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文阁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舌尖上的家作文(精选11篇)

舌尖上的家作文(精选11篇)

 作者: | 阅读: 2.91W 次

篇一:舌尖上的家作文

舌尖上的家作文(精选11篇)

杜心怡

软糯香甜的口感,融化在口中的糖浆,细嚼花生碎,一股香甜味萦绕舌尖。那是姥姥包的汤圆的味道,是温暖幸福的味道,也是我舌尖上的家。

小时候,一直住在姥姥家,每天都能吃到姥姥亲手做的饭菜,那味道简直美味极了,只吃上一口,就能令人回味无穷。在我心中,姥姥就像厨神一样,不仅会做各种美食,而且每道菜都是色香味俱全。要问问姥姥最拿手的食物是什么,那必定是汤圆了。

包汤圆的第一步是和面。这面必须得是糯米面粉,而且还要用热水和。面准备好了,就该准备馅了。汤圆馅是用花生做的,姥姥每次都会准备一小碗花生米,放在密封袋里,用擀面杖用力的将花生碾碎,再撒上白糖,馅儿也做好了。面和馅都准备好后,就到了展现姥姥手艺的时刻了!只见姥姥拿出面团放在桌上,揉一揉,然后再把大面团分成成一个个小面团,拿起一个,用勺子先压一下,先放上一点点猪油,然后再放上满满一勺的馅儿,最后,只见姥姥熟练的将汤圆放在手掌心里搓了搓,一个汤圆就做好了。

包好了汤圆,就该煮了。一个个圆溜溜,雪白雪白的汤圆全下了锅,在热水里翻滚。一会儿,汤圆便煮熟了。我早已迫不及待的在厨房等候,姥姥先盛出两三个,给我垫垫肚子。我拿起小勺,舀起一个汤圆,轻咬一口,香甜的味道在我口中绽放,刺激着我的味蕾,一股暖流涌上我心头。

现在,因为上学,很少能回去看望姥姥,但我每次回去,桌上还总能看到那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咬上一口,也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一成不变。

软糯的口感令我回味无穷,香甜的味道萦绕在我舌尖,这就是幸福的味道,也是我舌尖上的家!

篇二:舌尖上的家作文

王思雅

虽说父爱坚稳沉重,可却又耐人寻味,久久萦绕在舌尖难以忘怀……

嫩白的豆腐拈上一抹青绿,勾起一阵旋香,映那高大的身影。

我打小就喜欢吃豆腐,父亲做的豆腐。

记着那年午日烈日当空,太阳火辣辣的烤着,我与伙伴玩的不亦乐乎,精疲力竭后,累的活儿都飘了。只隐隐约约的记得自己被一股香气诱上了楼,门刚打开我便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那是什么,豆腐吗?我擦了擦眼睛后才确认便一跃而起,在门框上,探着小脑袋,全神贯注地观察着父亲。

那姿势那气势,可跟米其林大厨相媲美。忽然显得尤为高大。父亲端起豆腐,下入锅中那一个个小云朵腾起了脚跃进去,鱼贯而入。还时不时发出鸣笛般的声音。父亲抓几缕青椒潇洒一洒撒,变成了一个著名的交响乐乐队。加上酱油,生抽醋,再点上几滴蚝油,这是色彩味道都有的人流连忘返。抓住锅炳颠勺翻炒,再颠勺再翻炒。不知过了多少次来,那香味已经被逼到淋漓尽致了,勾的人神魂颠倒。

​“站在这儿干嘛?走,回屋吃饭。爸给你做了好吃的豆腐。”一句慈祥的话语将我的魂拉了回来。我站在桌前这些南方人豆腐好事斟酌了一番。那棕红色的盘子好像溪水旁的小瓦屋,一块块豆腐似薄雪一样卧在屋顶上,在灯光下多了几丝光斑,橙红色的丝绸,在白雪中晕染开来,添上一抹绿,与白雪融在一起毫无笔触感,渲染的极为美妙,有些古香古色。那星星点点的黄斑犹如一只只大雁划过天空,留下足迹。好一幅绝妙的水彩画。

不行我忍不住了,拿起筷子小心翼翼的夹起。生怕弄碎了他们呢,刚入口中便丝滑的不得了,唇齿留香。再一嚼,那一股奇妙的味道便流露出来,过了许久的味道仍然久久萦绕在舌尖,其中细腻的味道像极了父亲平时对我的照顾一般,那豪迈的动作尽显他的英雄气概,平时中他用的双手日夜不停歇的工作,它拂过我的脸颊,勾起过我的发梢,沾过油盐酱醋。

如今父亲的在外日夜打拼,我从多次嚷嚷过让母亲做豆腐,也自己凭着记忆也尝试过,可终究做不出那味道来。我曾思考过许久,却迟迟得不到答案,或许那是因为它蕴藏了父亲的爱吧!我猜测着。

父亲用那双手,用精神,用爱。支撑起起这个家用味觉,嗅觉,视觉。将他的温暖,家的爱暖萦绕在我的舌尖,久久难以忘怀……

篇三:舌尖上的家作文

张梓暄

一缕清香,一股温暖,一份荡漾在瓷盘上的流香童年。

“饿了吧?做个蛋饼吃?”外头是北风呼啸的凶猛,屋内却是春阳爱抚的温柔。一双笑意盈盈的眸子如清冽的山泉,在淡橙的灯光下,泛着几点白光,似繁星点点的夜空,美丽又安详。里面没有岁月走过的疲倦,只有我的影子。“好!”那巴着小嘴早已在桌前候着了。

“啪。”清脆的破裂声伴着顺滑下来的蛋液传入耳中。蛋液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太阳,那蛋黄一副与蛋清“井水不犯河水”的架势,但无奈敌不过外婆的筷子功,值得颤颤抖抖地和蛋清混成一团。面粉也不甘示弱,“哗”的一声硬是凑了进去,立即被黄色吞并了。几粒小小的白盐也沉入当中,不见了踪影。

外婆抄起筷子,飞速地搅拌起来。佝偻的背更向前倾,一头银丝般的白发中隐隐显现出几缕倔强生长的黑丝。一双昏花的眸子认真地盯着一碗翻滚的“黄河水”,手却灵巧得很,金箍棒一般的木筷来回打转,大有几分孙悟空搅流沙河的气势。一个个不服输的小面团迫不及待地窜上来,外婆毫不客气地将它们一一攻破。

忽然,筷子骤停,一场大战归于平静。外婆甩甩手,慈祥的脸,勾起的唇角,我心中萦绕着丝丝暖意。外婆一把抓起葱花,均匀地撒在碗中,如一叶叶扁舟,漾在“黄河水”上。一股浅浅的清香徐徐地散开。烙饼机闪亮登场了,外婆小心翼翼地将碗中那黄澄澄的液体倒入其中。“嗞啦——”烙饼机上演奏起一曲美妙的交响乐,不一会儿,蛋液便像吹了气的气球,肚皮鼓乎乎的,一股清香如羞涩的小姑娘,羞羞答答,忸忸怩怩,丝丝袅袅地蜿蜒,包裹了鼻尖,沁人心脾。

“来,吃吧!”外婆连皱纹里都塞满了笑意。我深深一嗅,葱花的清香,鸡蛋的醇香,混成牵引着我鼻子的味道,更牵引着我的心。一块块桂花色的饼上散着几点“黑斑”,几朵葱花睡在上面,如秋日里枯黄草地上的几抹绿草。

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挑起一块厚厚的蛋饼,刚一触到牙齿,便暖了口腔。轻轻一咬,软软的,像棉花糖一般;暖暖的,如三月里的春阳。细细品尝,竟有几丝淡淡的甜味在舌尖荡漾,好似把阳光化在了嘴里。葱花的清香溢满口腔。咽下,口中仍残留着余香,我满足地点点头,外婆宠爱地一笑。

用爱作原料,微笑做佐料,外婆的蛋饼,化开了我蜜糖一般的童年。那萦绕在舌尖上的味道,就是家永不泯灭的依靠。

读书抚琴,蜡烛做花,对联我写,还会做个糕点儿

篇四:舌尖上的家作文

袁一鸣

忘不了那个味道。

那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味道,漫步于古巷中,石凳旁,饺子的香味总会缠住我的脚步,忘不了母亲的饺子,忘不了家中的味道。

“妈,我想吃饺子。”我想念那种味道。”娃想吃饺子那就去包饺子喽!"母亲的声音清脆而又悠长,像风铃样般的好听。

母亲事先把发好的面拿了出来,平铺于桌子上,用手轻轻地揉搓,仿佛在那一揉一搓之间,面团逐渐由胖到瘦,由短到长。母亲用刀吞吐着玉白的面团,成了一小片一小片,再用手压扁面团,最后用擀面杖擀成一个个精美圆润的面皮,也就完成了面皮的工作。这些面皮仿佛一吹就能破一般,格外精致。母亲又用勺子将肉沫搅拌,那肉沫芳香扑鼻。早已把我馋得垂涎三尺。母亲似乎在不厌其烦地打磨着一个工艺品一般,神情专注,眼神犀利,她用勺子挖出一些肉放在“玉片"中,于一捏一按,一挖一掀中这些食材仿佛就拥有了灵性一般,变得服服帖帖。

饺子下锅了,等的过程也是一种煎熬吧。白烟炊炊弥漫在厨房里,时不时调皮地钻入你的鼻孔,充斥着你的鼻腔。

这时,我总会不停地想着,为什么母亲做的饺子如此好吃呢?我想不通,总想问母亲,但她总是嫣然一笑,不回答我。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只顾着风雨兼埋,只幻想着诗与远方,却失了家中的温暖,使我想到母亲看我写作业时想跟我谈心又不敢谈的样子,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终于明白母亲做饺子如此香的原因了,那就是爱啊。小时候,我经常躺在母亲怀里,听她讲故事,我拥有了一切!而现在,我还有什么?

“孩子,饺子好了"母亲打断了我的思绪,饺子晶莹剔透,既不张扬,也不失看味,既不华丽,也不失美丽。不必说它的香气,也不必说它的美味,单是它的样子对于我就有无限的诱惑。

我咬了一口,面皮给予肉的香气,肉末给予面皮的味道,肉汁“扑哧”一声蹦了出来,味道缠绕在我的舌尖。就是这个味道,馋了我一辈子。

这就是家的味道,更是家的温暖,我决定放下一些虚伪的梦想,多给母亲一些脚踏实地的陪伴。我仁慈而又善良的上帝啊,愿你让这陪伴我一生。

篇五:舌尖上的家作文

周筱娴

世间美味佳肴千万种,我最喜欢吃的便是姥姥做的家常菜。我吃姥姥做的菜长大,但是姥姥做的面条令我情有独钟。——题记

周末,我的大多时光都是与姥姥一同在乡下度过的,那时,姥姥手脚麻利,我总能看到她在厨房里忙东忙西,“宝儿,吃面了!”姥姥满脸笑意的看着我,我端起碗,抄起筷子,就大口大口的吃起面来,姥姥见了,不停的说着:“慢点吃慢点吃……”吃完了一大碗面,我又嚷嚷着要学姥姥做面,系上围裙,看着姥姥先和面,只见她整个胳膊都在用力,面在盆里不停的翻滚,揉成一长条,提起来拧成麻花形,然后拎起两端,上下抖动,两臂张到不能再张,把长长的面条折成两截,两截再拉,拉成四截,四截拉八截,一直拉下去,拉到粗细适度为止。在拉的过程中把面不停地往撒了干粉的面板上,重重的摔,使沾上干面,免得粘了起来,姥姥越来越起劲,眉飞色舞,如体操表演,面像牛筋似的,两个胳膊要没有力气,怎么能行?面下锅了,姥姥也舒了一口气。待面好时,姥姥再一次将面端到我面前,我吃撑了,把碗推到姥姥面前,笑盈盈的说:“姥姥你吃吧,我吃了一碗了。”看着姥姥吃面的情景,我的心中不禁酸涩起来。

现在,步入初中,学业紧张了,我下乡看望姥姥的机会少了,很多次去面馆吃面,总感觉没有姥姥做的那种味道。这周,爸爸送我去乡下探亲,一进家门,姥姥变迎了上来,我看到姥姥的白发又多了几根,曾经挺直的腰仿佛也弯了,“姥姥,您在给我做一碗面吧”“好”姥姥的回答坚韧有力。半盆面,一碗水,两个鸡蛋,熟练的手法揉好了面,稍等一会儿,再擀成薄面饼,撒一层面粉,折成长方形,快而准的刀法,不一会儿功夫,就像变魔术一样切成了粗细一致的长条状,白色精灵如同仙女散花飞舞下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又好了,我吃着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面,是我的最爱,同时也代表了家的味道,爱的味道,它不断刺激着我的味蕾,时刻提醒我,家,才是最美好的。

篇六:舌尖上的家作文

张芝涵

“吃饭了!”奶奶笑盈盈的说。家是整个世界最安全、最温暖的地方,然后奶奶的每一碗刀削面都蕴含着特殊的味道,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小时候,我很顽皮,家里人都说我像一个假小子,可是一但我来到有着刀削面的饭桌时,就变得尤其听话,时刻听着奶奶的安排,不为什么,只为了快点吃刀削面。

“吃饭了”奶奶拿着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来到我面前,这香味就像“毒品”一样,瞬间把我吸进去,让我出也出不去,进却又像无底洞一样,让我越发向里。在这里,我既不像假小子一样乱跑,也不偷偷地去看电视,也不想着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桥上玩耍,只是沉浸在这刀削面的香味之中。

奶奶个子不高,但手脚十分灵活,虽然她已60岁了,但是却依然用自己的方式时刻保护我,时刻给我带来温暖。

每天晚上一放学,一进门都会习以为常地问一句:“奶奶,今天有刀削面吗?”而奶奶就像魔法师一样每一分、每一秒都告诉我:“当然!”

一天,我放学回家,告诉奶奶我要吃刀削面,奶奶二话不说就动起手来,快看奶奶的动作十分敏捷,一捏、一团、一打一个面团便做好了。看奶奶如舞一般优雅地拿起刀,似仙女在天空中撒下了片片桃花。瞧那动作的敏捷性马上就赶上运动员的速度了。那片片充满香味的小团瞬间变成奶奶的“小粉丝”在台下欢声笑语,呼朋引伴,小脸蛋都变得圆润润的……

可能那就是我舌尖上的家吧!但是……

慢慢地我长大了,我要离开奶奶了,但是我永远忘不了我舌尖上的那个家,也永远忘不了奶奶对我的爱。

现在的我每每在路上看到有卖刀削面的地方时,总会去细细品尝一碗。但总感觉缺点什么。

前几天,我再一次回到了奶奶家,奶奶知道了之后,早已准备好了我最爱的刀削面,我一把扑到沙发上,放下书包,迅速地跑到餐桌前,一屁股坐下,等待着奶奶和刀削面的到来,我拿到面就咬了一口,顿时感觉这是世界上最好吃、最温暖的的一个面。让我瞬间就干完了一碗,奶奶用溺爱的眼神看着我说:“还要吗?”,我大声说:“当然了!”,这时家里人都笑起来,妈妈笑着说:“小馋猫”,整个屋子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刀削面的味道。

到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舌尖上的家。家是温暖的、是和谐的、是充满爱的,每一道菜都是我舌尖上的爱

篇七:舌尖上的家作文

袁一鸣

麻石小巷,黄昏。

“捏面人喽……”古朴的小巷深处,有我童年所藏不住的小欣喜,那里传来亲切而悠长的叫卖声,那悬在担子上的布油灯,悠悠晃晃。担子上的风铃也跟着清脆地响。

桃担提盒,叮铃风铃,走街串巷,往事依依,儿时捏面人的手艺师傅形象犹在,是最让我回味的。

老人每次来,我都在旁边看得出神。不必说他那光滑的“百宝箱”,五颜六色的面团,也不必说箱上那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单是小小的面人,对于儿时的我就有极大的诱惑。

在木箱最上面支架上,插着老人的得意之作。有衣袂翩翩的仙女,威风凛凛的猴王,面若重枣的关公,提剑纵马的张飞……无不勾起我的食欲,心想味道那一定是极好的。

七彩缤纷的面团,在老人的手里几经捏、搓、揉、掀、再用小刀灵活的点、切、刻、滑,仿佛有了灵性般服服帖帖。一双粗大厚实的手,捏起面人却变得异常灵活,于一拨一挑,一按一揉间,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时,我早已央求父母给我买一个了,母亲很疼我,给了我5元。一张小嘴就在师傅的担前守着了。转眼间,一个手持大刀凤眼生威的“关二爷"形象便诞生了。

因江米面蒸熟之后本身就发亮,再加上蜂蜜的作用,阳光下简直透明了,如牙雕玉刻般,凑近鼻尖,那甜蜜的馨香立即充满了整个鼻腔,锁住人的魂魄,缠住人的脚步,让人爱怜,不忍离去。

风轻轻地摇着风玲,引来了十几个鼻子,抢着争着买面人,这固然也成了一大乐趣,下手慢的孩子也只能站在旁边看着别人吃,那可是极难受的。每当我幸福地吃上一口,便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

老人少有言语,表情淡然专注,总能传递一份安宁给我,让一颗浮躁的心归于平静,我曾也想拜他为师,行走江湖,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但终没有。

许多年过去了,听大人们说,门前的老街已被林立的高楼取代,如今,这样的老手艺人只偶尔出现在民俗表演活动中,儿时的趣味也被埋没了,只留下了些小欢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老人是否找到了传人,这种古老的民间工艺是否有人传承,每次回味起那位捏面人的老人,我的心头竟会涌起一丝遗憾——当初为什么没有就那样跟着他学艺出游呢……

面人和老人就是我童年所咀嚼的极深的记忆,总会让我回味无穷,儿时,终是回不去的罢。

篇八:舌尖上的家作文

王晓珂

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想家的人怕望明月,而我却怕吃家乡的主食。

一座古老的小桥,一片片青砖红瓦,外面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屋檐下的一位老人正在摊着煎饼。那老人就是我的姥姥,姥姥做的煎饼好吃又有嚼劲儿。

小时候,姥姥总爱在屋檐下摊煎饼,我也总爱在旁边坐着,看着姥姥把摊好的煎饼放好,我就立刻把煎饼一边撕着一边吃着。看着姥姥把搅和的面糊用勺子挖上一勺再把勺子里的面糊倒在摊煎饼的锅上,再用一根长长的,扁扁的到我至今也不知道的东西摊开还得注意着火候,时不时添点柴火,火候掌握不好就摊不成功了。小时候,看着姥姥摊煎饼是我最喜欢做的事。

到了吃饭的时候,姥姥把摊好的煎饼卷上菜,咬掉一口再给我,我也总是好奇地问∶“姥姥你怎么总是先吃掉一口?”姥姥总是笑呵呵的说∶“因为姥姥呀,就好这一口。”后来长大了,知道了姥姥为什么总是先咬掉一口,不是因为姥姥喜欢吃第一口,而是第一口上没有可口的饭菜,而姥姥总是想让我第一口就吃上可口的饭菜。这就是姥姥的爱,用最平凡最简单的方式爱着我。

后来长大了,回城里了。虽然能吃到煎饼,但都是机器煎饼妈妈也尝试过做煎饼。可是面糊不是稀了,就是稠了,一直都没有做出来。

姥姥现在老了,背驼了,但是摊煎饼的手艺还是没变。只要我一回姥姥家,姥姥就会摊煎饼给我吃。姥姥把面和水一起和好,把柴火升好就开始摊了。捞一勺面糊倒在锅上,一圈一圈的摊开。姥姥可不像别人一样在锅上刷一层油,姥姥不刷油但是摊煎饼并不会粘锅。我也还是坐在一旁一边撕着一边吃着,看着姥姥摊煎饼。我也问过姥姥,姥姥是怎么和面糊的,为什么摊的那么好吃?姥姥说那是和了一辈子,摊着一辈子的手艺哪有什么技巧!

吃饭时,姥姥还是把煎饼卷好,先咬掉一口再给我吃。

我知道了,姥姥摊了一辈子的煎饼里,每一张都有爱,每一张都充满了爱。那是家的味道,那是爱的味道,那是最平凡的味道,那是姥姥的味道,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忘了的味道。那味道早已早早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久久的不愿离开。

篇九:舌尖上的家作文

于欣可

在我家里,厨艺最好的还是要属于“厨房大神”——老妈了。

老妈会做许多好吃的,如可乐鸡翅,蒜爆鱼,茄汁大虾……在这众多的美食当中,有一种看似平凡但又十分独特的,也是我们全家百吃不厌的食品——地锅鸡。

地锅鸡的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与脆香并存的特点,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妈妈做地锅鸡时,我常常在一旁看着,当然步骤我也是略知一二:1、蒜和姜切片,葱和红辣椒切段。2、鸡切块入水锅烫,撇沫,捞出。3、倒油,加调料翻炒。4、放入鸡块,大火翻炒,再转小火炖,炖时擀面做面饼,将饼贴入锅中四周。5、放入辣椒,加盐调味,大火收汁。

看着妈妈那熟悉的动作,我想我是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按捺不住我那颗激动的心,(当我拿起锅铲在那翻炒时)像一只兔子一样,砰砰乱跳,时时不能恢复那平静的心,将鸡肉用小火炖了许久之后,香味渐渐的从锅里钻出来,让我们闻闻它的香气。

地锅鸡做好了,开始吃时,我最喜欢先吃鸡肉,那鸡肉饱满而又浓香,浓醇的汤汁已经深深的和鸡肉融合到了一起,咬了一口,仿佛是掉进了肉的天堂,沉浸在其中而久久不能出来。吃完一块鸡肉还不过瘾,还要再吃第二块、第三块……让我一个能吃辣的人,吃的舌头发麻,嘴也火辣辣的,这时才想起来吃一口饼,那饼也很有嚼劲,咬起来外滑里嫩,吃完一块,嘴里还是“余香绕牙”啊!

在吃地锅鸡时,我吃出了妈妈对我浓浓的爱,不仅如此,我还吃出了我们家的豪爽。

篇十:舌尖上的家作文

李易航

“上菜了,上菜了”一锅地锅鸡就上来了,那辣椒与鸡肉的香气扑鼻而来,闻着我口水直流一地,都快成一条河了。

地锅鸡在徐州非常有名,家中的老老小小应该都知道,要是我给他们推荐地锅鸡的话,我一定告诉你,百味地锅鸡和棉布地锅鸡,有一次去西安路百味地锅鸡吃的时候,我想去看看他们的制作过程,厨师就带我去了。

只见一位厨师把提前焯好水的鸡,切成鸡块。

放入辣椒,葱,姜,蒜入锅炒出香味。然后加鸡块依次加入料酒、酱油、糖、盐等调味。然后把活好的面用手把面剂压扁大小厚薄适度。等汤煮沸后在锅的四周依次把喝饼贴上。最后再顶多炖十分钟,就好啦。如今有师傅将传统的地锅菜传统方法加以改良,从而推出了地锅鱼,地锅牛肉地锅三鲜,地锅豆腐,地锅小龙虾。等地锅佳肴。

在戏马台对面就可以找到徐州的名吃饱饣它汤。名字叫马市街饣它汤。这汤为什么叫饣它汤呢?传说古时候有个帝王,路过徐州,然后品尝了这碗汤,问到这碗汤叫什么名字?一名官员就回答到这汤叫饣它汤?饣它汤以母鸡、猪肘子、麦仁、猪大骨、清水为主料。配以中草药十多种作为辅料。十个多小时熬成,味道醇厚,鲜香爽口。他们还有美味的煎包、八股油条、肉合、蒸包等。

烙馍是徐州的著名小吃,在徐州众多面食中,这是一种看似极为平常而又颇为独特的,演示令徐州人版吃不厌的面食。烙馍吃起来柔韧、筋软、有嚼头、压饿。烙馍卷上馓子更是绝配,里面脆,外面软,有筋道,喷香十足。

把子肉相传,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彼此惺惺相惜,决定拜“把子”。哥几个也办完了,就把猪肉萱花豆腐,弄在一个锅里煮。炖好的把子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色泽鲜亮,入口醇香。再配上一碗浇上肉汤的白米饭,回味悠长,口口留香。

最后还得来讲讲徐州的糕点。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蜜三刀。是我们徐州的八大样之首。具有浆量不沾,味道甜软,芝麻香味浓郁特色。是古时候中有人请苏东坡给点心起名,他见糕面便有三刀浮切的刀痕,随口答:“蜜三刀"。

这就是我的舌尖上的徐州。

篇十一:舌尖上的家作文

程馨锐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徐州的烙馍,虽没有西安羊肉泡馍的“唇齿留香”,也没有重庆火锅的“色彩斑斓”,更没有云南过桥米线的“柔软细腻”,却有一番独特的风味。

烙馍是徐州人最熟悉的美食,姥姥烙的烙馍,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好吃。每当我去姥姥家时,总是缠着姥姥烙烙馍,姥姥也总是笑着对我说:“好”。

有一次我半蹲在门口,透过门缝仔细偷看着姥姥的动作,只见她用一个大勺子盛出几勺面粉放入盆中,在加些水,用筷子均匀的搅拌成型,然后把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放在提前撒好面的案板上,再用手把一块面团按圆,压平,再用擀面杖把面饼擀成又大又圆的形状,这样一个薄如纸的面饼就完成了。你以为这就完了?不不,这些其实只是第一大步,第二大步,就是烧锅了,姥姥家的锅可不是平常家里炒菜的锅,而是需要烧木头的锅炝子,只见姥姥先用火点燃一堆干草,放入锅炝中,然后迅速填进几根木头,把铁板平放在锅炝上,温度升高后就把烙馍放在上面,烙至金黄后翻面,两面都金黄后,这样一个色香味俱全的烙馍就完成了。一看到烙馍,我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去,抓起烙馍就吃,可把姥姥吓了一跳,姥姥对我说:“你这孩子,唉,慢点吃啊,烫嘴呢!”我从口中挤出俩字:“没事!”口中的烙馍散发着浓郁的麦香味儿,充满劲道,清香四溢。姥姥又接连落了几个烙馍,个个金黄诱人。

咀嚼烙馍有助于锻炼我们的脸部肌肉,但是牙口不好的老人不宜多吃,对牙齿不利。

热腾腾的烙馍里还可以卷上馓子,大葱等,蘸上酱料,不仅卷出了烙馍的美味,还卷出了姥姥对我深深的爱!

烙馍的劲道与徐州人的豪迈万般相配,它是徐州人的象征。舌尖上的徐州,是我最美好的记忆!

本文地址:http://www.aszwg.com/czzw/chuyi/1359792.html

  • 标签: 舌尖 精选 舌尖上的家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舌尖上的家作文(精选11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舌尖上的家作文(精选11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爱上作文阁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6764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