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2022年新课程标准体会(精选5篇)作文

2022年新课程标准体会(精选5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4.49W 次

篇一:2022年新课程标准体会

2022年新课程标准体会(精选5篇)

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我个人感觉新课标内容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而且解释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这次修订还提出以发展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从侧面也体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体现出我们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下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此次的学习心得。

一、情景贯穿——提高课堂质量

课标里显示的六个课程要素之一“主题”,想告诉我们的是英语课程学习不是单一碎片化的学习。语言学习必须在一个主题里开展学习,才是有逻辑地学习。在平日的课堂上,我们学习的NewMagic教材我们都是以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语言,感知语言。

比如在学习1BUnit1Icansing单元中,学习描述行为动词:sing,fly,skip,draw,drive等,运用Canyou……?句型来了解他人会做哪些事。在这个单元里我设计了以NewMagicSchool的社团日来了,MissTickle来了解学生会做和不会做哪些事,你来帮助MissTickle来做做调查。我们通过设计了情境,孩子们就可以通过信息沟来学习感知语言,最后帮助MissTickle梳理每个孩子的会做和不会做哪些事。语言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每个人物的能力帮他推荐对应的社团。给予他人建议,是一个更高的学习要求,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学生们长此以往以这种情景式学习,又带思维的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内在思考能力都能大大提升。

二、巧用主情景图——搭建底层逻辑

目前我们很多孩子学的是散装英语,因为他们还不懂得如何把学到的对应句式和主题糅合起来进行表达。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应该帮助孩子把散碎的点放在一起,提炼出来,把不同句子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去描述。

英语口语直白地说就是让学生把看到的说出来,把听到的说出来,把想到的说出来,再用主题去串联起来就是有意义的语篇输出。在我们平日的课堂中充分利用好课本的主情境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出来。

比如NewMagic的1BUnit2FruitDay的主情境图,MissTickle和孩子们在制作水果沙拉。那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读图形式把我们看到的说出来。第一步:描述人,他们是谁?多大?会做什么?ThisisMissTickle。Shecancook。ThisisWitchy。Sheis6。Shecandraw。ThisisDidi。Heis6。Hecanswim。第二步描述人在做什么?Theyaremakingfruitsalad。第三步描述看到的水果及其颜色。本单元句型:Thereare8apples。Theyarered。Thereare4oranges。Theyareorange。Thereare……第四步描述人对物的态度,描述你你喜欢哪种水果,Ilikemangoes。

把第一步到第四步的内容串联起来读图描述,就是完整的口语表达,既串联第一单元的动作描述,也结合了第二单元的Therebe……句型。这个就是主题的融合,逻辑搭建。帮助孩子把不同句式,通过一个主题把他们糅合在一起。这就是巧用主情境图搭建底层逻辑的方式。这和新课标提及的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构成课程内容相契合。强调以单元形式组织和呈现内容,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的学习要求,要求综合发展,避免碎片化的语言知识学习和机械性的语言技能的发展。

这次课标修订对于老师来说,既是给了我们明确指标,也是提醒我们要以终为始,帮助学生如何去学而非“教”。所以我们要在实践育人上多下功夫,让实践要求更实,克服只学不做的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项目实践、动手操作、经历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要在劳动实践中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篇二:2022年新课程标准体会

最近,大家讨论得最火的教育话题肯定是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正好借着五一假期,我研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此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对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和明确了接下来的教育方向。

总的来说,《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有以下四方面变化:

1、新增核心素养内涵,分为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2。新增课程内容,分为:内容要求、教学提示两个部分,其中“内容要求”从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及学习策略六个要素的学习范围和学习要求按照三个基本级别进行描述;3。新增学业质量,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两部分编写,其中“学业质量描述”从一级、二级、三级描述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4。“附录”新增核心素养学段特征,删除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评价方法与案例、技能教学参考建议及课堂用语。

其中,我对课堂评价有了较深刻的体会: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综述观点、自评互评、随堂检测等环节的具体表现,以口头、书面和肢体语言等反馈方式和量表等评价工具,评价学生对课堂任务的兴趣和投入程度、对任务的适应和完成程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能力和情感发展水平等,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鼓励、指导或建议,并基于学生在具体任务中的学业表现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可理解输入的一部分,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课堂评价案例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教学机智,一方面针对内容做出反馈,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用英语输出更多自己的想法。我仔细反思了自己的日常教学,并希望自己能继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多使用积极评价语言并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如果说教师提问是以认知目标为主的话,教师反馈的重点之一就是情感目标,这对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积极作用。善于采用正面积极的课堂评价用语,在激励学生的同时达到启发学生的效果是最好的。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简单积极的反馈如good,great等对学生刺激度不大,而且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也不大。因此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后再提出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拓展学生的思维。以我所教的一年级为例,在一年级新魔法1B的Unit2复习课中,询问学生“Howmanyapplesarethere?”当孩子回答正确的数量后,除了肯定他的表现,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Doyoulikeapples?Why?”

2、尊重学生个体。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应给予适当中肯的表扬,即使回答错误,也应该尽量多给予鼓励,对其所犯的错误表示理解,合理使用纠错性评价语言。注意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注意用词和语气,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让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一年级新魔法1B的Unit2中,孩子们会经常混淆句型“Thereare……”和“Theyare……”的发音,在耐心帮助孩子们纠音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然拼读法掌握发音要领。

3、言语与非言语形式并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态势语言,增进与学生的肢体交流,在适当的时机给予肯定性的反馈,以提高学习者的动机,产生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4、经常反思课堂行为,培养课堂智慧。我坚持每天至少用半小时来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从而积累自己的课堂经验,锻炼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新课标中的很多新变化、新理念。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三:2022年新课程标准体会

桌案前准时聆听温儒敏教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讲座,不时暂停,赶紧记录下只言片语,零碎的内容消化甚有难度。好在短时间内,获取到了本次讲座的文字梳理。教授专业的解读,静心嚼了数遍,稍有小解,提取片段,算作感悟。

温教授讲到,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这三个方面是彼此连带的。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目前一阶段要面对思考和探究的一个比较共同的话题。

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站位更高了,视野更开阔了,尤其是语文课,它担负了文化积淀,文化传承的任务。

语文学科,旧版2011年版和现在2022年版的课标,它基本的东西没有变,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没有变。我们老师应该按照统编教材体系架构,分学年逐步的推进,就能够达到目标的基本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去改良,尽可能的往课标的目标去改进。

与现行课标相比,新课标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地位和内容,体现了课标与时俱进,紧贴教学实际。这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学科教学实践工作指出了方向和路径。作为一线教师,要紧紧围绕这一导向,将语文学科独特育人价值落地于学科实践中。

尊重教学实际。面对这种国情,这种学情,要实事求是,要尽可能既要我们的学生考得好,又不把他脑子搞死。结合教学实际,用好课标,用好我们手中的教材。对一些议论,包括某些专家的解读,我们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也不一定同意,不要去认死理,要朝积极的方面去理解。

新课标的改良,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开展高质量日常教研和实践专题,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深入研究教材、教学、学生。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助力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走出“教材、考试、分数”的小天地。

走在语文教学路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守正创新,用好教材,实事求是,尊重教学的规律,课改之行少走弯路。

篇四:2022年新课程标准体会

今天看到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的修订原则,其中有三条,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三是坚持创新导向。

这三个导向,是我们在《新课程标准》修订中的原则。我们为什么要修订《新课程标准》,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或者说是我们未来十年,在育人工作中应该怎么做,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导向?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才竞争更多的则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们怎样引导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新课程标准》修订中要考虑到的。

我们的目标导向具体是什么呢?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在这一段论述中,我首先注意到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就像这句话一样“为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党和国家最高层次对一项教育政策进行的推动。我们再回头看“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这里面提出了,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不用提出别的观点,就这一点可以明显地确认到“双减”政策。所以,我们在后面的教育实践中,应该注意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确认新的《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应该是对“双减”的又一次助力。这一句话也不仅仅是在指向“双减”,还有我们的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从2014年开始谋划,到2015年出台,再到2017、2018在社会上被普遍认可。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在很多教育欠发达地区还有很多教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核心素养。所以,这一次的《课程方案》也是对核心素养的再一次推动。

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就是“八个明确”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有很多人认为这“八个明确”和我们的教育并无太多关系,可惜理解错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点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集体发力,不能在任何时候掉队,这是一次新长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实现共同富裕,也需要我们教育的基础支撑,需要我们教育培养出更多的适合国家发展和人才竞争的人才。“文化自信”越来越重要,我们的教育不能再次出现,蒋方舟这样的人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这一点,需要我们教育能够培养出自我认识、自我革新,以及壮士断腕的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培养出既能够守法遵法的人,也要培养出建法立法的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军队的发展更加需要我们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提出的时候,或许你不认同,但是现在呢?面对疫情和战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是越来越重要了。突出党在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党的教育,我们的孩子应该信仰党。我常说我们的教育和宗教相似,我们要引导孩子们信仰党,相信党的执政能力。

“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这一点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是我们思想的积累的顺序,也是我们传递价值观念的顺序,更是我们在课堂内容中的价值解读。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的教育灵魂就应该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

在一次培训中,有老师问我:“如果我在课堂上不知道讲什么了,怎么办?”我的回答是:“不知道讲什么,是你对文本不熟悉,或者是对教材编写意图不熟悉,另外一个就是你的备课不充分,你应该将书中的一个点讲成一个面,你应该多读书,只有读书才可以丰富课堂。如果你真的没有内容可讲,一定要讲爱国。”

我想我们在孩子们的课堂上,应该将家国之爱分享给孩子们,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

再回头看这里的排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这包含着从毛泽东时代到现在的一系列先进文化。这一文化是根据中国不同的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不同的国情所产生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拥有中国发展印记的文化。我们的孩子应该学一学,只有学习了才会有社会主义认同,这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的蒋方舟、方舟子、柴静、高晓松等就是对社会主义文化没有认同的。

中国革命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种重要资源。我们现代社会已经非常安宁,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安宁的中国,这个世界并不安全。那么我们就应该将中国的先进的革命文化,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这种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哪怕是我们课本中出现的毛泽东诗词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对孩子们的鼓励性也是巨大的。

新中国从哪里来?新中国从苦难中来。中国的伟大复兴从哪里来?从苦难中起步,从团结奋进中开始,从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中来。我们中国的先进革命文化就应该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只有知道这些,才会勇敢的拒绝和制止那些流言蜚语。对中国革命文化的认同就是对中国革命的认同。

如果我们对中国革命不认同,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随便地诋毁我们的革命历史?我们的长征精神?这些都是英烈的鲜血,这些都是革命的精神,这是不容我们诋毁的。

现在有很多人诋毁英雄,我们的戍边英雄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国革命文化的种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千年深厚底蕴。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继承和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也是民族的未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学习。比方说临城县现在开展的“学成语明法理”活动就是非常好的,借助成语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中国的孩子必须认识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对传统文化认同,才会对中华民族认同。而且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朴实的、精彩的文化基因。比如说我们的“天下大同”、“海纳百川”、“自强不息”、“时新民本”等等。我们应该将这一种基因深深地根种在孩子们的心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母体,但也有别于这两种文化,所以我们更应该将其融会贯通。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清华大学眯眯眼事件等,这个例子就可以说明,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些不自信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需要一些新文化帮助我们创建更加适合我们的文化,但是我们不能将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埋葬。如果不是疫情,我们对中医的认识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现在疫情还未结束,我们国内就有一部分人开始攻击中医药。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被赵丽蓉老师在春晚小品中说了出来,但是到现在我们还应继续努力。

国家安全文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我们应该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自豪的说——这个世界还有饥荒,但是我生活在中国;这个世界还有战争,但是我生活在中国;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不和谐的事情,但是我们生活在中国。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俄乌战争的爆发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而且中国也有一些国人在国外遭遇恐怖分子,还有一些强国对中国进行不合理的干涉,并且我们的祖国并未完成统一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应该在不同时段、不同学段讲给孩子们。

我们要把一个真实的中国讲给孩子们。其中有骄傲,也有需要努力的地方。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如果我们的教师都已经“躺平”不再关注这些,我们的孩子还有多少责任感呢?

家国同当,家国同担。

我们很多学校都开设着爱国主义课程,我们也有很多学校都自己制作了爱国主义的校本书籍,还有很多学校将孩子们带进军事博物馆进行参观。我最认同宁夏固原二中冒着雨雪、踏着泥泞,徒步54公里去往山河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这不是作秀,因为这是从1995年开始的,持续并不间断。

国家安全应该是一个重中之重。学校常常讲安全,生命是安全,家国何尝不是最重要的安全。大厦倾覆,焉有完卵。所以,我们应该将这样的国家安全课上得更加有情怀。

国家安全,也不一定就是打打杀杀,我们还可以通过这样的课程,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和责任感。比方说孟晚舟事件,以及孟晚舟回国的演讲,我们还可以讲种子安全,这是一场没有任何硝烟的战争,却也是国家的生机所在。我们还可以讲“回形针”和“NGO”等等。现在的中国并不能高枕无忧,哪怕“风平浪静”我们也要居安思危。我们的经济贸易战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一些比较掣肘的环节,我们国家还需要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人才出现,我们还要实现民族复兴等等。

其实国家安全很简单,每天升降国旗,这就是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这些文化既是历史,又有未来。它们有历史的厚重有历史的辉煌,也有历史的悲哀,但是它们更应该有的是未来的辉煌与灿烂。我们的教育不就是应该将这样的文化传递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沐浴这样的文化更加坚强和伟大。

我常常给我的孩子说:“如果你要信教,那你就信中国;如果你要信神,你就信中国共产党;如果你要奉献,你就在中国,如果你需要偶像,那就是中华民族。”

生命安全与健康,也是我们教育,应该向学生提供的重要教育思想。怎样做是是安全的,怎样做是有伤害的。疫情期间,我们是不是应该将这一生命健康课好好地上起来。我们能不能戴好口罩,我们能不能合理的保持间距,我们能不能将情感和安全、健康做好调整等等,这都是我们应该做好的教育内容。有的老师看到这一内容后,直接想到了我们的生物学科,可是这就与生物学科有关吗?不是的,它与每一门学科都有关系。

我们在语文上要引导孩子进行合适的表达,我们数学上要引导孩子进行安全数据的比对,我们英语课上,要引导孩子们学会使用更多的语言;我们物理上,要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物品使用;我们体育上,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救等等,关于生命安全与健康,每一个学科都有它独特的色彩。

这样的内容应该讲得有声有色。中学生对烟有好奇心,拒绝是很难得,那就不如进行一番试验,网上的实验很多,而我IE造作也很简单。我们可以实际操作,这样做会让孩子们的认知更加真实,真实的才是最震撼的。

夏季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我们怎样帮助孩子们进行避险,这也是我们要做的。我前几年参观一所学校,早上七点半刚刚进入学校就听到了一阵警报声,孩子们纷纷按照规定动作逃出教室,孩子们到达预定地点,接着就是升国旗。我感觉很新颖,不仅仅进行了安全教育,更是进行了爱国教育。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叶志平校长加固了“豆腐渣”教学楼,4年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在汶川大地震中,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没有一人在地震中受伤,这就是生命安全健康的教育意义。其实,现在近视防护也是很重要的。

在“坚持目标导向”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有了警醒“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我们将这句话反过来说,变成问句——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是什么?它的答案就是我们上文的文化与思想。

将这些文化思想有机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就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

我们可以从这个问题中,延伸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有人可能会说这就是政治取向。但是我认为这是“养其根,俟其实”,也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篇五:2022年新课程标准体会

《新课程标准》要进行修订,怎样修订呢?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给出答案: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三是坚持创新导向。其中问题导向是最直接和最实际的。

坚持问题导向的内容:“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课程改革当中有哪些困难与问题呢?比方说,怎样认识义务教育是全面性和差异性、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怎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怎样自主安排课程,怎样落实学生培养与人才选拔,怎样探索“分层走班教学”,怎样深化评价改革,怎样将初中小学有机地衔接到一起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解决的,但是怎样解决,不仅仅需要方法,更需要的是方向。

所以,我们《新课程标准》修订的重点和任务,就是纲领性的角度,给予我们一线教学的老师们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和任务的执行方案,所以这一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提出了“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有效回应是有效果、有效力的回答,并指出具体的做法。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那什么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呢?我想,如果用一个词来回答的话,那就是循序渐进。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的话,那就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其实这是很简单的,而且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很清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行为,都超越了孩子们的认识。比方说“辅导班”,有很多家长给孩子们报班,我们可以理解,也做出深深地检讨,但是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报预科班或者是提前班。也有家长在寒暑假咨询我,想让我给出意见,我一般的答案:一是在家亲子共读;二是如果非要报班,那就报温习班或者是复习班,我不提倡让孩子提前学习。

另外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不是让孩子们疯狂地刷题。现在提倡幼小衔接,很多家长就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开始学习一年级的知识,这是不合理的。国家提倡幼小衔接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所以,我们提前给孩子们储备不适合他这个年龄的知识,是对孩子们有害的。幼小衔接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不是为了早点掌握知识,这一错误的观念就是“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后续。幼小衔接的最大障碍就是不注重幼儿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衔接。所以,盲目的报班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程序,还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幼小衔接更多的是在时间安排、人际交流、标准的识别、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等方面。

现在有很多九年一贯制学校,这样的学校分别有初中部和小学部。按道理而言,这是十分有利于孩子们学习的,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小学和初中的知识不衔接,小学和初中的管理不衔接等等。从外表看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但是进入内部后你会发现,这就是初中和小学,只是没有分开,初中和小学有明显的区别和不融洽。这是一所被组合到一起的学校,只有名字上的关联,剩下的就是不融洽。

在社会上,还有另外一样的九年一贯制管理,那就是初中怎么管理小学就怎么管理,初三怎么样,初二和五六年级就怎么样。这样学校出现了生搬硬套的教育管理和无视学生身心规律的教育衔接,这也是不合理的。

我们都清楚小学三个学段,每一个学段有每一个学段的特点,我们不能将一二年级的上课方法全部应用到五六年级,我们也不能讲初中三年级的应用方法,使用到六年级。这是违背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我在一次教师培训会议上,给老师说道——如果你教你曾教过的知识,但是现在的你面临的是义教阶段,你需要重新学习适合你和孩子们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义教阶段的教育理念。这样的管理已经很糟糕了,更糟糕的是知识的复制。小学六年级接触到了一些最简单的议论文,那么老师就开始在六年级讲解议论文的知识;在五年级遇到了说明文,老师就开始讲解说文明的一系列中考知识。只是这种教学方法,会不会让我们的孩子疲惫起来呢?等到真正需要孩子们“发力”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们会不会有心无力呢?所以,我们的教育是一种逐步启发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的一体化设置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里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一体化设置,还有很多是软件方面的一体化设置。我们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深度都有一些不同,不能因为小学出现了《西游记》我们就一定要让孩子们去阅读《西游记》的原文。我们的孩子们,在阅读上也是有一些不同的。包括小学的课堂是四十分钟,中学的课堂是四十五分钟等。我们一定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上做好衔接,而不是复制。对于孩子们的伤害一旦产生,就很难恢复。这就像信任一样,一旦不信任了,再信任就会很难。

所以我们教育的一切都应该谨慎,都应该谋定而后动。比如说幼小衔接,21年开始试点,22年秋季全面展开等等。学段的衔接就是这样,看似内容相同,但是方法和含义解释不同的。正是因为着一点不同,所以孩子们的视野也就不同。也正是因为孩子们身心发展的不同,所以才有了我们教育实践的不同。

我们的课程也是一样的,同样的社团或者是校本课程,但是在不同的年级是不能相同的。比如说,我们在小学四年级的乒乓球社团和八年级的乒乓球的教学内容是不同的。小学四年级是一些兴趣的引导,但是八年级就应该是一些战术战技的培训。小学三年级的一些诗词和八年级的诗词,哪怕是同一首,也在讲解上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还可以列举课本内的例子,我们初中和小学很多诗词的解释,都是基于表面的但是再仔细的分析,那肯定是不一样的。“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真的只是明月吗?“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归去”是去哪里,“琼楼玉宇”又是哪里,“高处不胜寒”又是担心什么?这些句子在初中的解释就是表面的,但是到了高中还会是这样的解释吗?

还有我们的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有很多是相通的,但是为什么在初中讲过的,还要在初中再仔细的讲呢?那就是因为我们的讲解的内容和深度,更重要的是学科思维的培养是不同的。还有我们的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但是小学需要思念去学习,初中则是将近一年。怎么办?如果按照小学的教学,初中只有三年,这怎么教学。初中的英语课课时和小学的英语课课时,也在安排上是不同的,所以如果一切相同,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给孩子们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影响。小学的英语教学应该充满趣味和情感,但是如果我们的小学英语按照初中的英语教学模式开展,在小学的时候英语成绩肯定会很好,但是到了初中怎么办,难办了。

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减负提质。我们的课程安排一定要考虑到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如果我们在这一方面的考虑不周到,那么眼前的孩子成绩好,过去之后呢,孩子们是否还会将好的学习成绩保持下去呢?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有很多孩子在刚刚进入高中的时候,成绩非常棒,但是到了高中一年级快结束的时候,成绩就很差了。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小学和初中,并没有将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导致孩子们到了高中控制不住自己。同样的,小学和初中也有不一样的。小学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全面呵护,到了初中老师多了受到的关注少了,家长也没有时间了,孩子自己就会很快产生一系列的情绪。

所以,我们在哪一个阶段就应该做哪一个阶段的事,我们的教师也应该在自己的教学阶段,让自己的教学更加适合孩子。“终身发展”发展在孩子身上,终身受益,但是能否让孩子终身发展需要我们教师有一个更加长远的理念。另外,我们的学校、教师也应该为孩子们准备和提供一些对终身发展有帮助的课程。比方说小学要开全开足课程,还要准备好适当的地方和校本课程,课程的内容也应该是更加具体和有效的。不能因为有了课程就要增加负担“减负提质”是一种大智慧,也是对课堂的真实回归。“减负”在面临各个学段的时候,并不能一刀切,应该有一些灵活性。如果一刀切,那么孩子们会感觉很迷茫。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五六也不留吗?但是要注意时间。

“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里提到的是细化育人目标。为什么要细化育人目标呢?

因为现在在育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的“一刀切”,和一模一样的育人标准,有一种教育变身加工厂的感觉。所以针对现行教育实践中的育人目标,动作比较笼统,在教育实践中育人要求不详细等情况;我们国家才又重新制定了育人目标。在制定过程中,我们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详细化,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课程标准修订经验,和具体的教育实践经验,结合具体实际和我国国情,以及学科特点,为凝练出具体的课程特色育人为目标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什么是细化?我认为一是更加详细,二是更加个性,三是更加丰富。

我们在学生的培养上,我们应该将各个目标和标准更加仔细地划分,只有划分仔细,才可以让我们的量化更加具体,评价更加有效。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分层育人,也可以划分更多角度等等。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育人标准应该更加个性。在共性的育人基础上,让个性化的性格也得到发展。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所以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是平均培养,而是在一定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基于这一点,我们就有了更加丰富的标准。现在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仅是智育,还有其他的,劳动的也应该有。

细化育人目标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评价功能,让孩子们的每一次成长都可以更加优秀。

问题导向是针对现实中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的修正原则,这是最实际的也是在现实的。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czzw/zhongkao/1286858.html

  • 标签: 课程标准 精选 体会 2017新课标2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2022年新课程标准体会(精选5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2022年新课程标准体会(精选5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