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通用15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通用15篇)

 作者: | 阅读: 2.5W 次

篇一: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通用15篇)

春节包饺子

杨润翔

饺子都吃过吧?那丰富的馅料,那美味的口感,再配上陈年老醋,味道真是一绝!

话说每到年三十儿,家家户户开始包饺子。买块儿猪肉,再买把大葱,可使劲剁了,剁成沫后再把酱油,料酒、盐巴、老抽等调味料胡乱放进去,一搅和,馅料就拌好了。再把擀好的饺子皮撑一下,放入馅料,一包,一捏,一怼,一个白白胖胖的饺子就出现了,整整齐齐地码放到托盘上,就可以下锅了!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当朝时,每逢三十,老佛爷都会让宫女、太监们包饺子,闲来无事,把四个小金元宝包进饺子里,说谁吃到谁明年就发大财,走大运。这个习俗,也被保留到现在。所以我们家包饺子时,一般也都会往里面包个硬币,谁吃到了谁明年可以发大财,走大运。

锅中加水开火,那饺子噗通噗通落进水里,水一开,那香味儿就飘出来了,一闻,啊!那猪肉混和着大葱的香味,立刻想起那种充斥着原始肉味的香,那各种香料堆起来的香味……对了,妈妈说煮的过程中还要浇入凉水,这样煮出来的饺子不会烂。

三十这天,坐在家里,一家人围坐饭桌,看着春晚,谈笑风生,听着屋外那阵阵烟花声,此时再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那丰满的包子QQ弹弹,沾一陈醋,轻轻送入口中,鲜美的汤汁,破皮而出,夹杂着美味的馅料,这味道,够香!这年味,够浓!

篇二: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俗话说得好:“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中元节,俗称鬼节,是我们家乡特别重视的节日之一,也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家乡传统节日。咱们湖南人过鬼节的热情丝毫不比春节要逊色多少,甚至还犹有过之。在鬼节的众多习俗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要数烧纸钱了吧……

今天外婆家里,忙得像一锅煮沸的滚粥,有一大堆稀奇古怪的箱子被运进运出。看到这一场景,我不禁大感好奇,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箱子里到底是什么。

妈妈告诉我距离开始活动还有约三个小时。看似短暂的三个小时却犹如三日似的,那耀目的金阳怎么迟迟还不移动呢?

终于,漫长的三个小时可算是过去了,我们经过了漫长的路程,来到了一片空旷的草地。我同时也注意到,草地还有几处埋着古老的墓碑。那些奇怪的箱子终于被撕开了,我立时惊奇万分、面容呆滞、眼露恐惧之色。那些箱子不管大小,里面都装着各色各样的冥币!

大家从箱子里取出了不同的冥币,把它们分种类和样式聚集在一起,并在冥币上洒满了犹如恶灵般的灰黑色灵粉(火药),洒满火药的冥币散发出了阵阵刺鼻的气味。准备工作做好了之后,大人们就开始堆冥币了:首先,大人们先把最大型号的冥币按照多边形结构向上堆积,其次才是小的。不一会儿,高大的冥币塔都快有两个我那么高了。那冥币塔给我带来了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慑力。接下来就是等待吉时的过程,不管是大人们,还是孩子们,都仰望着高大的冥币塔,等待着吉时的到来。当吉时到来时,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凝重了起来,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缓步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拿出了火把,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冥币塔,然后快步跑回了人群当中。随着熊熊火焰慢慢上升,人们面对着壮观冥币塔的默哀也渐渐进入了尾声。漆黑的灰烬无声地掉落,这不仅寓意着送祖上天,也同样寄托着后辈对祖先财源富足的美好愿望!

随着轻烟缓缓上升,仿佛撑开了一片空间,祖先随着它安详地去了……

篇三: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龙游独特风味——发糕

“软、糯、顺、滑,丝丝入扣,回味无穷,寓意深远……”没错,说的就是我们龙游的风味——发糕,这一过年必备点心。

龙游发糕是圆形的,大小不一,看起来像一个个大圆盘。它有一股独特的清香,尝一口你会不自觉地赞叹道;“啊!真是甜而不腻,糯而不粘。”最具特色的,当然是它在制作过程加入糯米酒发酵,吃着比用发酵粉发酵的面食更松软,一口有一口的味道,一口有一口的香味。

关于这个加糯米酒的工序还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女子,年年做发糕给人们吃。有一年她在制作过程中一不小心倒入了糯米酒,于是她就将错就错,发糕做出来后不但闻起来没有酒气,而且淳香了不少,吃起来也更加有味道了。后来它成了众人皆知的美食。就这样人们做发糕就会有放糯米酒的习惯。

要说起来发糕的起源,那么可要从明代说起,据《龙游县志》记载:龙游发糕的制作始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制作工艺独特,配料考究,成品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因“发糕”为“福高”之谐意,所以有吉祥涵意,即为逢年过节必备名点,又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龙游发糕形成独特的制作技艺和习俗文化,是龙游人民过节等喜庆的场合必备的食品,是民间任何酒席的首道点心。随着龙游人民把发糕赠给亲友们,亲友又把发糕分享给其他人,这便让龙游发糕这一美食,传到了大江南北,成为了广大人们都爱吃的一道甜点。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吃了呢?心动不如行动,快来龙游尝尝发糕吧!

过年吃发糕,便是我的家乡——龙游的一种风俗。

篇四: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端午粽子

“石溪久佳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每每提起端午,谁不是先想到那香气扑鼻的粽子来呢?

当这美味的粽子入口后,不禁会想,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我国战国时期,有一位非常受人爱戴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自沉于汩罗江,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后来当心凭吊的饭团被鱼虾所食,就想出用树叶包裹饭团并外缠彩丝,慢慢地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包粽子的工序也不简单。首先要把采来的棕榈树叶子一条条撕开来,然后一段一段结成绳子备用,再将包粽子的粽叶提早一天洗净并泡在水中使其变软。第二天将糯米洗净过滤掉多余的水,之后按家里人口味拌上酱油盐等备用。再就准备粽子馅:有芋头的、有肉的、还有板栗的、豆沙的……这些备好后,拿出泡好的粽叶,两片粽叶打底,加上一勺糯米,放上自己喜欢的馅,面上再铺一层糯米,之后用另外一张粽叶盖上,最后用棕榈树叶做的绳子将整个粽子一圈一圈把它绑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粽子全部做好后就把他们放进锅里加上水先用大火煮,等水开了之后,那棕叶的香味,棕榈树叶的香味,还有糯米的香味,混合起来,慢慢的从锅盖缝隙里钻了出来,闻着这些香味,我实在忍不住,总是一会儿就去闻闻,一会儿就过去提起锅盖看看,并不断的问外婆:“熟了没,熟了没?”外婆笑着对我说:“等一会儿”。可没过多久我又跑去问外婆,外婆笑眯眯的说:“再等一会。”我就一直这样子等着、盼着,总觉得时间过的很慢。

终于,外婆掀开锅盖,对我说:“快来快来,新鲜粽子出炉啦!”煮好的粽子散发出了更迷人的味道,这味道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我,拆开一个粽子咬上一口一股清香顿时间溢满了我的口腔、沁入我的心脾……五月初五这天开始是为了纪念屈原,经过千百年后的发展今天成为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篇五: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米糊界的“大杂烩”

家乡的味道永远是勾起舌尖味蕾最朴实的味道。不论是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工作繁重的大孩子,安度晚年的老孩子。提起最熟悉的味道,莫过于——家乡的味道!

一碗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尝到的“菜米糊”,说到它,嘴里便不自觉咽下三四口唾沫。咸淡适中的米糊,搭配上各种食材。土灶里升起热烟,混合着米糊的浓香,伴着外婆用大锅铲不停搅和,香气更是四处乱窜,令人想入非非。浓稠的米糊像许多个小吸盘,牢牢粘在锅铲柄上。

在一般人的眼里,也许这和早餐店里的米糊只有模样之分。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外婆告诉我,我们这儿的米糊有个美丽的传说。不是在大年三十熬成的米糊,滋味往往达不到年三十米糊那种鲜美诱人,味道自然逊色了许多。大年三十熬的米糊会特别鲜。因为居住在天上的七仙女会在这天夜里来到凡间,给放在正桌前的米糊撒下不同的佐料,让米糊的滋味鲜美起来……这让我对这道美味更增添了一份神往。

“菜米糊”听这名字中的“菜”,就猜到这道美味中一定会添加很多素食。的确如此,“菜米糊”在熬制的过程中,放入了炸豆腐、青菜、白萝卜丝、胡萝卜丝、榨菜……就连熬米糊用的油也得特别讲究:不能用平常炒菜的猪油,也不能用普通超市买的色拉油,必须得用农村里自己榨的菜油!众所周知,菜油是用油菜籽所榨成的,为了让“菜米糊”成为真真正正的素食美味,每个步骤乃至每个细节都不容马虎。因为外婆说过七仙女是吃不得荤的,她们爱吃素。如果不小心用了由猪皮榨成的猪油,可就别想她们往米糊里添上神奇而又神秘的调料了哦。

当一碗香喷喷的菜米糊端上桌子的时候,那种浓浓的而又不失鲜美的味道顿时飘浮在空气中,我肚子里的馋虫就被香味勾引出来了。我狼吞虎咽地吃着,那样子像极了几天没吃饭的乞丐。真是太好吃了,馋得我舌头都快要吞下去了。不一会儿,满满一大碗的菜米糊就被我吃的干干净净。

“菜米糊”,浓郁绵密,是我们家乡的过年风俗,更是一种地方特色。如此诱人的美食,是否让你也垂涎欲滴?

篇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阎芊池

相传,古代的劳动人民因为在外做工,没有时间回家。到了春节,在外辛苦了很久的人赶回家中,与家人红红火火欢聚一堂。这个时候,亲人当然以丰富的食物招待,后来,准备一桌好吃好喝的,和许久未见面的亲人团聚,成了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我们称为团年饭。

团年饭又称为年夜饭,是和亲人团聚的一顿饭,是热热闹闹的一顿饭。

这不,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和久别的亲人吃团年饭了。我们家也不例外,家里来了很多人,有远在永川的哥哥姐姐,也有近在老家的姨爹姨妈,更有从重庆远到而来的弟弟。我十分激动,一会儿和哥哥姐姐玩,一会儿找姨爹姨妈聊天。妈妈连忙把准备好的花生端出来,供客人享用,她则在厨房忙碌起来。

看着一碗碗即将端出去的菜,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做这些菜啊?”妈妈笑着说:“鱼代表年年有余,花菜代表发财,蒜拌生菜代表会算生财。”我恍然大悟:“原来团年饭大有寓意,把亲人的期盼都拌在里面了,难怪这么香!”

我激动地端着一碗碗菜走向餐桌,笑着吆喝:“祝大家年年有余(鱼)、生官发财(花菜)、会算(蒜)生财(菜)!”客人们也笑着,相互庆祝着,“祝大家新年快乐!”“同乐!同乐!”他们干杯的干杯,添酒的添酒,连小孩也拿着饮料庆祝。

入座后,大家擦擦口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欢笑声依然不减,哥哥一本正经地夹起一块鸡肉,“金鸡叫福,困难全无!”顿时所有人哄堂大笑,纷纷说:“也祝福你!”吃着亲人们的期盼,大家越来越开心。我学着哥哥的样子,也兴中冲地夹起一块蜡肠:“长长久久,美美满满!”大家都拍手大笑:“好!”

按我们家的规矩,团年饭不仅是一顿晚饭,后面的娱乐活动也必不可少,只是各吃各的,比较散乱罢了。大人们在一起打麻将,谁输了就罚喝一杯酒;小孩儿在一起“组图开黑”,享受着久违的游戏时光;就连猫猫狗狗、小鸟乌龟都聚在一起,仿佛聊天似的,叽叽喳喳嚷个不停。

天色欲发晚了,宵夜摆上来了。大家一排排坐好,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大家挑好喜欢的零食,有时嚼两口,有时哈哈大笑,有时太忘我,把零食都喷了出来……

热热闹闹的团年饭结束了,很快大家又要上班、上学了。

篇七: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中秋月饼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正是中秋节来临的时间。等到了夜里,月亮升起,中秋节才算真正到来。

一轮黄澄澄的月亮高高地挂在黑色的天幕中,跟平时的月亮显得有些不同。中秋的月亮更显明亮、耀眼。也难怪,古人对中秋月亮总是寄予无限的情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我们一家人搬着小椅子,来到楼下赏月,既然是中秋节,那当然少不了吃月饼了。月饼的外形大多为圆形的。一般表面都会印上各种精致的图案,可能是月饼的外表长得跟月亮很像,所以才叫它月饼吧。

月饼的馅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五仁的,有芝麻的,有花生的,还有各种味道的水果口味的月饼。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水果味的月饼,甜甜的月饼中又伴随着水果的甘甜。能一边欣赏着夜晚的美景,一边吃着月饼,跟家人聊天,这种享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团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在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谚语道出了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地,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现在,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篇八: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谈杰圣

这是一年的结尾,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这一天,除了很小的孩子之外,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放鞭炮。我的家乡,安徽,在这一天的风俗,是其它玩乐不可代替的。

除夕这天,一整天,家家户户,忙里忙外,集市上格外热闹。小孩子们在这天最为兴奋,因为能买到各种好吃的、好玩的新鲜玩意儿,到处是鸡鸭鱼肉的香味。除了这些食品年货,还有一样,是最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鞭炮。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鞭炮映入孩子们的眼帘。我看着别人手里拿着鞭炮随意挥舞,很是羡慕。表弟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再加上他自己也想玩,于是他一边卖着萌,一边拉着妈妈求着去买鞭炮,妈妈也愉快地同意了!我们一下子买了几大捆鞭炮,我和表弟不知是该乐还是该愁。

正当我们惊讶的功夫,父母已经把鞭炮都拆开了,爸爸说:“眼看天色也不早了,我们去吃点东西然后找个空旷的地方把这鞭炮给放了吧。”我们激动得一蹦三尺高。

吃完了东西,走出集市,在村口不远处,我们找到了一块荒废的水泥地,就在这了!还没反应过来,爸爸就点了火,他让我拿起挑着鞭炮的杆子,他握着我的手,随意地挥舞着鞭炮,那发出来的光芒照亮了天上闪烁的星光和地上的皑皑白雪。很多孩子闻声而来,共同欣赏这耀眼的美景。一波来了接着一波,这光芒仿佛在童真的快乐中永远延续了下去。

我陶醉其中,虽然我们站在这块老旧的水泥地上,但是我们一家人合家欢聚,在这水泥上一起放鞭炮,我想,这份和睦温馨,才是这决水泥地的价值所在。那时候,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偷快和满足。

虽然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这种场面会很少再次进入我们的眼帘,但是,一家人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会在我们的心中一直保留下去。

篇九: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我的家乡每年都要过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而每一个节日都有它传统的风俗习惯。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赏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的风俗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为老年人过的节日。这些节日都非常有意义,但是我最想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国的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当过了农历腊八节后,新年就快到了。每年的农历腊月三十是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喜气洋洋,门口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人人脸上都满面春风的,到处都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这是个团圆的夜晚,一家人无论是在天南海北,都要赶回到家里,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年夜饭。大家边看春节晚会,边聊天可幸福了。吃完晚饭,我们小孩儿便可以拿着烟花在院子里或街上尽情地玩耍,而大人们也会聚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我们把这叫做守岁。到了夜里十二点的时候,天空中便会响起了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竞相开放,这五彩缤纷的天空真是太美了。直到很晚,我们才慢慢地回去睡觉。第二天一大早,你就会听到“新年快乐,红包拿来!“的欢声笑语。这就是大年初一,这天才是真正的春节。而“新年快乐”这句话是我在春节里说的最多的语言。早晨起来,我就跟着爸爸去各处的亲朋好友家登门拜访,俗称“拜年”。有的亲戚还会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这是长辈给小辈的,俗称”压岁钱“。对我来说,在新年里收红包才是最快乐的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临了,家乡的风俗也就在这一代代的传承中延续!它如烟花般绚丽,不停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篇十: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初一登高

何昔梦

初一是一年之首,这一天有人会去逛庙会,有人会去拜年,有人会去登高。在我们这边,初一那天与家人一起去登高,一起呼吸新鲜空气,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习俗。

除夕夜,奶奶告诉我明天要去光口山上登高,我一脸不情愿地说道:“为什么要登高哇!初一待在家里不好吗?”奶奶向我说起了登高的来历:登高除赏秋,亦有惜别时别离之意。九九乃秋之尾,此时登高,就有将谢幕前的风景尽收眼底,将天地之恩默诵于心,颇有依依不舍和立此存念的意思。这仅仅是登高的来历,而初一登高呢,可以看看新一年的风景,将旧年的风光铭记于心。

初一,我起了个大早,和家人们一起登高。

山脚下,人山人海,有在商店买纸钱买鞭炮的人,有正在下车准备登高的人,还有给小孩子买烟花的人。越往上走,人渐渐变少,空气也变得新鲜,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悠闲,仿佛时间被按下了返回键,世间万物都成为了最初的模样,像一个个孩童般,天真烂漫。

到了山顶,万州的景色尽收眼底,“快看!那是我们的家!怎么变得那么小了?”表弟疑惑地问道。熟悉的一切,都像被施了魔法似的,越来越小:人,小得像黑芝麻;车,小得像泡沫球;连平日里看起来很高的楼房,也只有我的手指头那么长了。站在山顶上,俯望着城区,我似乎觉得自己像一个掌控世界的巨人,一个响指,就能让世界发生改变。到达山顶的大家,满心欢喜,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喜悦的笑容。

下午,我们在下山路上,用小刀挖了一小袋的荠菜回来。回家后,奶奶和外婆在厨房清洗荠菜,爷爷和外公在桌上揉面,爸爸将清洗过后的荠菜细细切碎,妈妈在旁边拌着馅儿,我和表弟认真仔细地包着荠菜饺子。

夜幕降临,我和舅舅、表弟一起去放烟花。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成为了夜空中最绚丽的风景线。人们都闭上眼,祈祷着来年红红火火、财源滚滚。

篇十一: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每逢元宵节,恰好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被照得火炽而美丽,无论是淘气的小孩子,还是年纪大的老人,谁不是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热闹繁华的画面。

在灯会上,孩子们个个喜笑颜开,举着各种各样的花灯,在人海中钻来钻去欢呼雀跃,大人们也放下繁忙的工作,拉上亲朋好友来到广场赏花灯。

广场上,一幅幅灯展都光彩照人,令人陶醉。一抬头看各式各样的花灯像是无数颗星星一样,照耀了整个灯会,到处绚丽多彩,光彩闪烁。他们有的一律是玻璃晶莹剔透,有的清一色是荷花灯,五彩缤纷,有的全是沙灯,半遮半掩,有的通通是元宝灯,灿烂辉煌,有的都是虎灯,气势磅礴,不仅样式上各种各样,连上面的图案都丰富多彩。

元宵灯会真是热闹非凡,那么花灯的来历是怎样的呢?

听说花灯起源于汉武帝,每年正月十五日在皇宫设坛祭祀当时最尊贵的太阳神,由于彻夜举行,所以在夜晚里点灯照明。当然,也有一种说法,在佛教从印度传来中国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所以,每到正月十五日,到处灯火通明,不管是谁,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天空上也飘着灯,那是有人放孔明灯,许多人许下美好的愿望,随着孔明灯冉冉升起,我的心也随之颤抖,那一盏盏灯载着真挚的情感,暖暖的祝福飞向远方…

人们的欢笑声久久回荡在广场的上方…它们或许是同孔明灯漂浮在空中,飞向远方…这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情意浓。世间有那么多情感,或许都藏在花灯里吧!

篇十二: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元宵节吃汤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对于我们孩子来说,节日最重要的是“吃”。

每年元宵节奶奶总会给我们做元宵吃,今年也是如此。我对奶奶说:“我可以帮忙。”奶奶同意了。奶奶先把准备好的糯米粉倒在一个大盘里,然后一边加开水一边揉搓糯米粉。“加水要慢慢加,一点点的加,等到糯米粉搓成一团,软硬适中了,就不能加水了。”奶奶一边示范一边叮嘱……把芝麻和白糖搅拌好了,再把糯米粉搓成一个个小球状,然后把芝麻和白糖的料放入糯米粉内,搓成圆形……

奶奶把水烧开,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圆溜溜的汤圆儿放进锅里,汤圆立刻沉入锅底。奶奶用汤勺轻轻地搅动,防止汤圆粘在一起,然后盖上玻璃锅盖,很快玻璃就有一层水蒸气。过了几分钟,水又开了,“咕噜咕噜”冒着泡儿,从锅缝中冒出许多水汽,一个个汤圆接二连三地浮上来了。

我好想吃啊,拿了勺子正要去舀。奶奶说“别急,让它再煮熟一点儿。”大约过了5分钟,奶奶用汤勺把那些在水里打的滚的汤圆一个个的舀起来。看着大碗里白白糯糯的汤圆,我垂涎欲滴。这时奶奶才说“可以吃热乎乎的汤圆喽!”我一听马上一阵风似的冲过去拿碗,用汤勺舀了满满一小碗汤圆。

我迫不及待地把汤圆舀入嘴中,哇!好烫!但是真的好吃!外面的那层薄薄的皮,比软绵绵的棉花糖还软,真是嫩滑柔软,香糯可口。轻轻一咬,你会感觉香喷喷,甜甜的芝麻流入嘴中,咽下肚子,甜味一直徘徊在嘴中,真让人回味无穷,一大碗滚烫de汤圆,我五分钟不到就吃完了。

我喜欢汤圆儿,元宵节吃汤圆是愿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吃了汤圆,我希望我的家庭可以甜蜜幸福。

篇十三: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中秋和洛阳邂逅

常馨羽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与我的家乡—洛阳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最早见于《周礼》的“中秋”一词,就始于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时。洛阳与中秋节已相识千年,如今的邂逅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我们家中秋祭月时,老月饼和瓜果是不能少的。中秋节前,正是各种瓜果成熟之时,孟津梨、伊川枣、偃师葡萄、洛宁苹果、宜阳柿子等行销洛阳,丰富洛阳的节日市场。每当这个时候,奶奶都会带着我去市场采购,还会带我去参观卖老月饼的店里是如何制作月饼的:他们用面粉做皮,包上白糖、芝麻、桂花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然后在锅内烙制。这就是洛阳的传统月饼。

中秋节晚上,明月高升之时,爷爷代领全家在露台的桌子上摆上买来的瓜果和老月饼,然后郑重其事地向月神行礼,礼毕后,爷爷将月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会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着月饼,奶奶会用香炉焚香上供,虔诚祈福。我问爷爷奶奶:“为啥要拜月?”奶奶耐心地告诉我:“月神嫦娥又被尊称为牡丹花神,传说八月十五晚上是她下凡种花之日。因此,这天被称为牡丹的生日,晚上拜月,寄托了洛阳人盼望花开天下、富贵吉祥的愿望。”我一边赏月,一边听着奶奶讲着这美丽的传说。

中秋节是我们洛阳最有人情味的节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赏明月,共食一块月饼,成了千古不变的主题。即便不能团聚,那也要面向明月,倾诉心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家乡的

篇十四: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大诗人屈原看到国家灭亡,伤心不已,写下绝笔之后,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悲忿的怀抱大石,毅然决然的跳下汨罗江。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屈原投江殉国后,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并将粽子投放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时节及节后,天气炎热,蝇虫滋生,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古人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能杀百毒,在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

篇十五: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

赛龙舟

李东灿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大习俗。每当端午节到来,人们就会举行赛龙舟活动,为的就是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

你以为赛龙舟就是一个简单的比赛吗?其实在这里面还蕴含着深不可测的讲究呢!赛龙舟前先要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进贡鸡、米、肉、供果、粽子……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十分严肃,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宗、保平安。用通俗的话说:“图个吉利!”不仅如此,“龙舟”可不仅仅只是一条普通的船。要给船头和船尾分别用木头雕刻龙头和龙尾,在龙身子装饰上彩带,系上彩绳,真正的“龙舟”才算大功告成。

赛龙舟前的准备不简单,想要组成一支队伍,并在赛龙舟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那就更不简单。你赛过龙舟吗?如果没有,那就让我为大家还原赛龙舟时的精彩时刻吧!

远处五条龙舟排列整齐,蓄势待发,仿佛是江中的蛟龙即将开战。龙眼炯炯有神地巡视着四周的龙,一场扣人心弦的赛龙舟即将上演。

“啪”的一声枪响,四周静了下来,只听只听见阵阵锣鼓声隐隐作响,一条条龙舟如离弦的箭一般破浪疾行。龙舟上的桨手们一声一声整齐划一地吆喝着,那声音震天动地,听起来好不精神。他们奋力划动手桨,个个都喘着粗气,汗流浃背,但仍旧坚持与队友有序地配合着,不敢有一丝松懈。龙舟们都不分上下,时而这条独占鳌头,时而那条后发制人,你追我赶,好不刺激。船头站着一个人,手拿棒子,身子一颤一颤地使劲儿击鼓。随着咚锵、咚锵的鼓声,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一团又一团雪白的浪花。条条龙舟竞相冲过了终点线,激情四溢的赛龙舟圆满结束了。人们在欢呼声中欣赏了一幅幅“龙舟竞渡”的壮景。

赛龙舟,带着我们炽热的心,带着我们无限的希望,带着我们的凌云之志,一起划向远方。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xxzw/liunianji/1334925.html

  • 标签: 风俗 单元 下册 家乡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通用15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风俗(通用15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