”与“忠”才会扰了他在新野的宁静。有时候,“智”与“忠”也是一种不幸,平平淡淡才是真。可处在乱世之中的诸葛亮他没得选择。

“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就是描写关羽的句子,从中就可看出关羽的“勇”,更是为他后面的“三英战吕布,刮骨料,斩颜良,文丑”而埋下了伏笔。而说关羽的“义”,就从操场为挽留他在曹营而费尽心思,又是美酒美人、万两黄金。而关羽都不为之而动开始,为送二嫂与少主而过五关斩六将,潜力走单骑。而在华容道中又再一次展现了他的“义”,为报曹操在军营的恩情而放走曹操。这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更有着铁骨铮铮的真汉子的“义”。大无畏的英雄的精神与忠肝义胆的一起成就了关羽的一生英明。

“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奸”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煮酒论英雄”中曹操说:“夫雄者,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从中便可看出曹操的野心与奸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尽管他多“奸”,野心多大,但还是被诸葛亮耍的团团转。在华容道中曹操更是被诸葛亮智算。曹操虽说他“奸”,但他在用人方面却是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他才会被计算,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人对于仁人志士更是以礼相待。“奸雄的表面内心也有着对仁人志士的尊敬与豁达大度,可野心太大的他最终还是死于此。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看《三国演义》,品世事纷争。

篇十五: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

又一次细读《三国演义》,不知这是第几遍了,对它一直爱不释手,这不仅是因为它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因为每一次读它,都获得不同的感受。

《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最后终于王睿平吴,司马氏取代曹氏政权,建立晋国,最后统一天下。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

在《三国演义》的从多人物中,最令我喜爱的莫过于赵子龙。他一身虎胆,有大无畏的精神,他在长坂坡怀抱阿斗,在曹操的千军万马中单骑纵横,如入无人之境,汉中之战,杀入曹兵重围,救出黄忠和张著回归本营,然后又打开寨门,单枪匹马迎战追来的曹兵,以寡敌众,随诸葛亮一出祁山,年已老迈还争做先锋,在凤鸣山力斩韩德父子五将,而且抢先入阵,“马到处,阵阵倒退。”街亭失守,率部撤退,独自一人断后,枪刺苏颙,箭射万正盔缨,不折一人一马,他戎马生涯几十年,虽多次立下赫赫战功,但也为蜀国默默奉献了他的一生。他的勇敢让我敬佩,他的无私更让我感动。

让人印象深刻地也莫过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他正直、忠诚、敬业、廉洁、志向远大。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兵法战术,足智多谋。他为助刘备完成兴复汉室大业。出山辅助刘备;连孙抗营,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益二州,形成三国鼎足之势,但刘备却因关、张之死,不纳他的忠言,草率出兵,以致损兵折将。白帝城托孤,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竭力辅佐“扶不起的阿斗”刘婵,恪尽职守,呕心沥血,一篇劝勉后主贤远佞的《出师表》,诚挚恳切,感人至深,之后,六出祁山,五次攻魏,却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军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的无私,他的精神,他的品格,令人赞叹。

从古至今,也同样有着许多同诸葛亮、赵云一样的仁人志士为社会、国家、民族的利益,鞠躬尽瘁,舍生忘死。他们更多看到别人而不是自己,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有喜爱,也有痛恨,我痛恨的非奸雄曹操,而是奸佞董卓,他趁天下大乱之机率兵出击进入洛阳,夺朝政大权,祸国殃民。拜为丞相后,更是掠夺天下的金银珠宝,荒淫无度,最后死于吕布的方天画戟之下,这是他必得的下场。

现在的中国,也同样存在一些不正之风,特别是某些官员同董卓一样,凭着手中的权力,不为民服务,犯贪污人民的公款,贪图美色。唯利是图,祸国殃民。他们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将会被历史所遗忘,历史的耻辱柱上将永远有他们。

《三国演义》让我领悟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送人荆棘,手留芒刺。前者将名留青史,后者必将遗臭万年。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zuoweizaiti/duhougan/1319444.html

  • 标签: 演义 读后感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推荐15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推荐15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