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2021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精选5篇)作文

《2021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精选5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2.22W 次

篇一:《2021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

《2021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精选5篇)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的刚需,是引导社会情绪的润滑剂,是媒体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深度调查报道往往和负面报道联系在一起,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并不是与新闻宣传对立。在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只有正确认识舆论监督,理性把握舆论监督,才能揭露时代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最大化的发挥正面传播价值。

舆论监督报道要紧贴时代脉搏,回应社会关切。舆论监督报道的选题应该具有前瞻性,不仅要聚焦热点话题,更要关注那些隐藏在深处的社会隐患问题。当新闻调查记者面对众多冗杂信息的时候,要敏锐的捕捉线索,坚持公共的传播价值。《神秘“曹园”》系列报道一经播出便迅速聚焦民众目光,其吸引广泛舆论关注的原因关键在于该报道选题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而此时,偏偏有人顶风作案。在黑龙江省的军马场国有林区里,竟然有人毁林、削山、挖湖,建设私人庄园。记者随后了解到,当地社交媒体已经出现不少关于“曹园”的传闻,甚至该私人庄园已经被相关部门认定违建,但是多次行政处罚都没有结果,“曹园”却越建越大。显然,“曹园”严重侵犯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也反映出地方政府并没有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因此,该新闻选题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舆论监督的选题必须要以党中央的最新精神和政策为标尺,坚持党性原则,把握好舆论监督的时度效。主流媒体应该努力发现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不良现象和问题,通过新闻报道开展新闻批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人民的利益。新闻工作者必须吃透党中央的政策,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党的政策理念,带着疑问出发,看看国家政策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落实的怎么样。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得到中央的重视,才能加大地方问题解决的力度。比如,棚改烂尾、宁夏西海固地区百万大移民、高考替考、南阳新野县占农田建养猪场……这些问题与社会民生紧紧相关。媒体曝光这些负面信息,相关部门果断处理,最终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严惩。在这个过程中,民众可以看到媒体的有力监督,看到相关部门的处理决心,看到政府为人服务的态度,那么,民众对媒体和政府的信任度得到提高,党的政策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自然就带来正面的传播价值。相反,如果媒体在民众关心的热点、痛点问题上失声,那么则会丢失民心、积民怨,降低媒体的公信力。

舆论监督报道不能只靠一家媒体发声,同行合力才能形成舆论矩阵,弘扬社会正气。中国之声对“曹园”独家曝光后,除了央媒对“曹园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之外,一些地方媒体也对“曹园”主人进行调查。同行媒体也不断跟进报道,增补信息,让受众对“曹园事件”有了更加全面立体的了解。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有着独特的传播力,但是,地方媒体也要行动起来。只靠党媒发力,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要想形成一个全方位、全覆盖、良性的舆论监督环境,各方媒体都不能缺位。

习总书记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只有把控好舆论监督,才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增加社会凝聚力。

篇二:《2021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根本遵循,也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胸怀两个大局,把握国之大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独创性、科学性、真理性,坚持用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央视—中央媒体总台,不忘使命担当,始终高举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央视媒体人用叙事性的镜头语言拍摄现场观众的表情和状态,展现天安门广场的壮阔场面。在技术创新上,使用AI智能拍摄设备捕捉拍摄高速飞行的歼20的近景;首次在气球车、鸽子笼上安装了直播微型摄像机,以全新特殊的视角展示鸽子气球升空的瞬间;在献词环节,使用Trinity无线稳定拍摄设备呈现了30多秒的长镜头;首次实现了空中视角跟随拍摄,以天安门为背景,国旗升到顶的经典镜头。

人民日报新媒体部从年轻人视角寻找策划突破口,创作改编《少年》MV,创作人们喜闻乐见、接地气的作品。短视频的时代已经到来,一方面,《少年》MV围绕十四五所创作,其家国情怀和传播效果双双体现,另一方面,此MV与读者共情,对百年征程的追求,通过特殊的剪辑风格,运用苦难的中国社会故事叙事,让红色故事有言值又有颜值,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挖掘红色故事。在全国两会期间,该作品既有主旋律,让更多青年干部追随信仰,同时又能与青年学子共鸣,传递情感,从多维度增强脚力和眼力,突出时效性。

新媒体技术突破传统媒介的限制呈现出全新的认知和把握世界的角度,新闻工作者传播信息,激浊扬清,靠的就是多元的视角,借助无人机拍摄、传感器采集,VR、AR临场化呈现,大数据抓取等新技术手段,记者拥有了更广阔的视角、更沉浸的场景和更具体的事实,掌握这些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新闻工作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层次和能力,进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在互联网碎片化和移动化的语境下,信息的深度和理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现实,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更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看待问题,碎片化不等于支离破碎,只要我们用正确舆论导向和主流价值去驾驭引领就能形成弘扬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舆论场。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课,为我们青年学子传播了主流之声。在新时代,在新媒体传播的环境下,认真践行“四力”,是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更好地完成使命、履行职责地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地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四力是作风的体现,媒体融合的脚力体现在新闻信息在网络平台上的实时跟进;眼力需要强调从网上线下构建未来趋势;脑力体现为有思想有积淀的报道从来不会过时;笔力更加强调突出多种报道手段的一体应用。四力既是构成履职本领和业务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本领能力的方法路径。

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使命任务,面对信息发布从唯一到之一到渠道之变,传播对象从纸媒到屏媒的用户之变,媒体形态从单一到融合人的跨界之变,必须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总书记始终关注“闵宁协作”》、《泥腿子厅官高德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脱贫攻坚看海雀》、《百年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风雨无阻向前》、《民生直通车》等新闻报道,是中国大大小小媒体人呕心沥血的创作,他们扎根一线,深入基层,在实践中追寻新闻真相。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只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才能更好地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因此新闻工作者锤炼眼力首先要把握国情、党情和民情,要以中华大地为根基,以世界发展为视域,以科学精神为追求,做到眼中有全局、胸中有情怀、笔下有细节。

目前外宣工作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是又面临着最大的压力,这正是正确认识对外传播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对外传播工作形势和任务的重要遵循。一方面,世界各国都需要更加深度了解中国,“脱贫攻坚、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防控”等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能够为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推动经济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等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其价值和意义不断凸显。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维护中国形象是必然要求。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合遏制中国,既搞贸易战又搞舆论战,如中美贸易摩擦、华为事件、污蔑新疆棉事件和病毒实验室论。站在历史的起点上,我们需要认清形式,找准切入点,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对外传播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挺进互联网战场,在创新表达中全力提升融媒报道水平;在传播渠道上,重点加强平台建设;在传播内容上,全力加强可视化传播、互动式传播。

记者行走在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上、脱贫攻坚的一线、社会治理的前沿,做出了与时代共振地精品佳作,而在技术赋能地媒体融合时代,记者也要深入互联网舆论场,掌握网络传播规律,做好线上社会调查,加强数字时代无形地脚力,在终端随人生、信息为人转地移动社交媒体语境下,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地重要场域,新闻工作者更要走入基层、调查研究、转变语态、创新形态,做出人民满意的好作品。

作为新闻学子,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握新闻传播规律,胸怀大局,认证学习前辈新闻经验,补齐不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篇三:《2021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笔下有神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创设于2020年,邀请优秀新闻工作者作为讲述人,汇集优质新闻资源,更好地引导我们新闻学子认识中国国情、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新闻理想、提升专业能力、成为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有本领的新闻传播人才。以下是对第5集《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笔下有神》的观后感。

本期请到的讲述人是赵承,新华社内部主任,高级记者。荣获新华社十佳记者、新华社领衔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长江韬奋奖等荣誉以及多次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等,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指挥了一系列重大战役性报道,在时政、经济等报道领域和中央文件起草等作出突出贡献,领衔采写了一大批精品佳作,多次获新华社党组通令嘉奖和记大功等表彰。

第一,是关于“脚力”的思考:在新媒体语境下、在新兴技术充斥采编工作的情况下,身为学生的我有一个疑问:记者要秉持何种状态去进行新闻报道,记者是否还需要如从前一般去费劲脚力调查走访?

“脚力”筑其基,“眼力”塑其骨,“脑力”铸其魂,“笔力”丰其神,这是赵老师在本章讲述的主题,我认为也是能够回应上述疑问的关键词。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需要。也许从理论层面来看,回答几乎是肯定的,但在实践中,在新媒体环境中,却出现了很多不需要调查走访即可以发“新闻”的“记者”,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四力”变得尤为可贵。

在新时代,在新媒体传播的环境下,认真践行“四力”,是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更好地完成使命、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记者要更注重脚力的实践,无论是要深入采访、调查,还是日常走访,正如赵老师说的:“如果脚力不过关,眼力、笔力就会成为无根之木”;也只有扎扎实实锻炼脚力的过程中,作为新闻学子的我们才能更好的读懂世情、国情、党情,才能更深厚地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例如《砥柱人间是此峰》和《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两篇报道,精英采编团队赴地方考察、走访田庄,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群众时的50多个故事,最后精选出10个故事报道。在这10个故事中,许多细节只有与群众面对面才能感受得到,并讲述出来,这正是“脚力”给记者带来的宝贵财富,是任何技术都无法比拟的。

第二,是关于“党与人民”的思考:新冠病毒疫情打破了全世界的宁静,从首例病患被报道以来,国际上有关中国的失实化的污名报道屡屡出现,一些不法分子试图将国内舆论趋势搞乱,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新闻人更要做好舆论的引导者、社会的守望者、正义的传播者。为什么在党的百年生日,要积极呼吁我们年轻人重温党史,就是要加强党性与人民性的联系。我们党与人民的紧密联系自古有之,并且会一直延续,只要党和人民紧紧站在一起,团结一致,就能够粉碎不法分子的破坏念头,就能够继续行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1934年,中央红军在江西渡河长征。30万于都百姓在深夜用门板、床板等,划着渔船给红军架桥,晚上架桥、清早拆桥,一切恢复原样。反复四天,直到全部红军渡河,敌人毫无察觉,一起渡河的还有数万于都子弟。这个故事,非常生动地展现了党与人民的情谊。党根植于人民、生长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显然的是,学习这样的党史,能加深我们对党与人民关系的思考。在当前变化诡谲的国际环境中,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新闻舆论工作者,增强脚力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课题,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

第三,是针对“眼力”的思考:“眼力”塑其骨。眼力,是大浪淘沙中识真金、是乱云飞渡中辨晴雨、眯眼乱花中鉴真伪,眼力的核心是正确的政治鉴别力。以正确处理新闻报道新闻性、时效性和政治性的关系。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如何选取有效信息,如何获取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在其中有一个例子,新华社山西分记者在朋友圈分享一个村庄名字的变化,从“千年穷”到“万年饱”。这个信息在朋友圈分享后,并没有被淹没在信息庞杂的生活化朋友圈中,而是被敏锐地察觉到,并且做了专题报道。两名记者在村庄住了四个晚上,白天田间地头、晚上锅台炕头,采访了大量的人和事,掌握了大量素材,最终写出了《从“一宿饥”“千年穷”到“万年饱”——吕梁山腹地的山乡夜话》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眼力对于新闻人来说,更是新闻敏感性。能够敏锐察觉到什么样的选题我们应该报道、如果需要报道我们采取何种方式报道、在何种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报道才能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和宣传效果?这也和我们本学期的课程达成了一个映照,作为一个新闻学子,要从一篇消息、一篇评论、一次电视报道中,找到我们需要学习、值得学习、需要警醒的细节,这同样是一种新闻敏感性,是身为学生我们需要做到的。同时,好新闻也离不开眼力的发掘。我们应该努力练就一双慧眼,先人之所见,见人所未见。

最后以赵承老师的一段话作为观后感结尾,作为新闻学子,我们更需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继续努力:“拜人民为师,以基层为课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理论、阐释方针政策、传播主流价值,更好地引导舆论服务群众,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

篇四:《2021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世界形势变化的精准把握。同样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履责担当,做合格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

坚定政治信念、服务大局,这是践行“四力”的总开关。

今日中国的变化在世界引起高度重视。面临越来越复杂的舆论形式,东西方媒体给出了中国经济不同的经济画像。做好中国经济报道必须有很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观。才能够保证关键时刻辨是非,断美丑。传播新格局下,做好中国经济报道,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把握好大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苦练脚力、脑力和眼力和笔力。

高站位,大视野,真实、全面、准确报道中国经济。

世界格局风起云涌,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上,如何做好经济报道,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能够读懂今天中国的时代方位之变,能够在变和不变中把握历史机遇,能够更好的服务党和国家的大局。近些年回应西方的不实言论,新华社组织策划了一系列重要报道来引领舆论。这些报道的共同点就是高站位,大视野。不仅真实客观,在两个大局的事业下去观察中国经济,更立足以展现中国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提升融媒报道传播力,加强业务学习。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融媒体时代,我们需要掌握新的传播规律,创新媒体表达,在融合中见新意。无论时代环境和舆论环境如何变化,内容始终是媒体竞争的根本所在。转作风,改文风,好的新闻报道还是要靠好的作风和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没有扎实的调研,就没有亮点的观点,而扎实的调研,离不开记者自身知识面的拓展,这就需要持续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心中有乾坤,笔下有担当。”“四力”看似是一个“小”问题,实则关系着大格局;看似是一个业务要求,实则衡量着政治站位。进入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敢胜的勇气、争胜的决心、善胜的智慧、打胜仗的能力,还必须持之以恒地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保持政治定力、时刻发动脑力,把准中国经济新闻时代坐标,以深入人心的“中国故事”,壮大主流舆论,传播主流价值,不断践行“四力”要求。

篇五:《2021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

践行四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第19期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主要讲述《中国日报》如何在新闻报道当中切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践行四力,即脑力、眼力、脚力、笔力,分别从这四个大方面讲述,“迈开双脚,走进历史和时代大潮;炼就慧眼,透过浮云看清前进道路;激荡思想,校准定盘星把准风向标;妙笔生花,生动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从而更加全面、真实、立体的向世界展示中国。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2016年2月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之后,时隔两年再次强调增强“四力”的重要性,并将面向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要求扩大到整个宣传思想战线。

《中国日报》于1981年6月1日创刊,始终致力于传播中国影响世界,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020年底,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的欢乐,武汉封城,《中国日报》先后组织4批次记者勇敢逆行,深入医院的重症隔离区、市场、高校等武汉的大街小巷,见证并记录了这场全民战役。“壮”脚力,奔赴一线,走进现场,才能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获得鲜活素材,从而写出“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好作品,才能写出人民群众的真实声音。

世界当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逐渐加重,其各方面所占比例也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成为西方国家不容小觑的东方代表,因此许多西方国家妄图通过报道恶意歪曲事实的新闻来抹黑中国,例如中国新疆棉事件、武汉实验室泄漏论等,这对中国对外宣传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中国日报》立足于外宣大局,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增强“眼力”,不断探索,在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不断推动对外传播工作高质量地发展。

“脑力”在四力中居于统领地位。“脑力”是新闻工作中一项复杂系统的劳动,坚守国家立场、把握重点难点,力创精品力作,传播正确的新闻观、价值观、世界观。《中国日报》作为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媒体,其对外传播工作包括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职责,因此该日报经常举行学习党史的活动,来增强新闻工作者的信念,从而使他们在日常的新闻宣传报道中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几把刷子是干不了的,没有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出漂亮活的。”“笔力”就是我们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履职现本领的集中体现,脚力、眼力、脑力最终都反映在笔力上。《中国日报》在加强“笔力”上分为两方面,纸媒和新媒体,立足于不同的根据点,守正创新,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提升中国的对外传播力,讲好中国故事。

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已经处于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要不断加强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的对外宣传媒体《中国日报》不断践行四力,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沟通中外,这也给我们新闻学子带了积极影响。我们应该立足好本职工作,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在未来做一个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新闻工作者。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czzw/zhongkao/1248104.html

  • 标签: 新闻 传播 观后感 精选 大讲堂 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2016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2021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精选5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2021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精选5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