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参照

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参照

 作者: | 阅读: 2.96W 次

篇一: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东阳糖样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 马菱瑶

刚会“呀呀”会说话的东阳孩子,努力读书的东阳少年,工作辛勤的东阳人,历经风霜的东阳老人们,听见“糖样”二字都不禁会馋起来。那清甜的滋味不禁让人流下口水。用大米、红糖、白糖等材料制作,经过几道复杂的工序,亮晶晶的糖样就出炉了。冷却后,用竹签插上一块,大大地咬上一口,那滋味可妙极了!

糖样的美味东阳人人知晓,但最有名的便是这四种糖样,分别是红糖糖样、绿豆糖样、白糖糖样和赤豆糖样。其中,红糖糖样最普遍,也最美味,各个卖糖样的老店里一定会有;绿豆糖样清凉消暑,具有很好的功效;赤豆糖样有赤豆更甜一些;白糖糖样比较清淡,但也别具风味,相对比较少见。我品尝过红糖糖样和赤豆糖样,味道都很妙。

糖样的历史很悠久,已近千年之久。我从长辈的叙述中了解到糖样发展途中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我很欣慰,糖样还是保留了下来。

糖样的制作工序是很复杂的。先要准备必要的原料,大米。将大米浸泡在水中三至四个小时,待大米颗粒变大、柔软后,用机器把大米打成白米浆。当大米快要泡好的时候,在一边烧一锅水,烧开后放入一些白糖。待至融化后,便可以把米浆倒入糖水中搅拌均匀。然后,米浆会像酸奶一样。准备蒸笼,在蒸笼里铺一层湿的纱布,将一些米浆倒在上面,用勺子摊平,蒸15分钟。蒸好后会有一层米糕,再在上面铺一层米浆蒸成米糕,这样重复几次糖样就做成了。想吃切一块就就可以了。

东阳人吃糖样也很讲究,只有到夏天才会吃。每逢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东阳人们都不用做菜,直接拿糖样当主食。根据《东阳市志》记载,“糖样为夏秋冷食”。以前的农民见到有糖样卖,就会用湿谷去换来吃,既方便又充饥。吃糖样也是为了祭祖。

今年中元节,我也和家人们回到故乡一起吃糖样,一边怀念过世的亲人。

篇二: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堵门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 翟子墨

堵门是一种婚俗。在结婚仪式前,新娘和她的亲朋好友、新郎和他的亲戚朋友都会来参加。爸爸说,在古代,女子嫁人后就会住到新郎家,和父母的关系会逐渐淡化。女方父母认为自己的女儿不能被轻易娶走,要考验一下新郎能不能照顾好新娘,堵门这一考验新郎的方式就此诞生了。

爸爸妈妈结婚时也有堵门这一环节。当时,妈妈坐在家里等爸爸来接他,而爸爸则要闯过几道“门”到妈妈卧室里去。但是,从单元门到卧室门都有妈妈的亲戚朋友把守,他们会问各种问题让爸爸回答,答上来了,就让爸爸过去;没答上,就只能给他们发红包啊什么的“贿赂”他们,才能让爸爸过去。好不容易进了妈妈的卧室,爸爸为妈妈穿好鞋,和妈妈手拉手下楼。当晚,爸爸妈妈便结婚了。

大前年,我的姑姑结婚,我和父母特意坐火车去南京庆贺,也体验了一回堵门习俗。在姑姑小区里,第一关——单元门,由我和其他小朋友坐镇。新郎一来,我就张开双臂拦住他,大眼一瞪:“不许过!要先回答我的问题。先背首《满江红》,展示自己的文化水平。”新郎挠了挠头:“不会背,不会背;来,发红包,发红包!”他给每个人发了红包后,他想过去,却又被我拦住了,继续问:“新郎还得有数理功底。马上告诉我,1加到10是多少?”“55。”他脱口而出。我继续问他:“外语也是新郎的必修课。请问“婚礼”英文怎么说?”新郎摇摇头,又给我们发了红包,我才让他过。

新郎好不容易到了姑姑家门口,发现爸爸正守在那儿。爸爸问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哪12个词。大家都笑了,觉得他背不出来,没想到他竟磕磕绊绊地背出来了。我们一起欢呼,爸爸也放他过了。

姑姑家是双层的,卧室在楼上。新郎闯过那么多关,还爬了十几层楼梯,终于到了姑姑家中,却发现我们守住了楼梯口。我喝住他:“不许过,蚕一生要脱几次皮?”哈哈,新郎又给我们发红包了。我们还考验了他的身体素质——俯卧撑20个!他连连摆手:“算了算了,做完就背不动新娘了!”他又发了红包才过。看着我手里的红包,我笑了,堵门太有意思了!新郎终于过了各个门,如愿背着新娘——我的姑姑下楼了。鞭炮响起来了!

当晚,婚礼顺利举行,我们打心里祝福这对新人。

篇三: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走马灯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 龚语馨

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风俗文化,我最喜欢的是老家的“走马灯”。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走马灯”活动就开始了。

那天晚上,家家拿出几个灯笼,让人们提在手上。我和奶奶各提一个灯笼,走在乡间的小碎石路上,向大礼堂走去。

正走着,一阵阵“咚锵、咚锵、咚咚锵”的敲锣声由远而近,原来是“走马灯”开始了。一对“人马”向我们走来,领头的是一对孩子,孩子们脸上画了各色的妆,无不洋溢着微笑,眼中映出红色的火光。走在最前面的高个子,拿着一面大旗,身穿红白色袍子,当着敬业的“赶马人”。他的后面跟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马”。“小马”前面的肚子上系着一个立体的、用竹子编成的马头和马脖子,后面则系了“马”的后半身,“马”里面是空心的,放了一支蜡烛。烛光透过“马皮肤”上不同颜色的油纸,映出不同的颜色,与孩子们身上穿的衣服颜色一致。他们一手握马绳,一手拿马鞭,时不时换一换位置,我们被多样的颜色迷住了。等一队人走过,我们才反应过来,向“马队”奔去。

等我们赶到,礼堂已被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我只听到人群的阵阵叫好声,急得我拉着奶奶在人群外围狂奔,终于找到一个小口,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头钻入人群。

哇!你看这表演,也是非同寻常啊!“领马人”先来了个单手倒空翻,一匹匹小马立刻跟上,音乐也“咚咚咚”响了起来,小马们在人们的喝彩声中,一匹匹向一个位置冲去,再猛地一跃,好像在越过草堆。紧接着“领马人”领着马儿原地转圈,转着转着,小匹“小红马”似乎有点晕了,到了一边打转,忽地又向队伍猛冲,队伍中的“马匹”也向“红马”冲去。“天哪,难道要撞到一起了?”我不禁为“小红马”捏了把汗。不料,他们将“小红马”围到中间,开始绕着“红马”表演转圈,变花式。“小红马”趁着观众在周边喝彩,转入马群一同表演,各色的马儿晃得人眼花缭乱,拍手声一波又一波,一浪高过一浪……

渐渐地,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表演一共持续了三十多分钟。等收了场子,表演者站成一排,向大家鞠躬,人们才意犹未尽地一边讨论精彩的表演,一边走回家去。

正是村里有了“走马灯”这一丰富的风俗文化,才让乡亲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篇四: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浦江板凳龙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 陈诺

每逢正月初一,浦江的大街小巷就开始热闹起来了。一群老百姓肩上扛着木板做成的灯笼,迈着轻盈舞步,走街串巷表演舞龙。这便是我家乡独有的风俗——舞板凳龙了。

板凳龙,顾名思义,就是用一条条板凳龙串联而成的龙灯。它的整个造型是一条腾飞的龙,每条板凳都是龙身的一部分。龙身上装饰有五颜六色的花灯。龙身的造型各异,有方灯、酒坛灯、字灯等。更奇妙的是,万千盏灯,没有一盏是一样的!因为每条板凳是每家每户根据个人喜好而画的。虽然作为龙身的每条板凳形态各异、千姿百态,但并不破坏整条龙的和谐。

浦江为什么会有这一习俗呢?相传很久以前,当地遇上了大干旱,无数人被渴死。一条水龙看见了,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及时雨,真可谓是久旱逢甘霖。然而水龙因为违反天规被惩罚切成段。人们悲痛万分,将家家户户的板凳串起来,将龙放在上面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习俗由此产生了。

“开始啰!”小巷中热闹非凡,一位年轻人手托龙头,引领着队伍向大广场走去。后面的人们呈“S”形走出了巨龙腾飞的感觉。到了广场,人们更是热情高涨。舞龙的人们一位顺着一位蹲下又站起,整条龙像在云雾中翻腾。“盘龙甩尾”才是高潮。大家先都心照不宣地对了个眼神,点了一下头。前几个人开始托着大龙头转圈,第二个立刻根据第一个人的旋转频率开始绕着龙头转。第三、第四、第五……全员纷纷效仿。逐渐地,整条龙“盘“了起来。由于半径逐渐增大,越往外相应的转速也越来越快。到了外圈的尾巴部分,开始飞速转圈。由于转圈太快,尾巴上的小伙子逐渐把持不住,便拼尽全力将龙尾一甩,整个人摔了出去。人群发出了阵阵惊叫。那人马上站了起来,高声庆祝。为什么呢?因为这表示敢于面对挑战,是“甩尾巴“的精髓!

浦江正月热闹非凡的舞龙活动,预示大家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龙腾盛世,古老的习俗正焕发新的风采。

篇五: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宁波习俗之立夏斗蛋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 苏子棋

“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意思就是说春天的动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在江南的立夏习俗里,除了吃,当然也有玩,有的甚至还是连吃带玩,那便是立夏日里宁波最著名的游戏——斗蛋。

我的妈妈是宁波人,听妈妈说,“立夏胸挂蛋,小人痒夏难”,这话的来历可不小。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一个瘟神,每到立夏这天,他就带上一个瘟疫口袋,溜到下界播疫害孩子。人们纷纷烧香磕头,求女娲消灾降福。女娲得知此事,立刻去找瘟神,“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子,一个也不许加害!以后每年立夏,我命我的孩子在衣襟前挂上蛋兜,你看这个就行了。”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便点头称是。转眼间立夏又到了,瘟神却看见每一个孩子都挂上了蛋兜,里面装着各种蛋。他从早晨一直找到下午,也没见着一个没带蛋兜的孩子。他又气又恼,累死在了路上。于是从此以后,人们立夏都要吃蛋,以防生病。

“立夏蛋,满街甩”,每到立夏,小孩子们都会斗蛋。家长们会提前准备好熟鸡蛋,用冷水浸泡几分钟,放入彩色线编成的网兜里,挂在孩子脖子上。五颜六色的蛋兜,在孩子们胸前甩过道道彩线。斗蛋开始,小孩们各自手持鸡蛋,蛋头撞蛋头,蛋尾碰蛋尾,一个个斗过去,破了壳的就认输,留下最后的那个斗不破的蛋,被尊称为“蛋王”,这可是孩子们都想得到的称号。

有趣的斗蛋游戏在我们家里演变成了日常活动。可能深受小时候立夏斗蛋的影响,妈妈每次看到水煮蛋,就有斗蛋的冲动。所以每到周末,妈妈不上班的日子里,早餐时,妈妈会煮4个蛋,我们会在家里来一场小型的斗蛋活动。我们四人每人各自拿一个鸡蛋,我握着蛋头首先向妈妈发起了进攻。我拿着鸡蛋不管三七二十一,猛得向妈妈的蛋撞去,“呯!”随着一声巨响,哈!妈妈的蛋顿时“皮开肉绽”,白白的蛋白露了出来,看来这一局我赢了!再来试试爸爸这个。这次,我谨慎多了。我将鸡蛋贴在桌面上,让蛋“匍匐”前进,终于,两个鸡蛋还是不可避免地碰在了一起。“啪!”我突然一使劲,用力一顶,“偷袭”成功!爸爸更惨,嘴巴张成了“O”字形,还没反应过来咋回事就已经退出“舞台”了。最后就是妹妹。她可弱了,我已胜券在握!妹妹的蛋又小颜色又浅,我按照刚才的战术,不费吹灰之力,她的蛋就……嘿,我的蛋可是“蛋王”了!我高兴地手舞足蹈。

宁波立夏斗蛋的习俗可真有趣!你们想和我来斗蛋吗?

篇六: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斗蛋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 胡一周

“立夏蛋,满街甩。”在宁海,斗蛋这个习俗深得小孩子们的喜爱。每当立夏来了,家长们都会煮一锅鸡蛋,任小孩子们挑选。而蛋怎么少得了装饰呢?男孩子在上面画老虎,狮子,俗意勇猛无敌;女生在上面画小鸡,小鸭,十分可爱。把画好的蛋装入编好的“七色蛋篮”,挂在脖子上,就可以出门寻找对手了。

而且,斗蛋还有很多小技巧!比如要选头尖的蛋,这样的接触面积小;可以把蛋放在冰箱里,过一会儿再拿出来斗,这样的蛋更硬一些,也就更容易成为蛋王……

斗蛋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有着美好的寓意。谚语说: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一种多位儿童患的病,会让人头晕或无食欲,而斗蛋也是人们对孩童身体健康的美好祝福。

记得以前每到立夏,手巧的奶奶会用各色的彩绳给我编蛋囊。带到学校后,其他人可羡慕了,下次也叫爸妈做一个。再后来,立夏时大家都会带一个蛋,在一起碰撞,分出蛋王。这天大家都可开心了,人人不仅有蛋吃,还可以比赛,一举两得。

你也想和我一起来斗蛋吗?

篇七: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老杭州的年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 沈昕

从钱王定都临安算起,杭州人过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腊八的七宝五味粥到十五的上灯园子,无处不透露着欢快与祥和。

年三十的那顿饭,叫年夜饭,老杭州们一大早就开始忙忙碌碌备年夜饭,把家中所有的碗筷拿出来摆在桌上,祝来年人丁兴旺。

到了初一,不少人提着东西去拜年,上面记着拜访人的飞片自然不能少,不少人会将收到的飞片记下来,但前四行总是虚拟的:“百岁坊巷的寿百龄老爷,元宝街的富有余老爷,大学士牌楼的贵无极大人和五福楼的福照邻老爷。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造访人是假的,但杭州却确有其地。

虽然过初一和除夕十分有趣,但在我眼中,过年里最好的日子莫过于十五了!每年正月十五,奶奶都会包汤圆,今年也不例外。一大早,奶奶就把芝麻,白糖,猪油煮透后放进冰箱;中午,馅凝固后就可以开始包了,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我也会帮忙包。奶奶拿起一张糯米皮,往里边放上一点黑芝麻,再把皮子粘起来,放在手心揉一揉,一个圆滚滚白乎乎的汤圆就包好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了几个,却不是馅太少,皮太厚就是个椭圆。果然,要熟才能生巧呀!

说起汤圆,还有一个传说:从前,吕洞宾在西湖卖汤圆,一个老头和孩子来的时候,大汤圆卖完了,所以只买了一个小汤圆。男孩不小心把小汤圆扔下了断桥。那时一只乌龟和一条蛇正打架,因为蛇长,所以吃到了汤圆,汤圆实则是500年仙丹。多年后白蛇化为人形遇到了男孩,男孩到:“我叫许仙,因为小时候见过神仙。“原来白蛇就是白娘子,而乌龟则是法海。他们的仇就是这么结下的。

过了十五,也就到了残灯破庙了,大人们上班,孩子们上学,一切回归正常了。

篇八: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堵门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 翟子墨

堵门是一种婚俗。在结婚仪式前,新娘和她的亲朋好友、新郎和他的亲戚朋友都会来参加。爸爸说,在古代,女子嫁人后就会住到新郎家,和父母的关系会逐渐淡化。女方父母认为自己的女儿不能被轻易娶走,要考验一下新郎能不能照顾好新娘,堵门这一考验新郎的方式就此诞生了。

爸爸妈妈结婚时也有堵门这一环节。当时,妈妈坐在家里等爸爸来接他,而爸爸则要闯过几道“门”到妈妈卧室里去。但是,从单元门到卧室门都有妈妈的亲戚朋友把守,他们会问各种问题让爸爸回答,答上来了,就让爸爸过去;没答上,就只能给他们发红包啊什么的“贿赂”他们,才能让爸爸过去。好不容易进了妈妈的卧室,爸爸为妈妈穿好鞋,和妈妈手拉手下楼。当晚,爸爸妈妈便结婚了。

大前年,我的姑姑结婚,我和父母特意坐火车去南京庆贺,也体验了一回堵门习俗。在姑姑小区里,第一关——单元门,由我和其他小朋友坐镇。新郎一来,我就张开双臂拦住他,大眼一瞪:“不许过!要先回答我的问题。先背首《满江红》,展示自己的文化水平。”新郎挠了挠头:“不会背,不会背;来,发红包,发红包!”他给每个人发了红包后,他想过去,却又被我拦住了,继续问:“新郎还得有数理功底。马上告诉我,1加到10是多少?”“55。”他脱口而出。我继续问他:“外语也是新郎的必修课。请问“婚礼”英文怎么说?”新郎摇摇头,又给我们发了红包,我才让他过。

新郎好不容易到了姑姑家门口,发现爸爸正守在那儿。爸爸问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哪12个词。大家都笑了,觉得他背不出来,没想到他竟磕磕绊绊地背出来了。我们一起欢呼,爸爸也放他过了。

姑姑家是双层的,卧室在楼上。新郎闯过那么多关,还爬了十几层楼梯,终于到了姑姑家中,却发现我们守住了楼梯口。我喝住他:“不许过,蚕一生要脱几次皮?”哈哈,新郎又给我们发红包了。我们还考验了他的身体素质——俯卧撑20个!他连连摆手:“算了算了,做完就背不动新娘了!”他又发了红包才过。看着我手里的红包,我笑了,堵门太有意思了!新郎终于过了各个门,如愿背着新娘——我的姑姑下楼了。鞭炮响起来了!

当晚,婚礼顺利举行,我们打心里祝福这对新人。

篇九: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天台的元宵节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 万子菡

在天台,有许多传统节日。可是,我觉得最有特色的还是元宵节了。

天台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四,比其他地方早了一天,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很多说法,听外公外婆说是因为恐朱元璋乘元宵佳节前来偷袭,所以提早一日过元宵,虽然提早了,节日热闹的气氛也少不了!

在元宵的晚上,看抬阁就成了人们热闹的地方。只见好几个大汉抬着一个阁子式台柜,柜子四角各竖着一根竹竿,装饰上五颜六色的彩条,顶上覆盖着蓬盖,披红挂绿,张灯结彩,在小阁里有1人或两三人扮演戏曲故事中的人物。瞧,前方的阁子上有一位漂亮的小孩,梳着两个圆角发髻,穿着古代服饰,或坐或站,不时地挥舞衣袖。“过来啦,过来啦”,一大群人流水般地“涌”上去想看个清楚,我好不容易挤到前面,近看着,小女孩还画了特别的妆容,眉心上点了一颗红痣,大大的裙摆由白色渐变粉色,随风飘动着好似桃花仙子仙气飘飘。一个个阁子在我跟前走过,有帆船造型的,有扮演穆桂英的,还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我在人群中,抬头仰望,真是既开心又激动!

看完抬阁,家家户户都回家做起了糊辣沸。一看“糊”字就知道是很多东西放在一起乱煮。我想:这样乱煮的东西会好吃吗?有点小兴奋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原来糊辣沸是用猪肉、冬笋、豆腐干、香菇、年糕、胡萝卜、青菜、油豆腐、荸荠、花生米和藕粉做的一道羹。上桌喽!我迫不及待地用勺子舀了一瓢送进嘴里,“呜,真好吃!”年糕软糯顺滑,花生又脆又香,荸荠甜滋滋的。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道美食!

天台还有句民谚“十四夜,间间亮”。在元宵晚上人们会生红火盆,高燃明烛。在这个夜里,每家每户灯火通明,从远处看就像一群发光的星星永远不被吹灭。

这就是天台的元宵节,比别的城市早一天,在我心里,也比别的城市更加热闹!

篇十: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六十六,吃刀肉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 王禹哲

古人云:“百善孝当先。”在我国,流传着许多孝顺长辈的习俗。我的老家,就有一个这样的习俗—“六十六,吃刀肉”。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姓梁的老人家,一日梦到一个小鬼,小鬼说:“明日,阎王爷要吃你的肉,可准备好了!”老人家吓了一跳,连忙找自己的闺女,闺女说:“父亲,我第二天带些肉来,小鬼不知这不是您的肉,你不就长寿了吗?”由此,老人活到九十岁寿终,而这个习俗就成了“六十六,吃刀肉”的雏形。

前两年,在外公六十六岁时,我就体验了一回。凌晨,厨房就开始响起做菜声。妈妈将六十六块肉推入锅中,这肉可有讲究了,每块大小得当,约重6。6克,肥瘦适当,最好是五花肉,焖上许久,直至猪油漏出,洒上糖盐之类,炒至金黄,又转小火,煎至皮酥方可。

但是这样就好了吗?当然没有。接着,又放入一条龙头烤,小火煎至皮微酥,放在米饭上,当成“压饭榔头”,更有甚者,还有人做带根青菜的、做萝卜的,不胜枚举……

做好了饭,就该轮到送饭的时候了。送饭也是有门道的吗?当然是的。首先,要穿过九座桥,就是所谓“甩鬼”,把跟踪的小鬼甩掉,才能抵达门口。此时,外公才能露头——一个篮子绑着长长的麻绳从二楼垂下,妈妈把饭放在篮子里,速度要迅速,而且千万不可发出声音——阎王爷听着呢!

中国人的美德,就在包含在这一份餐中,像冬日的暖阳,让人温暖。

篇十一: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西溪龙舟赛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 林宸羽

生活在杭州的人,一定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事非龙舟盛会莫属。西溪龙舟历史悠久,据说始于唐、盛于南宋、兴于明朝中叶,清乾隆皇帝南巡时御封为“龙舟胜会”。千百年来,西溪一带的村民每年到了端午都会赛龙舟。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我同爸爸妈妈一起到西溪湿地观看龙舟赛。到达的时候河两岸已经挤满了观众,到处彩旗飘扬,人声鼎沸。“快看,满天装来了!”爸爸兴奋地指着前方喊。我看见从河的那头缓缓驶来一艘五彩斑斓的大船,上面插满了各色鲜艳的旗帜,船上的人也都穿着鲜艳的服装,头上围着黄色的头巾,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对着岸边的观众挥手,边唱边舞。“哦,原来满天装就是表演船啊!”我不禁赞叹道。

很快,第一条插着蓝色号码牌的龙舟驶过来了,船身有10米多,船前的龙头高高地昂着,铜铃般大的黑眼珠鼓鼓地瞪着,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只见那龙身是金黄色的,龙头为赤红色,两条飞扬的龙须则漆成了深蓝色,我仿佛在空气中闻到了一股新鲜的油漆味,中间还夹带着一丝香囊的草药味和粽子的清香味。船上的选手统一黑色短袖,头上围着白色头巾,腰间系着紫色腰带,手握船桨,脸上流露出志在必得的神情。岸边顿时掌声四起,我也不禁拍起手来。龙舟一条一条鱼贯而出,陆陆续续地进入了比赛河道。起点处立着一杆黄底红边的旗幡,上书“起点”两个大字,正迎风招展,很是威风。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似乎闻到了空气中的“火药味”……

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顿时湖面上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所有身着鲜艳服装的选手喊着整齐而响亮的口号,动作一致地划着浆,身体犹如波浪一般前俯后仰,龙舟像箭一般窜了出去。我的眼睛被其中一条龙舟吸引住了,上面的选手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有男有女,都穿着橘红色的救生服。有一个老外甚至举起一只手,忙里偷闲地笑着向岸边的观众挥手致意呢!“怎么还有外国人呢?”我好奇地问。“这是国际交流服务中心队!”妈妈指着船上立着的队旗说。

我发现每条船的船尾都站着一名壮汉,他的浆特别长,是左右划动,我猜那一定是掌握方向的。船中间有一人敲一下锣,擂一下鼓,大声喊着“一二,一二……”指挥着划船的节奏,给队员鼓劲。一时间口号响彻云霄,大家你追我赶,河面上,顿时水花四溅,空中翻腾起一股水草的气息。

冠军队伍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获胜的选手和所有观众都一起大声鼓掌、欢呼起来,犹如排山倒海,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我奔跑着,跳跃着,仿佛是自己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看完精彩的龙舟比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体会到像西溪龙舟这样的中国传统习俗,真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篇十二: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杭州的龙舟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 许舒雯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自然是赛龙舟了。

妈妈说,赛龙舟这一习俗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据说,楚国诗人屈原因国家衰亡而投江,楚国人们急忙划船找屈原。他们争先恐后,一直没有找到。之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就借龙舟驱散江中鱼虾,从春秋到现在,人们常常划动龙舟,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

龙舟,自然是与龙相似的船。它们往往像一条条在水中遨游的水龙,龙首高昂,好似随时准备腾空而起。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区不同,龙舟也不同。如杭州的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舟狭长,龙头呈黑色。整条龙舟上都有木雕鳞甲,有时还会有纱灯、锣鼓、旗帜等装饰。

宋代诗人张榘在《念奴桥》中写: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这让我想到了五月初五河边龙舟争相竞赛,高举旗帜,奋擂击鼓,一争高下的场景。那一天,无论小孩、大人,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都早早到河边等龙舟,给宁静的河岸增添了几分热闹。人们焦急地等待龙舟出现。不知谁大喊一声:“龙舟来了!”成百上千人的目光一瞬间聚集在河的上游。“咚咚咚”一艘龙舟伴着喜庆的锣鼓声出现了。接着,第二艘、第三艘……一条条龙舟飞驰而过。后面的紧追不舍,前面的也不甘示弱。龙舟在这样你追我赶中,随着锣鼓消失在河的尽头。

赛龙舟,是中国的重要风俗,它不仅是一次比赛,还是工业水平的展示会。

篇十三: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芝麻汤圆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 杨介梵

在老杭州人的观念中,吃完年夜饭,必做的肯定是第二天的早饭——汤圆啦!

听外婆跟我说,做汤圆老有讲究了。外婆说,她那时候啊,根本没有电动磨粉机,得先拿着黑芝麻,去邻居家借用石磨,使用浑身力气转一圈又一圈,才能将芝麻磨成芝麻粉。当然这是在准备年夜饭吃食前就应该做的了。

准备好芝麻粉,接下来就是把大锅烧热,把猪油、芝麻粉与白糖一股脑儿全倒进去翻炒,直到将其炒成糊状,再关火盛出,放在一边晾凉。这就是馅儿了。

等晾凉后,把馅儿搓成一个约山核桃大小的圆球,再在事先准备好的竹匾上倒上糯米粉。接着,把黑芝麻球放在匾里不断顺时针及逆时针晃动,抖动,等到“黑脸大汉”穿上了“银装”,一颗颗雪白的汤圆就做好了。这个过程相当讲究,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技巧,一般都是由“老师傅”——太奶奶来完成。

另外,这做汤圆的时间也大有讲究。照规矩,在年夜饭以后,大家围坐一圈,一起动手搓馅,由“老师傅”负责“擂”汤圆,所以这种汤圆也被称为“擂大”。做汤圆必须在午夜前完成,用做第二天一早全家的早餐,大概是寓意一年团团圆圆吧。

做好的汤圆静置一夜,第二天大家起来煮着吃,满口美味和心意。

杭州人过年就是这样,不仅与众不同,还极有特色。你说呢?

篇十四: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腊八粥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 于隽蘅

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这是每一个杭州人都知道的传统习俗。

这好喝的腊八粥是怎么发明的呢?传说,这粥是明太祖朱元璋发明的。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他在柴房的老鼠洞中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老鼠的存粮,用他们熬成了一大锅杂粮粥,用它果腹充饥。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当年那锅“救命粥”,便命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食混在一起的粥。又因为吃的这天刚好是腊月初八,便把这锅粥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的前一天晚上,外婆就把芸豆、红豆、绿豆、莲子、花生、糯米等食材,用清水洗净,放入碗中,用温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外婆就把泡软的食材放入锅中,再加入桂圆肉、红枣、冰糖,倒入大半锅水,开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慢炖,期间还要不停地搅动,以防沾锅。大约一个小时后,一股浓浓的香味从厨房里溢了出来,在屋里的各个地方弥漫开来。

腊八粥熬好后,我迫不及待的盛出一碗,舀起一大勺便往嘴里塞,舌头却被热粥烫出了两个泡。哎,真是心急喝不了热粥啊!

其实,不仅是每家每户,社区会熬腊八粥分送给孤寡老人,灵隐寺也会给在风雪中站岗的交警,为城市“扮靓”的环卫工人们,以及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从杂粮粥到腊八粥,从暖胃到暖心,我相信,杭州的腊八粥会一定会继续传下去,温暖更多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xxzw/liunianji/799432.html

  • 标签: 家乡 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参照》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参照》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